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觉诗歌——余亦谢时去的含蓄

(2011-08-10 17:46:16)
标签:

王昌龄

西山

石门山

隐居

归隐

杂谈

 

 

情在写景美丽

趣在含蓄托义

 

感觉诗歌——余亦谢时去的含蓄

 

 

    诗要情趣,情在写景美丽,趣在含蓄托义。而含蓄,有容纳而多义,有耐读而寻味,有剪裁而留白,万物浅深聚散,博采而精收。近读唐常建《宿王昌龄隐居》一诗,感觉如吃甘蔗,越读越有味。现在我们来读原文:“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读它三遍,感觉平实明朗中透着无尽的含蓄美丽。

    一是含蓄美景。在安徽含山县石门山,有条不知名的小溪,溪水清清,长年流淌不断,叙述弯弯曲曲的故事,于山林蜿蜒不尽。水边的芭茅草不知道,它出自哪眼山泉;水中的横石不知道,它流向哪方江湖。石门山上总是有片白云徘徊不去,一会到清溪里照照镜子,一会到村庄上牵拉炊烟。于是,就有多少文人雅士发问:白云可是王昌龄隐居时留下的一张诗笺么?今夜的月色真好啊,松树枝伸开手臂紧紧地拥抱起月光,月光咯咯笑着,笑声洒满大地。天空干净得像一个少女的梦,淡淡清清都是芳香。不信你看,芍药开旧院,枕苔而梦眠,不由人想起史湘云醉眠芍药的美景。我在月光下流连,任思绪飞翔。溪水不老,人也不老,不老的总是一颗归隐的心——真想辞别世俗的羁绊,看西山鸾凤起舞,拉松树仙鹤为伴。

    二是含蓄用字。开句“测”字即出,谓其景深而意远;再“孤”字不孤,有白云为伴而清高。一“宿”见清贫而幽雅,对出“滋”字,是花在养苔,涵义隐者已去很久,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油然而微妙。“犹”字说多情,明月明知换了主人,依然清清爽爽地邀松请花为客相伴;“谢”字更了得,其寓意作揖社会,脱离凡尘,告别繁花似锦,告别时人世俗。

    三是含蓄思想。看起来,诗人是在描绘王昌龄隐居处的自然景致,赞颂其主人的清高情趣,实则不然,一个“亦”字意味深长。“亦”是也意,表示同样、并行,这是作者的表示,要步王昌龄同道而隐逸,但是他内涵婉转地赞此劝彼而意在言外,即:有这么好的隐居处,为什么还要出去争抢名利呢?回来吧,和我一起归隐听溪看月吧。看来“亦”字是诗眼,因为它含蓄着作者的真实思想。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有说邢台人,有说西安人,公元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任江苏盱眙县尉,后不得意,辞官归隐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时,就近来到安徽石门山,看望老友王昌龄,尽管主人不在,他还是在其隐居处住了一夜,并作此诗。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也是一首神韵规劝诗,美丽含蓄,情深意浓。(1100字, 20118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