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2014-07-19 13:18:13)
返回目录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Dana
模式种:Paguristes hirtus Dana, 1851: 272.
鉴别特征:额角通常很大,多样,偶尔退化。眼柄细长,眼鳞很大,通常近似三角形,多刺。第三对颚足基部接近,座节和基节通常不是完全愈合;座节的冠状脊发育好,没有辅助齿。第二触角鳞片发育很好,第二触角鞭具少量刚毛。螯肢通常相似,仅有个别种的螯肢显著不相等。不动指和可动指通常水平开合,指尖为角质。第五步足外面末端具鳞状的角质颗粒(rasp)。雄性具成对的生殖孔,成对的第一和第二腹肢,变为交配器,第三—五腹肢为双肢型,仅左侧存在。雌性通常具成对的生殖孔,偶尔为单个生殖孔;成对的第一腹肢有或无;在第四腹肢基部具育儿袋。尾节不对称,左后叶较大。13 对鳃,通常双列,偶见四列。
分布:世界广泛分布。
讨论:本文记述了该属的 11 种,均为印度-太平洋种。白斑长眼寄居蟹和杜氏长眼寄居蟹仅在我国台湾和日本有记录,突腕长眼寄居蟹 、光裸长眼寄居蟹和转动长眼寄居蟹仅在太平洋北岸即我国东海、台湾以及日本或朝鲜有分布记载;而无毛长眼寄居蟹分布于红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我国台湾;其它的种则分布于我国台湾以南。

中国海长眼寄居蟹属各种检索表
1. 尾节左右后叶末缘均无刺……………………………………………………………2
    尾节左右后叶末缘均具刺……………………………………………………………9
2. 螯足长节腹面中央基部具显著突起或刺……………………………………………突腕长眼寄居蟹 P. acanthomerus
    螯足长节腹面中央基部无显著突起或刺……………………………………………3
3. 螯足显著不相等………………………………………………………………….......4
    螯足相等或几乎相等…………………………………………………………………7
4. 额角退化………………………………………………………………...................缺额长眼寄居蟹 P. arostratus
    额角显著三角形….…………………………………………………………………..5
5. 左螯可动指腹面密布小刺…………………………………….............................光裸长眼寄居蟹 P. seminudus
    左螯可动指腹面具成行的小刺………………………………………………………6
6. 第二触角鳞片内侧缘具 4-5 个刺………………………………..........................无毛长眼寄居蟹 P. calvus
    第二触角鳞片内侧缘具 1-3 个刺…………………………................................弱小长眼寄居蟹 P. pusillus
7. 左螯可动指腹面近内侧缘处具成行的小刺或刺状突起……………………………8
    左螯可动指腹面散布小刺,未成行………………..........................................海葵长眼寄居蟹 P. palythophilus
8. 左螯不动指向腹面弯曲;左第三步足掌节腹缘呈锯齿状…………………………转动长眼寄居蟹P. versus
    左螯不动指未向腹面弯曲;左第三步足掌节腹缘无刺……………………………白斑长眼寄居蟹 P. albimaculatus
9. 左第三步足长节腹缘具刺……………………………………………………….......10
    左第三步足长节腹缘无刺……………………………………………………………11
10. 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杜氏长眼寄居蟹 P. doederleini
     左第三步足指节短于或等长于掌节………………………...............................中华长眼寄居蟹 P. sinensis
11. 尾节后叶末缘刺未延伸至侧缘……………………………………………………..12
     尾节后叶末缘刺延伸至侧缘………………………………………………………...14
12. 第二触角鞭非常粗……………………………………………………...................三宅长眼寄居蟹 P. miyakei
      第二触角鞭不粗……………………………………………………………………..13
13. 第三步足掌节腹面具3行角质刺;第二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橙红长眼寄居蟹 P. antennarius
      第三步足掌节腹面具1行角质刺或无刺;第二触角柄达角膜基部………………淡红长眼寄居蟹 P. puniceus
14. 左第三步足腕节末端具 1 个大刺…………………………...............................奥氏长眼寄居蟹 P. ortmanni
     左第三步足腕节具 1 行刺……………………………………….........................指形长眼寄居蟹 P. digitalis


突腕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canthomerus Ortmann, 1892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日本相模湾(Ortmann, 1892)。
分布:东海,南海,台湾;朝鲜,日本;50-280 米。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鳃双列。楯部长大于宽;额角长,窄三角形;侧突短于额角;额角和侧突之间的楯部前缘显著内凹。眼柄细长,长于楯部;基部膨胀,角膜不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七分之一;眼鳞分离,顶端具 1 尖刺。第一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约为眼柄长度的三分之二,第二触角柄略短于第一触角柄;第二触角鳞片大,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中间至末端,末端具单个或二分裂的刺;外侧缘具成行的 3—5个刺,内侧缘具 1—3 个刺;第二触角鞭长,鞭上具短至长的刚毛。左右螯肢几乎相等,右螯略大;两螯的刺基本相似;两指闭拢时具缝隙。左螯可动指呈锯齿状,具成行的刺,外侧面散布偶尔为角质尖的小刺;掌部背缘具 1-2 行 4 或 5个大刺,外侧面具几行不规则的角质尖刺和成簇的长刚毛,腹缘刺少;不动指内侧缘为小锯齿状,外侧面散布不规则排列的小刺;腕节背缘具 1 行 5—7 个刺,外侧面散布成列的刺和成簇的长硬刚毛;长节腹中面基部具中等至极大的圆锥状刺。步足背缘和腹缘具长刚毛丛;第二步足指节长于掌节,腹缘具细长角质刺;掌节和腕节外侧面具 1 或 2 行突出的刺,部分被长刚毛遮蔽。第三步足指节略长于掌节;掌节外侧面无刺,具成行的小刚毛丛;腕节外侧面具成行小刺。雄性第一腹肢下层末缘具成行的小刺。雌性具大育儿袋。尾节后叶不对称,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皆为圆形且均无刺。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突腕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canthomerus Ortmann, 1892
广东汕尾,雌性,SL=12mm:a.楯部和头的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突腕长眼寄居蟹与本属其它种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左螯长节腹面具1 突起。在检视的标本中,发现这个突起有大有小,但其它鉴别特征无明显区别,所以定为同一个种;和台湾标本相比,其尾节中缝更大,左右后叶差距更明显。Komai(2001)描述该种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近背缘处具 1 行小刺,台湾的标本背缘即具 1 行大刺,而南海的标本该刺很不明显。


缺额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rostratus Rahayu, 2006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Rahayu,2006)。
分布:南海,台湾;印度尼西亚;51-90 米。
鉴别特征:鳃四列。楯部长宽相等或长大于宽;额角几乎退化,侧突发达,远超过额角。眼柄长度短于或等长于楯部;角膜微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六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顶端尖锐。第一触角柄末节约十分之三至一半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略长于眼柄长度的一半;第二触角鳞片大,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的十分之七至略超过该节末缘,顶端具 2 刺;内侧缘和外侧面具 3-6 个刺,外缘具 3或 4 个刺,部分刺被长刚毛遮蔽;第二触角鞭长。左螯大于右螯,两螯的刺相似;两指闭拢时紧密,内侧缘具大小不等的圆齿,可动指略短于不动指;可动指背缘呈小锯齿状,外侧面具纵向成行的角质尖刺并伴以短硬刚毛;掌节背缘具成行的大刺和短刚毛丛,外侧面密布成行的刺状突起,中间略隆起,腹缘圆形;腕节背缘具成行的刺,外侧面散布小刺。第二步足和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第二步足指节背缘具小突起,指节和掌节均具长刚毛,掌节腹缘具成行的小刺。左第三步足指尖为黑色角质小刺,指节腹缘具小齿;掌节背缘具成行的小刺,呈锯齿状,覆盖长刚毛,外侧面散布小刺,腹缘末端一半具小齿;腕节背缘具刺。雄性第一腹肢背缘下部具 1 行弯刺。雌性育儿袋小,近三角形,边缘具长刚毛。尾节中缝呈 V 形,左后叶长于右后叶;末缘圆形,无刺具刚毛。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缺额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rostratus Rahayu, 2006
海南新村,雄性,SL=4.2mm: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属种的额角基本上均大且显著,而缺额长眼寄居蟹的额角几乎消失,因此而得名。这也是该种区别于其它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同时,南海的标本与台湾的标本相比,其可动指腹面成行的小刺仅为一段,未延伸整个指节。


光裸长眼寄居蟹 Paguistes seminudus Stimpson, 1858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日本鹿儿岛湾(Stimpson, 1858)。
分布:东海,台湾;日本;130-280 米。
鉴别特征:鳃四列。楯部长大于宽;额角细长,顶端尖锐,侧突短于额角。眼柄长,略短于或等长于楯部;眼鳞近三角形,前缘显著内凹,顶端尖锐,外侧具1-3 个小刺。第一触角柄伸达角膜基部直至中间;第二触角柄伸达眼柄长度的十分之七处,未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末端或略短于第五节,末端具二分裂刺,内侧缘和外侧缘均具 2-4 个刺;第二触角鞭短。左螯大于右螯;两指闭拢时具 1 细缝,内侧缘均具小圆齿;可动指背缘为紧密排列的角质尖小刺,伴以短刚毛,外侧面密布不规则排列的角质尖小刺或突起;掌部背缘具成行的小刺,外侧面凸圆且覆以紧密排列的小刺或突起,伴以短刚毛,腹缘圆形;腕节背缘具 1 行 7-10 个刺,外侧面密布小刺。右螯肢可动指内侧缘具成行角质尖小刺,伴以短刚毛;掌部背缘具 1 行 6 个大刺,外背面覆以紧密排列的微刺,伴以短刚毛;腕节背缘具成行的 7-10 个小刺,外侧面具小刺。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节向下弯曲,背缘具成行的小刺,间以长刚毛,外侧面基部具浅纵沟且散布刚毛丛;掌节背缘具成行小突起和几个小刺,腹缘具稀疏刚毛丛,外侧面具 1 行小刺;腕节背缘具成行刺和长刚毛丛,外侧面具小刺。左第二步足指节同左第三步足,掌节背缘具成行刺,腕节亦同。右第三步足掌节及腕节背缘具成行的刺。第二步足的刺更大。雄性第一腹肢背缘下部具单行钩样角质小刺。雌性育儿袋大,近正方形,边缘圆齿状,具羽状长刚毛。尾节中缝小且浅;左后叶甚大于右后叶;末缘和侧缘均无刺,具刚毛。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光裸长眼寄居蟹 Paguistes seminudus Stimpson, 1858
东海,雄性,SL=13.4mm: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Stimpson(1858)的原始描述中,该种的左右螯足大小不等,但是刺相似;掌部和腕节具稠密的刚毛,可动指和不动指外侧面裸露。而现在检视的东海和台湾标本其左右螯足的刺不相似,掌部和腕节仅具稀疏的刚毛。与台湾标本相对比,东海的标本左第三步足长节腹缘无成行的刺,尾节不完整。


无毛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calvus Alcock, 1905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螺壳外通常包有附生植物。
模式产地:孟加拉湾(Alcock, 1905)。
分布:台湾;印度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红海;120-490 米。
鉴别特征:鳃四列。楯部长大于宽;额角细长,顶端尖锐,超过侧突,额角和侧突之间的楯部前缘显著内凹。眼柄粗,短于或等长于楯部;角膜微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四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顶端尖锐。第一触角柄达角膜基部或末缘,第二触角柄达眼柄一半至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细长,未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末缘或稍长于第五节,末端明显二分裂,内侧缘具 2-5 个刺,被散布的刚毛遮蔽;第二触角鞭长度适中,基部具 1 或 2 个短刚毛,末端略多。左右螯肢不相等,左螯较大;两螯的刺不相似。左螯两指闭拢时紧密,内侧缘均具小圆齿,指尖为匙状黑色角质;可动指背缘具成行的角质尖小刺,外侧面散布颗粒和角质尖小刺;掌部背缘具成行的大刺,外侧面凸圆且覆盖角质尖刺和稀疏刚毛,腹缘为小锯齿状且延伸至不动指;腕节背缘具 1-2 行刺伴以稀疏的刚毛丛,外侧面具刺,末端具1行小刺;长节腹缘具4-5个成行的刺。右螯可动指背缘具成行的角质尖小刺,腹缘具不规则成行的突起;掌节背缘具 1 行 6 个角质尖刺,外侧面具成行的角质尖刺;腕节背缘具成行角质尖刺,外侧面具小突起,有时是角质尖刺。步足指节显著长于掌节,指节向下弯曲,第二和第三步足具长刚毛,刺稍微不同。左二步足指节背缘具成行的刺,伴随稀疏的刚毛丛,外侧面基部具浅纵沟,未延伸至指尖;腹缘具成行角质小刺;掌节背缘具成行的角质刺,外侧面略凸圆,具不规则排列的小刺,腹缘具刺;腕节背缘的刺排列不规则。左第三步足指尖为黑色角质尖小刺,指节背缘末端具稠密刷状短刚毛,刚毛下掩盖着 1 行小刺,外侧面中间具 1 细纵沟,腹缘具小刺;掌节背缘具 1 行刺,外侧面散布小刺和突起,腹缘具刺;腕节背缘具 6-8 个大刺,外侧面具成行的小刺。雄性第一腹肢背缘下部具 1行钩状角质小刺。雌性育儿袋从小至中等大,近矩形或近三角形,边缘微呈圆齿状,前缘具羽状长刚毛。尾节中缝小且浅;左后叶显著大于右后叶,末缘和侧缘均无刺,具成行的长刚毛。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无毛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calvus Alcock, 1905
台湾宜兰大溪,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McLaughlin et al. (2007) 首次报道台湾有该种,这同时也是西太平洋的一个新纪录,扩大了该种的分布范围。大陆地区目前未采集到该种标本。


弱小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pusillus Henderson, 1896
模式产地:斯里兰卡东海岸。
分布:东海,南海;孟加拉湾,斯里兰卡;印度洋;日本;印度尼西亚;51-280米。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为窄三角形,超过侧突和眼鳞中部。眼柄细长,角膜不膨胀,眼鳞近三角形,顶端具尖刺。第一触角柄达角膜中部至末缘,第二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细长,未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末端,顶端具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 1-3 个刺,外侧缘具 2-3 个刺。左螯大于右螯,可动指背缘具成行的角质尖刺,外侧面具纵向排列的尖刺伴以长刚毛;掌部背缘具成行的7-8 个大刺,外侧面略凸圆,具成行的刺伴以长刚毛丛,腹缘刺状突起,延伸至不动指;不动指的刺更密集;腕节背缘具刺,末端的刺更大,外侧面散布小刺。左第三步足指节约为掌节长度的 2 倍,指节背缘近基部具 6-7 个小刺,腹缘具成行小刺;掌节背缘具 12-14 刺,外侧面凸圆,近背缘和腹缘处具纵行小颗粒;掌节背缘锯齿状;长节腹缘中间具小刺。尾节左后叶显著大于右后叶,末缘均无刺。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弱小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pusillus Henderson, 1896 (引自 Rahayu, 2006)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海葵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palythophilus Ortmann, 1892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日本相模湾(Ortmann, 1892)。
分布:台湾;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西北部;80-355 米。
鉴别特征:鳃四列。楯部长大于宽,背面具小刺和刚毛丛;额角三角形,顶端尖锐或具小刺,超过侧突,额角和侧突之间的楯部前缘内凹。眼柄略短于楯部;角膜略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六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具尖刺。第一触角柄达到或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未达或略超过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大,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中间至末缘,末端具单刺或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3—6 个刺,外侧缘具 0—3 个刺;第二触角鞭略短于至长于楯部。左右螯相等或左螯较大,两螯的刺相似。左螯两指闭拢时具细缝,内侧缘具圆齿和小刺,两指尖为黑色角质匙状;可动指背缘近基部一半具大刺,另一半的刺较小,被长刚毛覆盖,外侧面散布刺状突起;掌部背缘具 4—6 个大刺,外侧面具几行大刺或突起,腹缘锯齿状,延伸至不动指腹缘;腕节背缘具成行的 4—7 个刺,外侧面具小刺或刺状突起。右螯外侧面的刺比左螯的少但较大,掌部背缘具 1 行 5 个刺,腕节背缘具 4-6 个刺,末端的刺最大。第二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外侧面基部具 1至数个小刺;掌节和腕节外侧面具 1 或 2 行刺。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小刺,背缘末端一半具刺状小突起掩盖在刚毛下,腹缘具 1 行稀疏的刚毛丛,外侧面中间靠近末端具 1 浅沟;掌节背缘具成行的刺,外侧面散布小刺,腹缘具长刚毛;腕节无刺。雄性第一对腹肢末缘上部具 1 行钩状刺。雌性育儿袋为椭圆的三角形,左腹 2—4 节背甲边缘变厚且具稠密的穗状羽形刚毛。尾节中缝小,但左右后叶分开角度大,左后叶略大于右后叶,均呈三角形,末缘无刺但具刚毛。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海葵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palythophilus Ortmann, 1892
台湾屏东县东港,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我国仅在台湾采集到该种的标本。Komai(2001)描述的标本中左第三步足长节背缘和腹缘均无刺,但本次检视台湾标本中,有一些左第三步足长节背缘为锯齿状,但其它特征均相同。


转动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versus Komai, 2001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日本(Komai, 2001)。
分布:台湾;日本,朝鲜;110-254 米。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鳃四列。楯部长大于宽;额角细长,近三角形,较窄,侧突发达。眼柄短粗,短于楯部;角膜略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四分之一;眼鳞大,近矩形,前缘内凹,顶端为尖刺。第一触角柄超过了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角膜中间;第二触角鳞片大,超过了第二触角柄第五节中部,末端具单个尖刺或二分裂刺,内侧缘具 3 或 4 个刺,外侧缘具 1—3 个刺;第二触角鞭长。左螯等于右螯或左螯较短粗,两螯的刺相似。左螯两指闭拢时基部具宽缝隙,指尖为黑色角质刺,内侧缘具小圆齿;可动指背缘具 1 行 8-10 个刺,基部刺较大,外侧面散布小刺;掌部背缘具 1 行 4—6 个大刺,背面倾斜,具不规则成行的大刺,腹缘具小刺,延伸至不动指;腕节背缘具 1-2 行 4 或 5 个大刺,外侧面具 2 行小刺或突起。第二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外侧面基部具小刺;腹缘具一行 15-22 个细长角质小刺;掌节和腕节外侧面具成行的刺。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外侧面具小刺;掌节背缘具 1 行 10 个大刺,外侧面无刺,腹缘锯齿状;腕节背缘具 5-6 个刺。雄性第一腹肢末缘具 2 或 3 行紧密排列的钩状角质刺。雌性育儿袋大,近三角形;腹部 2—4 背板左缘具稠密长刚毛。尾节中缝小,左右后叶几乎相等,末缘均无刺。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转动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versus Komai, 2001(引自 McLaughlin et al., 2007)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可动指,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Komai(2001)描述该种时其第二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腹缘无刺;而本次检视的标本其第二触角柄达角膜中部,腹缘具 1 行刺。


白斑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lbimaculatus Komai, 2001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日本高知(Komai, 2001)。
分布:台湾;日本;120-280 米。
鉴别特征:鳃四列。楯部长大于宽,背面两侧散布小刺。额角细长尖锐,侧突短于额角,额角和侧突之间的楯部前缘内凹。眼柄细长,略短于楯部;角膜略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六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顶端具尖刺。第一触角柄等长于或略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超过角膜基部但未达末缘;第二触角鳞片大,未达或达到第二触角柄第五节中间,顶端具单刺或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 4—6 个刺,外侧缘具 2 或 3 个刺;第二触角鞭长。左右螯肢相等或左螯较大,两螯的刺相似。左螯两指闭拢时具缝隙,可动指背缘具 1 行角质刺,外侧面散布小刺(单刺和二分裂的刺混合);不动指内侧缘具 1 行小齿;掌部背缘具 4—6 个大刺,外侧面具几行不规则排列的刺或突起,腹缘具小刺,延伸至不动指;腕节背缘具 4 或 5个大刺,外侧面具小刺或刺状突起,腹缘具突起;长节外侧面靠近末缘处具 1行刺,有些为二分裂或者三分裂的刺。右螯掌部背缘具 1 行 5 个刺,腕节背缘具4 个大刺,外侧面散布小刺。第二步足指节长于掌节,背缘基部具角质尖小刺,腹缘具成行的 15—20 个细长角质刺;掌节外侧面具成行的大刺;腕节外侧面具1 或 2 行刺。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左第三步足指尖为黑色角质小刺,指节背缘具 1 行刺,被长刚毛掩盖,外侧面具 2 行刚毛丛;掌节背缘具 5 个大刺;腕节背缘具 3 个大刺和几个小刺,外侧面具 1 浅沟。左二步足指节背缘基部具 3 个角质刺,掌节背缘具 1 行刺,腕节背缘末端具 1 大刺。右三步足指节末端三分之一处具刺,右二步足指节,掌节和腕节背缘均具刺。雄性第一腹肢末缘具单行紧密排列的钩状角质刺。雌性育儿袋小,近三角形;第二至第四左腹肢具稠密的长刚毛掩盖腹肢。尾节后叶中缝浅,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无刺但具刚毛。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白斑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lbimaculatus Komai, 2001
台湾 CP216,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该种为 Komai 于 2001 年首次描述的新种,我国大陆目前还未采集到该种的标本,仅台湾有标本和报道。该种与其它种的区别为其眼柄背面白色,螯足和步足外侧面布满白色的圆斑,且螯足外侧面布满长的软刚毛,步足指节背缘具较稠密的长刚毛。Komai 在报道中指出第一触角柄达角膜末缘或略超过,而检视的标本中有的第一触角柄末节一半超过角膜末缘,但是左右螯足以及步足的鉴别特征均一样,所以认定为该种。
白斑长眼寄居蟹与海葵长眼寄居蟹相近,后者螯足掌部外侧面的角质尖刺更小更多,第一触角柄末节更长更细;额角也更细长。转动长眼寄居蟹与上述两种也很相似,但其螯足可动指腹面无成行的小刺,左第三步足掌节腹缘具 1 行刺,背缘刺更多。


杜氏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doederleini Komai, 2001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日本 Vchibo coast (Komai,2001)。
分布:台湾;日本;90-500 米。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鳃两列。楯部长大于宽;额角短,三角形,末端钝,和侧突几等长,额角和侧突之间的楯部前缘显著内凹。眼柄较粗,短于楯部;角膜不膨胀,约为眼柄长度的六分之一;眼鳞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具 1—2 个小刺。第一触角柄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细长,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但未达末缘,顶端具单刺或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 2—4 个刺,外侧缘无刺或末端具 1—3 个刺;第二触角鞭长于楯部。左螯等大于右螯或左螯较短粗;指尖为黑色角质匙状,内侧缘具小圆齿;可动指背缘基部呈锯齿状,和掌部连接处具 1 个大突起,外侧面具角质刺;掌部背缘具 3 或 4 个角质尖大刺,外侧面具角质尖刺,腹缘具刺,一直延伸至不动指;腕节背缘具 4 或 5 个角质尖大刺,外侧面散布大刺。第二步足指节长于掌节;背缘具成行的角质尖刺;掌节背缘具成行的大刺;腕节背缘具双排刺,外侧面散布小刺。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尖为黑色角质刺,指节背缘末端具小刺,背面具单排或双排角质小刺;掌节背缘具 1 行大刺呈锯齿状;腕节背缘具大刺并间有小刺,外侧面近背缘具 1浅沟。所有步足指节背缘均具刷状刚毛。雄性第一腹肢前层背缘具 1 行角质钩状大刺。雌性育儿袋中等大,近三角形。尾节中缝宽,左后叶略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 5 或 6 个刺。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杜氏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doederleini Komai, 2001
台湾 CP212,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可动指和掌部,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我国仅在台湾采集到该种的标本。Komai (2001)对该种做了详细的描述,左第三步足掌节外侧面仅具几个小刺,背缘无刺,腕节背缘仅末端具 1 大刺,而台湾标本左第三步足掌节和腕节背缘均具 1 行大刺;原描述尾节中缝深,而作者检视标本中部分尾节中缝不明显。
该种与三宅长眼寄居蟹相近,但是前者的第二触角柄更短,且步足掌节具更多刚毛,第三步足指节外侧面具成行的刺。


中华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sinensis Dong et Wang, 1966
生境:砂石底质。
模式产地:中国浙江(Dong et wang, 1966)。
分布:东海浙江附近;潮间带。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尖三角形,达眼鳞基部。眼柄细长,短于楯部,角膜不膨胀,眼鳞近三角形,顶端具 1-4 个小刺。第一触角柄末节一半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未达角膜基部;第二触角鳞片大,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中间,顶端具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 6-7 个刺。左右螯足相等,左螯两指闭合时具缝隙,内侧缘具圆齿,末端为黑色角质匙状;可动指背缘具成行的黑色角质尖刺,外侧面散布刺状突起;掌部和不动指外侧面散布突起,腹缘具黑色角质尖刺;腕节外侧面具刺状突起,腹缘具大刺。左第三步足指节短于或等长于掌节,背缘近基部一半锯齿状,腹缘具 1 行小刺;长节背缘具 10 个大刺;腕节背缘末端具 1 刺;长节腹缘小锯齿状。尾节后叶末缘具刺。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中华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sinensis Dong et Wang, 1966 (引自 Dong et Wang, 1966)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比例尺=1mm
讨论:本种与指形长眼寄居蟹近似。该种眼鳞顶端具 1-4 个小刺,而形长眼寄居蟹仅具 1 小齿;该种额角仅达眼鳞基部,而后者的额角超过眼鳞基部;该种螯足可动指外侧面散布稀疏刺状突起,而后者可动指外侧面的具规则排列的颗粒。


三宅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miyakei Forest et McLaughlin, 1998
生境:沙质-泥质底,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日本相模湾(Forest et McLaughlin, 1998)。
分布:台湾;日本(相模湾);澳大利亚西北部;150-519 米。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三宅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miyakei Forest et McLaughlin, 1998
台湾宜兰大溪,雌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Miyakei (1978)把该种归为淡红长眼寄居,二者的区别为:该种第二触角柄显著超过眼柄,而淡红长眼寄居蟹的第二触角柄仅达角膜基部至中间;该种左螯腕节外侧面具成行的 4-6 个刺,而淡红长眼寄居蟹腕节外侧面的刺散布排列,无规律。


橙红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ntennatius Rahayu, 2006
生境: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Rahayu, 2006)。
分布:台湾;印度尼西亚;200-531 米。
鉴别特征:鳃两列。楯部长宽相等;额角宽三角形,侧突发达,等长于额角,额角和侧突之间的楯部前缘内凹。眼柄短粗,约为楯部长度的一半;角膜不膨胀;眼鳞近三角形,前缘内凹,顶端尖锐。第一触角柄末节一半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超过角膜前缘;第二触角鳞片大,末端达第二触角柄第五节中间至末缘,具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 4 个角质刺,外侧缘具 1-2 个刺;第二触角鞭长于楯部。左螯略大于右螯,两螯的刺相似。左螯两指闭拢时具宽缝隙,指尖为黑色角质,内侧缘具小圆齿;可动指背缘具角质刺,外侧面具不规则排列的角质小刺;掌部背缘具 4 个角质刺,外侧面略凸,具不规则成行排列的角质尖刺,每个刺伴以长刚毛丛;腕节背缘具 4 个显著的角质尖刺,外侧面具成行的角质尖刺。第二步足指节长于掌节,背缘基部具成行的大角质尖刺,腹缘具 16—17 个小角质刺;掌节背缘具成行的 9 个角质尖刺,外侧面近背缘处具成行的角质尖小刺,腹缘附近具成行的圆锥状突起;腕节背缘具成行的大刺。左第三步足指节长于掌节,指节背缘具 4 个小刺;掌节背缘基部具刺,腹缘具小刺;腕节背缘具 1 行刺,末端的刺大。雄性第一腹肢前层末缘具成行的弯刺。雌性育儿袋三角形;腹肢 2—4 背板边缘有时具稠密的长刚毛。尾节中缝大,左右后叶几乎相等,均具小角质刺,未延伸至侧缘。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橙红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antennatius Rahayu, 2006(引自 McLaughlin et al., 2007)
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可动指,腹面观;d.左第三步足,背面观;e.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讨论:McLaughlin et al. (2007) 首次报道了在台湾有该种的标本。


淡红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puniceus Henderson, 1896
生境:泥质,沙质,寄居于多种螺壳。
模式产地:印度孟加拉湾(Henderson, 1896)。
分布:台湾;马达加斯加;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新喀里多尼亚;特拉凡科;150-766 米。
鉴别特征:鳃两列。楯部长略大于宽;额角从窄三角形至宽三角形,短于侧突。眼柄细长,略短于楯部;角膜稍膨胀或不膨胀,较小;眼鳞近三角形,顶端尖锐,通常具单刺或者二分裂的刺。第一触角柄略长于或显著超过角膜末缘;第二触角柄达角膜基部至中间;第二触角鳞片大,超过第二触角柄第五节基部或至中间,末端具二分裂的刺,内侧缘具 0—6 个刺,外侧缘具 0—3 个刺;第二触角鞭长度多变。左右螯肢几乎相等,或左螯略大于右螯;两螯的刺相似;可动指背缘具2-3 行小刺,锯齿状,外侧面散布小刺或突起;可动指和掌部相接处具 1 大刺;掌部背缘具 3 或 4 个刺,外侧面略凸,具 4 个刺;腕节背缘具 4—6 个显著的刺,靠近末端的刺大。第二步足指节长于掌节,背缘基部具数短行刺,腹缘具成行的14—34 个小至极小的角质刺;掌节和腕节外侧面具 1 或 2 行刺。第三步足指节、掌节和腕节背缘通常具刺;掌节外侧面靠近腹缘具成行角质小刺。雄性第一腹肢前层末缘具 1 行弯刺且延伸至外缘。雌性育儿袋形状各异,从近三角形至近正方形,有时是扇形;腹肢 2—4 的背板加厚且伴有稠密长刚毛,有时只具第四腹肢。尾节后叶中缝深,左后叶大于右后叶;末缘均具成行的小刺,未延伸至侧缘。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淡红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puniceus Henderson, 1896
台湾 CP292,雄性:a.楯部和头部附肢,背面观;b.左螯足,背面观;c.左螯足,腹面观;d.尾节,背面观。比例尺=1mm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比例尺=1cm
讨论:McLaughlin et al. (2007) 首次报道了在台湾分布有该种。


奥氏长眼寄居蟹 Paguristes ortmanni Miyake, 1978
模式产地:日本相模湾。
分布:黄海,东海;日本;朝鲜;潮间带至 210 米。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长眼寄居蟹属 Paguristes - 忧郁的九月 - 忧郁的九月
鉴别特征:楯部长大于宽,额角近三角形,达眼鳞中部,顶端尖锐。眼柄细,短于楯部,角膜不膨胀,眼鳞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