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anotation------拉班舞谱
labanotation:a
system of notation for dance movements that uses symbols to
represent points on a dancer's body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ancer's movement and the tempo and the dynamics.
在没有电影和录像的时代,以往的舞蹈只能靠口传心授,拉班舞谱就像音乐的五线谱一样科学而又准确地用标记表述出舞蹈所有的内容。
拉班(Rudolf
von Laban)1879年12月15日生于奥匈帝国的布拉迪斯拉发,1958年卒于英国的萨里郡的韦布里奇。他幼年即对观察人们的动作感兴趣,由于曾随其父所在部队生活于近东和北非,有机会对不同地区人们的先天自然动作和后天习惯动作进行观察和研究,奠定了他后来的人体动作理论的基础。他21岁时考入巴黎美术学院,开始对舞台美术设计、戏剧和舞蹈发生兴趣。他还学习过芭蕾。他长期研究有关人体动作的科学和艺术,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解剖学、心理学等领域,并直接继承了F.德尔萨特的表情动作体系。
1910年,拉班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舞蹈学校,玛丽·魏格曼这位德国现代舞体系的创始人,就是拉班的学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进行一种动作合唱队的实验,从理论上规范出动作形式和内容,即动作的8大因素和空间协调律。1923年至1936年拉班曾担任多个舞蹈团体的艺术指导,并从事舞蹈编导和教学活动。其后与他的学生、德国现代舞蹈家科特·尤斯和丽莎·乌尔曼合作,并于1946年在曼彻斯特建立了“动作艺术工作室”,深入研究舞蹈和人体动作的基本规律,最后建立了“人体动律学”。同时,他还创立了舞蹈记录法——拉班舞谱。1954年,英国成立了拉班动作艺术中心。他的代表性著作有:《舞蹈家的世界》、《编舞》、《论舞蹈作品》、《现代教育舞蹈》、《精通舞台动作》、《舞蹈与动作记谱原理》、《人体动律学》等。
拉班舞谱是“现代舞理论之父”——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所创,一九二八年正式发表,它以数学、力学和人体解剖学为基础,涉及到音乐、美术、数学、物理、运动生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运用各种形象的符号,精确、灵便地分析并记录人体动作和节奏,舞蹈的人体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载体,有自己特定的艺术规律。它既有本身生理解剖的限制,也有舞蹈心理上想象与创造的无限自由。因此,反映人体在舞蹈中的各种状态是舞谱的根本任务。由于舞蹈中的人体,复杂而多变,多关节多方向的同时运动犹如一首声部复杂的交响乐,要想详细、准确的记录舞蹈并不容易。拉班舞谱基于对人体动律学的研究,对动作的八大要素和动律特征都有特定符号表示,对动作表述准确明了,适应性相当广泛,被运用于艺术、舞蹈、医学、教育、工业管理、体育、机械、人体学等与人体动作有关的领域,乃至宇航在内的尖端科学研究领域,深受欧美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国际上运用最为广泛的舞谱。拉班舞谱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因记录速度很慢,降低了其现场使用的价值。1970年美国发明了拉班舞谱打字机,大大加快了记录速度;1976年又出现了计算机记录方法,使拉班舞谱得到进一步推广。电视和录像技术的提高和普及,至今已实现用电脑记录分析人体动作,使它们正在逐渐代替符号性的舞谱。
西方舞界还把“人体动律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比,认为“相对论”发现了大宇宙的规律,而“人体动律学”发现了小宇宙的运动规律。他把
人体动作分为十二个方向,这些方向来自于一个想象的二十面体,并带有不同的线条和层面,构筑出一个最接近舞者动作的球体。舞者通过在空间、时间、方向、用力关系的改
变,产生动作的戏剧性和表情性及各种可能性。他还归纳出八种动作冲动(元素),即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而拉班在更强调了某种在个人经验认识基础
上的身体运动,某种运动的内心意志决定了他的运动行为的一切方面。拉班对于动作进行科学性、缜密地分析,显示出浓厚的思辨色彩。
由于拉班在现代舞的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称为“现代舞蹈理论之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