版纳乐途(九)
标签:
杂谈 |
版纳乐途(九)
“打洛”,傣语,意为“多民族混杂聚居的渡口”。
因从前居住在这里的傣、布朗、哈尼等民族一起在江边摆渡,故称之为打洛。
打洛,位于勐海县西南部,与缅甸小勐拉接壤。独木成林就位于打洛镇的开发区内,距镇政府4公里,距中缅边境的219、218界桩仅1公里左右,出境到缅甸第四特区勐拉也只有3公里多。
这株成林独树,株高达28米,树龄在200年以上,属热带、亚热带的大叶榕。该树主干中部平生的众多气生根,顺树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32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成林景致。
当你进入独木成林公园内,抬头仰望到高大的成林的气生根时,不得不肃然起敬,惊叹西双版纳地区这又一个神奇、美妙的自然奇观。
这里各民族融合,中缅边民往来方便,据说有的妇女常常早上到缅甸买东西,当天回来还不误作中午饭。口岸上多是玉石市场和摊贩,还有不受烟草专卖限制的外烟个贩。
清澈的打洛江水,从镇子中间流过,把古镇分为了两半,它流进湄公河,然后汇入了太平洋。从元代的“倒龙”,到明清时期的“版纳景洛”,再到现在的打洛镇,不同的民族都聚居在这个渡口,从事着商品交易活动。
不过,打洛除了“一树成林”外,没有什么景观,说实话,在版纳这种地方一树成林应该是比比皆是。因为榕树的生命力特强,加上版纳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一树成林不是难事。
在经济方面,除了销售从缅甸贩来的翡翠外,也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商品。
2018-12-29
草与北京
(榕树的生命力很强,任何一枝落到土里就能生长起来,所以就有了一棵树长成了一片树林的景观)外,

再往前200米,就出了国境线到了缅甸。

在打洛口岸中国一侧跳一支孔雀舞。

这是“独树成林”广场上的一个建筑物。




遥看目睹一侧的庙宇。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也是抗日的英雄。他们大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真正的中国人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站在缅甸一侧。

这是哈尼族的一个建筑。

孔雀在版纳是无处不在。


上刀山。这个女子也是光脚爬到顶上。

这是舌头舔烧红的铁板。


这就是所谓的“一树成林”。据说这株树在版纳是最大的,树高30多米,树幅面积120平方米,共有32棵粗细不同的生气根从树冠垂到地面,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这棵树也是当地傣族人心目中的神树和爱情树。


在一树成林之下做一个“背靠背”的广告推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