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过层层壁垒走到这里,古堡朱红色的大门还紧闭着,要十点才开门迎客呢!
我是因古堡被称为“哈姆雷特城堡”而吸引来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莎士比亚的家乡在英国的斯特拉福特,这赫尔辛格的卡隆堡究竟与莎翁有什么关系?带着十分的好奇,决定参加这趟自费项目一探究竟。
没想到,这一去不打紧,自打进了这座古城堡回到家后,我把好几个版本的《哈姆雷特》或称《王子复仇记》的老电影全都搜出来看了一遍,还翻箱倒柜地把我已经收起来的莎士比亚全集八本其中第七卷的《哈姆雷特》剧本也再读一遍。似乎那个老国王的幽灵就漂在古堡下层的暗暗的地道里......
好吧,还是回到6月22日的参观纪实吧!


美丽的赫尔辛格,天际辽阔,一边是中世纪的古堡,另一边是现代化的邮轮。

一座古老的城堡,坐落在哥本哈根市东北45公里处西兰岛的尖端--赫尔辛格市的海边,与瑞典的海尔辛堡市隔海相望,地处波罗的海出港口之一的欧尔松海峡最窄的出口处。
原址上的古堡建于1420年,旨在防止海盗肆虐,为保护海上运输起过重要作用。
丹麦国王菲德烈二世(1559~1588年)选中了这个高墙深壕,环境优美的古堡,决定把经过欧尔松海峡船只所征收的通行税款用来将它改建为王宫。从1574年到1585年,整整用了11年的时间才全部竣工,名为卡隆堡宫意为“皇冠之宫”。此堡由荷兰建筑师设计建造。宫殿用沙岩石砌成,四周红砖墙环抱,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当时为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但菲德烈二世在此只享受了三年,于1588年去世。即位的克里斯蒂安四世(生于1577年4月12日卒于1648年2月28日,丹麦--挪威国王1588年1648年在位),也很喜爱这座古堡,经常在此居住。
相传当年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就是以卡隆堡宫为背景写下了那不朽的悲剧《哈姆雷特》的。后来直至现在,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还是在此上演,故卡隆堡宫又称为哈姆雷特城堡。我们看到在卡隆堡宫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还看到纪念莎翁逝世400周年活动的海报。
这座城堡一直是北欧最重要的文艺复兴时期城堡之一,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Wellcome to Kronborg Castle 欢迎来到卡隆堡!一条护城河上的桥通往第一道栅栏门。
栅栏门一过,就看见炮门排列,有种军事要塞的架势。
穿过厚厚的城墙拱形门,我且把它称为外城墙门吧,拱门上方有文字,看不清也看不懂丹麦文,但那个“C5"
能推测为克里斯蒂安五世时期吗?


紧贴城墙的环形水带,不仅有防御功能,也为建筑美增彩。
据说,丹麦国旗是现今各国国旗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面国旗,自1219年即使用至今。
根据丹麦的史诗记载,这面旗帜不是由人设计,而是从天而降的。
此刻,站在古堡前的丹麦国旗一侧,海峡对面就是瑞典。

莎剧中的“奥菲莉亚”也到大门来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了。


啊,总算开门放行了!入内参观的通道,从我这儿开启,难得有过第一,Mark一下。
莎士比亚一部不朽作品——《哈姆雷特》就是以卡隆堡宫为背景创作的,卡隆堡宫也因而闻名遐迩。为此,人们在古堡外院的墙上塑造了一幅莎士比亚的浮雕像,以此作为纪念。

二楼窗外

古朴的书房置着羽毛笔,试试写封“鹅毛信”。

孩儿房
门楣上的C4,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lv)的意思吗?两旁的肖像画大都是当时的宫廷御用画师所画。


一间看得见海景的绡房,当年公主们是在这儿消遣女红吗?
三楼宽大的回廊中挂的都是大尺幅油画。

厅堂
古堡里还陈列着好多图片,记载着莎剧《哈姆雷特》在此演出的盛况,看见费雯丽1954年还来此出演过悲剧人物“奥菲莉亚”一角呢!




照片中的演出现场正是下图中的宫内广场。

卡隆堡宫的小教堂
小教堂里的管风琴管采用了这样的色彩。


幽森的地道里也有武士雕塑
来参观的人络于不绝,我们离开,又来一批,可见卡隆堡人气旺盛。

如今,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拥有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但纵观丹麦历史,她也是与其他任何王国一样,与邻国分分合合,最终靠武力打下的天下。当时代走向文明的现代社会,人人都祈望和平,但愿像哈姆雷特那样的悲剧不再重蹈覆辙(安内),但愿每一个要塞的大炮永远不再鸣响(攘外),保卫和平,坚守和平,祈福人类!

当天消费汇率比价 100丹麦克朗 =
100.20Rmb
2016年6月22日上午
2016年8月2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