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凤祥读《芥子园》第三章树谱
(2014-04-25 14:38:33)
标签:
史凤祥芥子园文化 |
分类: 转载绘画资料 |
画树起手四歧法
二株画法:
二株有两法,一大加小,是为负老;一小加大,是为携幼。老树须婆娑多情,幼树须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互相顾盼。
二株分形。
二株交形。
大小二株法。
虽属雁行,最忌根顶俱齐,状如束薪③,必须左右互让,穿插自然。
三株对立法。
五株画法:
不画四株竟作五株者,以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故古人多作五株,而云林更有《五株烟树图》。若四株,则分三株而加一,加两株而叠画即是,故不必更立。
鹿角画法:
此法最有致,宜写秋林,不杂他干。或以浓墨加于众树之顶,有如鸡群之鹤也。
蟹爪画法:
必须锋芒毕露,如书家所谓悬针者是。可配荷叶皴,以笔法皆主犀利也。
露根画法:
树生于山腴土厚者,多藏根;若嵌石漱泉于悬崖千仞⑤、铁壁万层之地,则含岈古树,每多露根,直若遗世仙人,清癯苍老,筋骨毕露,更足见奇耳。
梅道人喜画之⑦。
菊花点树。
胡椒点树。
含苞画法:
初春树皆枝节萌生,及秋尽叶脱,有如骨节直露,皆用此法。
迎风取势画法。
李唐每用此于孤石危峰。
云林多画之。
根下衬贴小树法。
树中衬贴疏柳法。
点叶法:
点叶、勾叶,不复分明某家用某点,某树用某圈者,以前后各树中俱载有古人点法。点法虽不同,然随笔所至,于无意中相似者亦复不少,当神而明之,不可死守成法。
夹叶着色
此叶宜先着草绿,然后填石绿。
此叶先着黄色草绿,后填石绿磦。
此叶宜着赭黄色或嫩黄者,红叶或朱或脂亦可。
此叶填石青、石绿俱可。
此叶着黄绿色或嫩黄色,填绿衬绿俱可。
此叶或青或绿,或衬青绿俱可。
此叶先着花青,后填石青。
此叶宜上三瓣着胭脂,下瓣着浓绿,或填石绿,或衬石绿,上三尖用藤黄,像娑罗、椿、栗。
此叶宜着赭色或红叶。
此叶宜着赭黄色。
此叶或填石绿,或朱或黄俱可。
此叶宜着嫩绿,或赭黄色。
此叶宜着嫩绿或嫩黄。
此叶宜填石绿,或着草绿,不填亦可。
此桐叶,或着草绿,反衬石绿。
此叶宜着胭脂,少入藤黄为妙。
此叶着青、绿色俱可。
此枫叶,宜秋景内,或朱或脂俱可。
缠树藤法。
悬崖藤法。
范宽树法。
郭熙树法。
王维树法多用双勾,即藤梢树杪亦丝毫不苟,后信世昌亦为之。
马远树法。
萧照枯树法。
燕仲穆风树法。
柯九思树法。
曹云西树法。
李唐树法。
倪云林树法。
吴仲圭树法,沈石田尝摹之。
黄子久树法,云林亦为之。
黄子久树法:
树固要转,而枝不可繁。枝头要敛不可放,树头要放不可紧⑧。
梅花道人树法:
要郁森,其妙处在树头参差,一出一入、一肥一瘦,以木炭画圈,随圈点之。
既将诸家之树,各立标准,以见体裁矣。然体裁既知,用即宜讲,体与用虽未可分,而为入门者设,不得不姑为区别。如五味俱在,任人调和,善庖者咸淡得中,尽成异味,又如卒伍四调,静听旗鼓,善将者指挥如意,多多益善,有配合,有趋避,有逆插取势,有顺顾生姿。荆、关、董、巨诸人,既已各具炉冶,溶化古人之笔。今之学者,又当以我之炉冶,溶化荆、关、董、巨之笔,方见运用之妙。
范宽春山杂树,多以青绿为之。
盛子昭杂树画法。
刘松年杂树画法。
倪迂杂树画法:
世之仿云林者,多作顶门棍、系马桩,辄诩诩自负⑨,不知云林于此道深入堂奥,下笔有一往深邃之气。试观云林所作《狮子林图》,树法大备,便知非仅以一树一石遂足睥睨千古者,故此幅更取其工树立准。以见世所仿摹,不过云林之一枝半节,非全体也。
郭熙杂树画法。
李唐悬崖杂树法。
荆浩、关仝杂树画法。
夏圭杂树法,李成亦为之。
米树:
既为米画寻得祖祢矣⑩。故即次米于北苑之后,以见两公首尾相连,难分是一是二。然此法最要淋漓有致,浓淡得宜。近程青溪先生力为米家洗冤,谓吴松滥恶,一味模糊,如老年眼、雾中花者,带累南宫罪过不小。故此法不惜层层烘染,以度金针,所谓有墨有笔是也。有笔无墨则干焦,有墨无笔则淆俗。
小米树法。
此关仝法也,小米用于云烟出没之内,殊觉青出于蓝。沈石田亦时为之。
云林树法:
云林多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宋人院体皆用圆皴,北苑独稍纵,故为一小变。云林、子久、叔明皆祖北苑起⑿,故皆有侧笔。
北苑远树:
北苑山头多作小树,然不先作树枝,大抵但以笔点成。画山水用画树之皴,此秘法也。
北苑画杂树,但远望之似树,其实凭点缀以成形者,即米氏落茄之源委,须淋漓约略,简于枝柯而繁于形影,染以淡墨,滃以微烟,如文君之眉,与黛色互相参合。⒀然董亦有竟不作小树者,《秋山行旅》是也。
扁点极远小树,宜用淡墨点于山凹处,或于远山脚下。染以淡绿,衬贴烟云。
圆点极远小树,用法如前,若以淡墨反染,便堪为雪景中远树。
注释:
① 即画树下手的四大关系:阴阳向背关系,左右顾盼关系,争与让的关系,繁与简的关系。
② 头头是道——佛教术语。指道无所不在。
③ 是为——称为。
④ 以——因为。
暨——和;与。
悬瘿累节——瘿:树木身上因受害虫侵害而生成的瘤状物。节: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节。悬瘿累节,指树形状奇绝。。
⑦
⑧ 枝头要敛不可放,树头要放不可紧——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树头要放,株头要敛。树头者树根下头,故宜放开,俗语所谓撒脚也。必撒脚方得盘根错节,担当枝叶,气势稳重。株头者大枝小枝分歧处,故宜收敛,若株头不敛,则枝软无力,如叶重赘,更有屈折之势,殊失生气。”
⑨
倪迂——倪瓒。
⑩ 深邃——意旨深奥。
关仝——五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山水师荆浩,有出蓝之誉,时称“关家山水”。
夏珪——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宁宗朝画院待诏。山水多取半边,人称“夏半边”。李成——字咸熙,祖上本是唐宗室,居长安,后避地营丘。能诗、善琴、弈。山水师荆、关,自成一格。
⑾ 北苑——董源。
金针——传说唐时郑侃之女采娘,七月初七晚祭织女,织女给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加精巧。见冯翊《桂苑丛谈·史遗》。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此以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金针,即把高明的办法传授给别人。
⑿ 院体——院体画。指画院宫廷画家的绘画。讲法度,尚写实,布局典雅,画风工整。叔明——王蒙,字叔明。
⒀ 落茄——淡墨侧笔横点。
马远松多作瘦硬如屈铁状。
李营丘松多作盘结,如龙蟠凤翥①。
王叔明大松多作直干,其叶较诸家者稍长,虽杂乱中极有文理。
马远间作破笔,最有丰致,古气蔚然。画此最难。切不可似近日伪吴小仙恶笔,漫无法则也。
赵大年松多于肥泽中见其奇古。②
王叔明松多不经意。
王叔明山头远松,每喜为之。千株万株,丛杂无际,且半当点苔,能助山之姿态。
郭熙每作群松,大小相联,转巅下涧,一望不断。
刘松年多作雪松,四围晕墨,松针先以墨笔疏疏画出,再以草绿间点,其干则用淡赭着半边,留上半者,雪也。
古柏,僧巨然及梅道人多画之。
画柳各法:
画柳有四法:一勾勒填绿;一但以汁绿渍出,新梢则嫩黄,脚叶则老绿,以分明晦;一再加深绿于绿点上,轻点数小墨点,上罩石绿留边;一竟以墨丝而点,以浓绿染之。
大抵唐人多勾勒,宋人多点叶,元人多渍染,其分枝取势,得迎风摇扬之致一也。
又,春二月柳未垂条,秋九月柳已衰飒,未可相混。树中之柳,如人中西子、毛嫱,仙中之宓妃、列子,其凌波御风之态,掩映于水边林下,最不可少。故赵千里及赵松雪多画之,而松雪于《水村图》,浓淡但以墨抹,幽意无穷,又一法也。
高垂柳,宋人多画之。
点叶柳,唐人多画之。
秋柳:赵吴兴《水村图》,前谓又一法者即此。
髡柳:③秋尽春初,当画髡柳于竹篱茅宇间,有如靓女,頞④发初齐,丰姿绝世。画春初者,可间桃花,法当以淡墨大笔画桩,再以墨分浅深画柔条,渍绿。若在绢上,则用石绿衬背。冬景及秋尽,则仅以赭石间绿破之而已。
勾叶柳:王维诸唐人及陈居中多画之,余嫌其太板,故次于后,以备一体。
棕榈树,唐人画于园林山水中,后郭忠恕每为之。
勾勒梧桐,见王维《辋川图》⑤。
细勾蕉叶,唐人每为之。
元人写意梧桐,或墨点,或罥以绿点。
写意芭蕉,若以淡墨,留叶上一线。
点花树干法:甚有分别,桃不可同于梅杏。梅杏亦不可同于别树。大都梅条多直而横劲。杏则古人有仅画树椿点者。桃者宜繁枝耳。
点桃树干法。
点梅树干法。点杏树干法。
画小竹法:云林于石根树底,辄作幽篁柔筱⑥,夕阳晼晚于茅屋花箔间⑦,真簌簌有声,望而知为幽人行径。要具梳风扫月清逸之致,不可庞杂,阻塞清气。画有三种,宜视树石之体而粗细配用之。
唐人画树既双勾,则点缀之稚竹亦多飞白,颇觉有致。近日仇十洲亦喜为之。
画葭菼法⑧:宋时名手如巨然、李、范诸家,皆有《渔乐图》。此起于烟波钓徒张志和。盖颜鲁公赠志和诗,而志和自为画,此唐胜事。后人蒙之多寓意于渔隐。而元季尤多。盖四大家皆在江南葭菼间,习知渔趣故也。凡他图则必有主树,至渔乐则烟波淼渺,树不能为之主,而主葭菼矣。故此作以殿草树之后⑨。
注释:
② 破笔——意笔。
⑨ 李、范——李成、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