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钟小安参加盖泽尔(GESELL)婴儿智能发育测试
(2010-12-04 10:36:38)
标签:
10个月盖泽尔gesell婴儿智能发育智力测试育儿 |
分类: 小安7-12个月 |
此篇博文详细描述了盖泽尔(GESELL)婴儿智能发育测试的一些具体测试方法,如果有月龄跟钟小安相近的宝宝而妈妈打算最近也要带他/她去参加这个测试的,请先不要看这篇博文,因为预先知道了测试办法而做了练习就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客观性,使得医生无法正确判断宝宝的真实发育水平。
如果不打算去医院做这个测试,那就不妨按照我描述的游戏方法给宝宝玩一下,妈妈也可以自己大致评估一下小朋友各方面的一些能力。
-------------------------------------------------------------------------------------------------
钟小安满10个月的前一天,妈妈外出办事,路过南山妇幼保健院的“摇篮工程”,想起半岁体检的时候医生提起那里有做婴幼儿智测,于是一下就心血来潮上去给钟小安预约了一个。
昨天下午,钟小安小朋友出生正好足足10个月,妈妈抱着他坐到了“摇篮工程”彭医生办公室的桌子前。
妈妈其实有点紧张,因为不知道医生要测什么,怎么测,又想着钟小安会不会被“考倒”?如果医生要求的他完成不了那该怎么办……不过我们钟小安可不紧张,他看着面前这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陌生阿姨,有点好奇,蠢蠢欲动的想要爬到桌子上去,甚至还想去抓医生的口罩。
测试主要是通过一些小道具小游戏来完成,妈妈努力把自己记得的都写在下面:
一盒小木块
医生拿出一盒小木块,正方形,红色的,二三厘米见方。先放了一个在钟小安面前,小朋友一点不客气的就抓了过来;医生又放了一个在他面前,他伸出另外一只手,把第二个方块也抓在手里。然后就自顾自的把两只手里抓的小木块对敲着玩。
这时医生又拿出一个小木块放在他面前,可是两只手都抓了东西了没法再去抓第三个了,于是钟小安就拿起右手抓的那个小木块去敲桌子上放的那个。
医生又把盒子里剩余的其他小木块一起倒在桌面上,钟小安看了看,使出他的“麻将手”将桌面上的小木块们一阵乱呼撸,然后医生把所有木块收起来。(所谓麻将手,请大家自行想象两只小手交替乱摆将面前东西一扫而光的场面)
医生重新拿出一个木块,又拿出一个塑料杯盖在木块上,钟小安毫不犹豫一把把杯子打翻,把木块抓在手里,医生又重复了一遍,他继续打翻杯子找回木块。
医生把两个木块放进杯子里面,朝他摇摇杯子,钟小安抬头看了看医生,把手伸进杯子里,抓了一个木块出来。
医生把杯子拿到钟小安面前,对他说,安安,把它放回来,放下。钟小安攥着小木块,没有放下的意思,医生又重复问了他两次,小朋友还是坚决不放。(妈妈小声在旁边插嘴,估计放手这事儿他不乐意干……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0EN00SIGG.gif)
小青蛙+白纸
医生拿出一只小小的青蛙玩具,大概2*3cm左右大小,放在桌面上,钟小安当然还是不客气,一把抓过来攥在手里。
医生把青蛙从他手里拿回去,又拿出一张白纸,把白纸盖在青蛙上。这时钟小安的注意力被白纸吸引了,立刻想去抓白纸来撕。(这是他最近的热门爱好)不过妈妈估计撕白纸应该不是这项测试的重点,医生没让他拿到白纸,而是重复了一遍把白纸盖在小青蛙上面,这一下钟小安终于把注意力放到了青蛙上,他一把把白纸抓开,把小青蛙抓了起来。医生又重复了一遍,钟小安继续翻开白纸抓住青蛙。
然后医生用白纸把青蛙包了起来,放在钟小安面前,钟小安显然知道青蛙在里面,他抓起包了青蛙的纸团摇了几下,又在桌上敲了敲,但是明显他对于拆开纸团这么个动作还没有概念。(妈妈又插嘴,这个我估计他不会)医生笑了说,不会也没关系,现在还小,过两个月就会了。
透明小罐子+小铃铛
医生收起白纸和青蛙,拿出一个透明小罐子(形状,尺寸都很像以前装胶卷的那种盒子),打开小罐的盖子,倒出两个很小的铃铛,大概就只有绿豆那么大,钟小安用食指和拇指拈起来了。医生又让他重复了一次,他还是拈起来了。医生收起铃铛,拿着小罐和盖子,问他,现在怎么办?妈妈在旁边想,不会是要他自己盖上盖子吧?他哪有这么大本事…果然,钟小安只是抓过盖子往罐子上敲了几下,完全没有任何把盖子盖在罐子上的意思。
系着绳子的圆木环
医生拿出一个圆木环,上面系了一条绳子,把圆木环放在桌子另一端钟小安明显够不到的位置,但是绳子的一头则就在他面前。钟小安毫不犹豫抓住自己面前的绳子,一扯,圆木环就被扯到他跟前,他抓起圆木环来正欲张嘴咬,医生把圆木环拿走了,放回原来那个比较远的位置,钟小安怒,怎么我刚抓到你又给我抢走了,于是立刻又去扯绳子拉回圆木环抓在手里。如此这般重复了至少四五次。
型板+3块型木
3块型木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每一块边长/直径都有7,8个厘米,厚度大概1cm。医生把三块型木放在型板上对应形状的窟窿里,放到钟小安面前。小朋友一点不闲着,一块接一块都从各自的窟窿里把它们拿了出来。拿出来之后医生说,把它们放下好吗?小朋友对“放”字继续无感,倒是一块敲另一块玩了几下。妈妈本来以为这个游戏是要考验小朋友辨认形状的能力,不过医生后来说对于这个月龄的小朋友辨认形状还不是重点,主要是看他能否把型木拿出来,当然能放回去更好。
摇铃
医生把一个装了木柄的金属铃铛放到钟小安面前,钟小安把它拿起来,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响声引起了钟小安的注意,他拨弄了一下铃铛部分,铃铛又响了一下。然后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木柄上,木柄不长不短不粗不细,拿来咬再合适不过了,啊呜——没咬到,医生拿回去了。
圆球
就是儿童乐园波波池里面那种很普通的空心球,医生拿了一个放在钟小安面前,钟小安抓起来抓在手里;医生伸出手说,安安,把球给阿姨。钟小安看看她,抓着球的那只手伸到她面前,然后又缩了回来,球依然在手里。(事后医生告诉妈妈,“假给”也是给,这样就可以了)然后医生把球从他手里拿走,又轻轻抛到他面前——这个游戏妈妈最近常跟他玩,小朋友立刻兴奋的玩起来,医生抛给他,他抓起来把球丢过去给医生,医生再抛给他,他再丢回去。玩的很是兴奋,咯咯咯咯笑出声,就只差尖叫了。玩了六七次,医生不跟他玩了,他还相当意犹未尽。
白纸和铅笔
医生拿出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对钟小安说,安安我们来画画吧。然后医生握着他的手用铅笔在纸上戳点点,划道道,不过钟小安对此无感,只要医生松开手,他就迫不及待的把铅笔往自己嘴巴里塞——这玩意儿看上去很适合拿来咬嘛。医生后来告诉妈妈回家后可以拿不易撕碎的纸和头比较钝的木铅笔让他试试戳点点划道道了。
小画书
医生拿了一本彩色小画书在钟小安面前翻,不过文盲对于这本自己陌生的书没啥兴趣,医生才翻了两页,他就一把把书翻到了封底,还伸出铁砂掌拍了几拍。
运动能力观察
医生让妈妈把他放在地上,然后把一串钥匙放在一把椅子上,钟小安立刻当仁不让爬到椅子跟前抓着椅子站起来去抢钥匙,医生又把钥匙拿走放在地上,钟小安为了捡到钥匙,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伸手去抓钥匙。然后医生问了妈妈他平时的爬行,站立,扶走的情况。
镜子
医生让我们把钟小安抱到镜子前,对他说,把球给镜子里的小朋友好吗?钟小安看着镜子,没啥反应。医生也没多问。
医生的一些问题
-会指认亲人吗?妈妈答,没教他用手指,但是他能用目光示意。
-会指认一些常见物品吗?比如灯,电视之类的。妈妈汗,答,从来没这么问过他教过他。医生说,回去要教一下。
-帮他穿衣服的时候会配合吗?妈妈答,应该不会。没有教过他也没要求过他。
-会叫爸爸妈妈吗?妈妈答,BABA的音发过,还会说NAI-NAI-NAI-NAI-NAI,A-DA-DA-DA,可是还没听他叫过MAMA。
测试结果
测试结束,医生让阿姨抱着宝宝先出去,她要算得分并解释给妈妈看。
具体得分医生先是在两张表格上填了一些加号减号,然后就算出一些阿拉伯数字套进一个公式里,妈妈有看没有懂,反正一下子医生就算出5个数字来了。
测试项目最终归结为5个部分,分别是: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上面提到的每一项道具游戏都会对最终结果中的一项或者好几项的得分产生影响。
钟小安的分数情况是:
适应性DQ:101
大动作DQ:95
精细动作DQ:107
语言DQ:92
个人社交DQ:105
钟小安的DQ平均分101
正常发育水平的得分范围是95-109,所以钟小安目前的发育水平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得分低于75的,就属于发育低下得要接受专业治疗了。)
大动作得分稍低是因为他目前还不会走,但是医生说,只要爬得好完全没问题,他们原本也不建议小朋友太早开始走路,所以95分是完全正常的。等到1周岁左右开始走路完全没问题,而且爬的好的小朋友平衡性好,以后会走路了也不容易摔跤。不过医生提醒妈妈平时让他练习弯腰下蹲捡东西,而不是先坐在地上再去捡东西。
语言得分也比较低是因为他倒现在还没叫过妈妈,医生说,10个月大的宝宝还没发过mama的音是很少见的,但是同样少见的是,10个月的宝宝能清晰发出nainai的音。所以妈妈也不必担心,既然他已经能清晰发出一些声音了,所以说话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平时多有意识的帮他练习一下就行了。
因为钟小安不认生,在游戏中跟医生互动良好,还玩起了扔皮球,所以适应性和社交这两项分数就比较好;
拈小铃铛,扔皮球游戏中的表现说明他精细动作的能力很不错,所以这一项得分也比较高。
医生说的可能还要多些,只是妈妈能记住的就只有这些了。
最终结论是:此小朋友目前的发育水平相当于10.1个月的月龄,也就是他的发育水平比他的实际月龄超前了3天。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妈妈回家后google了一下,找了一些关于这种智能测试方法的资料来看。这种测试方法叫做盖泽尔(Gesell)智能诊断法,所测得的结果,以发育商数(DQ)来表示。全国不少大城市的医院或儿童保健院,都已开展或试用这种方法。它的目的及意义并不是测量IQ,测量 “智力”,而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识别神经肌肉或感觉系统是否有缺陷,发现存在的可以治疗的发育异常。做一次这样的测试的费用是57块,医生建议6个月左右做一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