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扬州9月7日电: 网曝一位疑似江苏扬州的教师收学生家长礼物一盒螃蟹,并发微博炫礼。6日晚,扬州市教育局官方微博公布对此事核查和处理结果:博文涉及者系一乡镇幼儿园试用教师,其所试教幼儿园对其给予不再试用并辞退的处理,并给予该园园长行政警告处分。
首先,对扬州市教育局的处理结果表示十分支持,赞一个,顶一个。
其次,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取消每年教师节之规定,如果教师节不能回归本意的话。
自设立“教师节”至今,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逐渐演变为两难的道德考题:一边是家长苦恼送不送礼、送什么、送多少?一边是老师纠结收不收礼、收多少、怎么收?
教师节异化为今天的“送礼节”,出乎当年设立该节日的意料之外,成了家长和老师的“心病”。
送礼,原本是一种情感表达。在亲朋好友之间,礼物就像一个盛装情感的器皿,表达的是一种亲情和友情。如果没有这个容器,这情感就无法传递、感受和保存。正是由于礼物的这种表意功能,它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但这种情感表达,不适用于师生之间,更不适用于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原因有四:一、“教师节”不是“师生节”,不管是从字面上,还是从理论上理解都与学生无关,“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与学生们没有什么事儿;二、老师是学生的长辈,长辈教育孩子要收礼,这是哪家的规矩?中国有父母每年跟自己的孩子要“教育费”?三、老师是公职人员,老师的工资已经由社会包括每一位学生家长通过纳税的方式上缴到政府了,再由政府发给老师;四、中国有句老话曰: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你敢说收了人家的“礼”,还能和没有收礼之前一样公平施教、公平示爱?所以,老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收来自学生的各种“礼”。
教师节到了,学生要表达对老师的情感,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一束自扎或自采的小花、一句感恩知心的话语,“礼”虽轻但情意浓。即使这样,也不能强求所有的学生都做、都送,全凭自觉自愿。这样做不仅可以陶冶学生们尊师重教的情操,还融洽了师生间的情感。
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节日,我们把它过得这么污秽、这么铜臭、这么龌龊!原本师生间的这种情感表达,却变成了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礼物大比拼。鉴于现在社会的不良风气,鉴于老师也不能摆脱这种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强烈要求政府取消“教师节”!什么时候社会风气好转了,什么时候老师的自律能力增强了,什么时候在重开“教师节”!
几年前,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了一篇“祭教师节”的博文,受到部分网友的赞顶。
几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有什么改变吗?没有。而且变本加厉了!
中国的教育在功利化、公式化、格式化、愚教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教育的灵魂——教书育人已经被抽空了,只剩下了一个认字识数的外壳。
注:“祭教师节”博文可从博客目录里查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