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2013-4-24
标签:
养鸡女九龙浴太子千手观音六道轮回图大足宝顶山 |
分类: 游记 |
http://s2/mw690/6752589agdbef2d5410d1&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http://s16/mw690/6752589agdbef318d300f&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http://s1/mw690/6752589agdbef3494f080&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http://s3/mw690/6752589ag7c64b930a182&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这些护法神个个身着袍甲,狰狞剽悍,气势高昂,以最忿怒的形象来为众生摧毁魔障。佛家认为,人们在修行过程中,主、客观世界都会遇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就是“魔障”。护法神的作用就是帮助众生驱降魔障,使众生尽快觉醒,并获清静之心,以便潜心修炼。http://s16/mw690/6752589agdbef4fae314f&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接下来的雕塑是广大宝楼阁,这部造像是据佛经所刻:有一宝山,山中有宝髻、金髻、金刚髻三仙居住,由于禀信佛法,死后在埋骨的地方生出三根竹子。十月后,竹内各生一童子,于竹下结跏趺坐,成等正觉,三根竹子变成三所广大宝楼阁。
造像上横排并坐衣装简朴的三人,便是宝髻、金髻、金刚髻。因效仿释迦牟尼于菩堤树下悟道成佛,他们于竹下结跏趺坐入诸禅定,成等正觉。竹内各生三童子,竹梢直通广大宝楼阁。http://s12/mw690/6752589agdbef549300ab&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炼,气势磅然。他们头顶崖檐,脚踏莲台,皆重额广眉,悲悯豁达,给人以熟悉、亲切之感。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他头上的 “金刚顶仪”,为佛教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毗卢遮那佛的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
这三尊造像高达7米,雄伟超越。匠师们刻意将他们的头部加大,胸部缩短,小脚部位加长,而且身躯前倾二十五度,正好符合造像与观众之间的透视关系,使人仰首观望时,感觉菩萨好像正亲切地俯下身来,关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一般,叫人凡心皆息,祗敬皈命之诚油然而生。菩萨那种威仪奕奕、悲悯无尽的气度得到了充分显示。
华严三圣像背壁刻了八十一尊圆龛小佛,它们既丰富了整龛造像的构图层次,又把三尊主像衬托得高大、完善,使整龛造像的气氛显得庄严、热烈。http://s11/mw690/6752589agdbef57a1246a&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千手观音殿是景区的重要代表作,目前景区的门券上就是她的身影。观音在佛教中是拯救众生逃离苦难和烦恼的菩萨。在这里古代的艺术家们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 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
千手观音手中所执的各种法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战争武器,在历史文物考古上有着重要作用。
在千手观音的每一只手中还有一只眼,她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观世音”即:普观世界救苦救难之声音。
遗憾的是由于雕塑在进行大修,我们未观全貌,只窥见了一斑。
释迦涅槃圣迹图我至今仍印象很深,在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他横卧于佛湾东岩,长达31米,为半身像。其造型比例恰当,体形丰圆壮硕。由于匠师们多采用圆刀雕刻,所以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浑厚柔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主涅槃时的安祥之态。
“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高果位和最理想的境界,即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永远升华。
根据多种《涅槃经》记载,释迦涅槃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倾。众弟子挖心剖腹,引火自焚,一片惊慌动乱,早期的涅槃变相也几乎都是这样来表现的。但这样表现出来,观者就会有疑问,释迦牟尼达到了最高境界,众弟子应为他高兴庆贺才对,为什么会这么悲痛欲绝呢?所以后来的涅槃变相就逐渐有了变化,整个画面只是给人一种肃穆宁静的感觉,再无先前那种恐慌气氛了,这是一大改进,这种改进在大佛湾这龛涅槃像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在云端之中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家眷,经书上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于兜率天宫闻得释迦涅槃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整龛造像布局严谨,既烘托出佛主涅槃的神圣气氛,又收到了“以小衬大,以竖破横”的艺术效果。
涅槃变相是佛教艺术中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题材,全国各地所造的涅槃变相很多。这龛造像和其他各处的造像相比,在造型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整个卧佛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以示释迦牟尼横卧于天地之间。这种处理使造像显得意境博大而有魄力。从而还导致了民间一句夸张的俗语,说宝顶的卧佛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这正是采用这种“意到而笔不到”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良好艺术效果的反映。
整龛造像气势宏伟,虚实相间,意境深邃,既符合宗教造型艺术的仪轨,又有一定的新意。
卧佛前面有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尤其是小弟子阿难,他痛哭流涕,拉着释迦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想,弟子们功德还未圆满,还必须留下修炼,所以一狠心推开阿难,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涛涛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他在河对岸和弟子们久久相望,不忍离去,在他站过的地方留下一双大脚印。匠师们在卧佛岩顶上面的水池中就打刻了一双大脚印。http://s10/mw690/6752589agdbef5fdbc519&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九龙浴太子
大凡宗教中的圣人都爱给自己杜撰一个离奇的降生故事,以示自己天生与众不同,释迦牟尼也不例外。佛经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孩子乘六牙白象进入她的右腋,于是她便身怀有孕了。怀胎十月,按古印度风俗回娘家分娩。路经蓝毗尼花园时,见园中好鸟鸣歌,清凉静爽,便入园小憩。她抬举右手折花之时,释迦太子即从其右腋钻出。他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下地下,唯我独尊”。于是两位金刚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天空九龙奋飞,喷吐冷暖二泉为太子洗礼。
http://s16/mw690/6752589agdbef64e6a8cf&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其他明王皆以愤怒相出现。他以能驱除诸般毒术,禳灾去祸为特征。
龛右壁刻有佛弟子阿难手持经书念诵,旁边有一比丘俯卧在地,后面枯树中有蛇爬出。据佛经载,莎底比丘出家为众僧砍柴,被朽木中的黑蛇咬伤,毒气遍身,闷绝于地。阿难向佛说起,佛告阿难──“有佛母明王咒,能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这组造像表现的是阿难正在为莎底比丘念诵明王咒,使其得以复苏。
龛右壁还刻有阿修罗手执旗幡,他有美女而无佳肴;左壁刻帝释天有佳肴而无美女。他们相互嫉妒,争战不休。明王咒一诵出,战争立即平息。
壁下刻有虎、狼、毒蛇等凶猛之兽,表示孔雀明王咒能驱赶他们,消灾免难。
http://s9/mw690/6752589agdbef695105a8&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宝顶山中有二个美女,“吹笛女”和“养鸡女”她们均位于《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群塑中。
“养鸡女”为地狱变相龛“刀船地狱”组雕之一,养鸡妇的雏形是当地的良家妇女奚成凤,有一天一群鸡闯进了古佛寺大殿。僧人们正在参禅、念经,忽听得公鸡喔喔啼,母鸡咯咯叫。有的鸡甚至飞上香案去啄吃供果,大闹佛堂。当家和尚发现后,怒从心上起,忙喊几个小和尚用禅杖打,用竹竿吆。小和尚感到非常有趣,追的追,打的打,公鸡母鸡扑楞着翅膀乱跑乱飞,打翻了灯盏,整污了神龛。一番追打之后,把大殿搞得乌烟瘴气;奚成凤的鸡也无意中被打死了六、七只。赵智凤说:“肇事之由,皆因奚成凤养鸡开始。如不养鸡,就不会发生打鸡之事。杀鸡、食蛋,都是伤生之大罪。因此,养鸡者有罪孽,死后要下地狱的!”于是养鸡女登上了舞台刻进了“地狱变”。但是把她的形象刻得很善良、很美。画面是养鸡女轻轻掀开鸡笼,两只鸡争先钻出笼子,扑楞着翅膀争食着一条蚯蚓。未出笼的鸡也都伸长脖子,争着往外钻。养鸡女在一旁看着,表情慈祥、文静,仿佛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之中,完全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品质的再现,何曾有一点犯罪的样子呢?原因是雕刻的工匠是养鸡女的食客,经常到其府上喝鸡汤----http://s4/mw690/6752589agdbef77cc42a3&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吹笛女在以佛经故事为主题的造像群中出现这种题材是不多见的。吹笛女双目微合,神情陶醉,今人仿佛还能听到悠扬的笛声。只是不知古代笛子怎么是弯的。
此像为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组雕之一,头戴巾,垂长辫,吹"横笛",神情沉静专注,给人以美感,为大足石刻精品之一。
“六外道”的主要思想是佛祖主张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左手抱鼙鼓,右手敲打的迦罗鸠驮·迦旃廷,和他的女儿"吹笛女"
http://s4/mw690/6752589agdbef7a65b5a3&6902013-4-24" TITLE="大足游记之一)宝顶山石刻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