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at.bbn.com.cn/xmwt/view.asp?channelid=24&classid=1&id=771 |
著名青年老生演员王佩瑜介绍
|
北京宽带网互动我世界
http://chat.bbn.com.cn |
著名青年老生演员王佩瑜
![]() |
![]() |
![]() |
![]() |
![]() |
![]() |
王佩瑜扮相俊秀,台风儒雅,书卷气浓厚,演唱古朴隽永,颇具大家气派。她的表演追求“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韵。
擅演剧目:《文昭关》、《法场换子》、《捉放曹》、《搜孤救孤》、《击鼓骂曹》、《武家坡》、《大登殿》、《打渔杀家》、《碰碑》、《甘露寺》、《断臂说书》、《战太平》、《乌盆记》、《清官册》、《四郎探母》、《南阳关》、《群借华》、《夜奔》、《杨门女将》等。
所获奖项:少年时期在各类全国性的比赛中(“新苗杯”、“宝钢杯”、“梨园杯”、“蓝岛杯”等)均获奖,2001年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
王珮瑜:京剧界的超级女声
王珮瑜来北京跟一位90多岁的名家学戏,有一位为了看她一眼赶来的记者说:“她就是京剧界的‘李宇舂’。”这话王珮瑜可能不爱听,总有人把她比作“超女”,说她长得像周笔畅,又说她在京剧界的影响堪比李宇舂,造成的震动不亚于郭德纲。实际上,王珮瑜在圈内的成名早于上述任何人,她的唱念做打也不像李宇春那样有争议。1978年出生的她被《人民日报》称为京剧界的传奇人物,谭元寿有一次看到她演出说:“这不是孟小冬吗?”孟小冬是梅兰芳的外室,解放前最好的女老生,从此,王珮瑜被称为“小冬皇”。
14岁才正式学戏的王珮瑜不是世家子弟,只是因为有个票友舅舅入了行。她在从艺道路上没有经过坎坷,一上台就是碰头彩,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女老生,她25岁就当上了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兼支部书记。近几年京剧界有主演当团长的惯例,但在论资排辈的圈子里,50年来从没有王珮瑜这么年轻的团长,以至于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瑜老板”这个称号,在电视台做节目时,杨澜也恭敬地称其为“瑜老板”。
一次未完成的实验
瑜老板在京剧圈真正造成的震荡不只是她十几岁就开始唱40多岁的演员也拿不下来的戏,而是在2005年初,她辞职自办了戏曲工作室。在她之前,于魁智等名家办过以自己名字为招牌的工作室,著名青衣张火丁的工作室发展得还有声有色,不过,这些工作室都是挂靠在中国京剧院,以国企形式存在,拿的是国家工资。王珮瑜的工作室是第一个自负盈亏的,她带领厂12个人的班底,像解放前名角独立挑班唱戏一样,在武汉开了第一个个人专场。
京剧和曲艺不太一样,郭德纲组织七八个人可以组成德云社,这些人日常照样有别的工作和收入,可是京剧票友和专业的区别很大。像王珮瑜这样的女老生或男旦,各地戏校培养了不少,除了她和胡文阁,没有一个能进入正规院团的,全在江湖上串场子,日久年深,功夫就废掉了。即使是专业演员,京剧和舞蹈一样,也是改行最多的,她们中稍有姿色的都去做了演员。有个前景很看好的武生刘子蔚曾是扮演梅兰芳的候选人,他在十几年前就改拍琼瑶剧了。京剧看似容易,真正唱起来却很闲难。央视戏曲频道曾经请戏曲行当出身的影视演员表演,徐帆曾是武汉京剧院的大青衣,如今她上台,对着词还磕磕绊绊唱不成句子,她在电视剧《青衣》里的所有唱段,都是由张火丁幕后配唱的;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秦海璐,已经不敢开口,在戏曲频道表演居然唱了首流行歌曲了事。以前的戏曲专业学生定向分配,入学前有严格把关,现在有钱就可以上学,学完后立即失业,这也是京剧演员大量改行的原因之一。
在走上社会之前,王珮瑜曾经考虑过各种问题,只是困难比她想象的更多,或许她还有上海京剧院这条退路,就没有郭德纲那样无产得更彻底。京剧是政府扶持的国粹,有很多领导票友,这是有利因素,只是这些政策支持只针对国企。王珮瑜想学习旧时的戏班制:名角不须养团,只要养他的行头,低成本运作,票款由主角、后台、剧组三家分成,人数最多十来个。目前的国企形式的演戏方式是:到外地演出会有七八十人的建制,交通、食宿、收入按固定工资计算,龙套也要跟着长途跋涉,而实际上在当地找龙套演员要经济得多。以前角儿挑班时,琴师不好好拉可以拿小棍抽他,如果琴师家中有事,角儿又要全部包揽费用。现在新社会当然不讲这些,主角觉得琴师拉得不好也不好说什么,唯有委婉商量,大家都拿一样的工资,龙套的资历或许更长。京剧界是汪混水,一直说要改革,不过是排些新编历史剧,或是把《哈姆雷特》做成改良京剧,用现代诗的词、普通话念白加上英文字幕,糊弄一下外国旅游团。很多演员无戏可演,尤其是女生男旦,他们不能演现代京剧,必须扎上靠、勒上头才能雌雄莫辨。王珮瑜成为了角儿还好些,他们的演出有90%的观众是为了看她,但没名气的只好坐冷板凳。
王珮瑜希望实现剧团股份制,固定人员只有化妆、鼓师、琴师和主要配角,每人月工资有一两千块即可糊口,余下的收入全部按卖座分成。为了实现这个乌托邦理想,她在一年中做过旅游演出、进高校、下农村、给企业唱堂会,日常开销还是不能保证,试验以失败告终。她又回到了上海京剧院,没有丫团长的职位,重新做回普通演员。她辞职时议论四起,包括一些戏迷都认为上海京剧院对她悉心栽培,她这样做是忘本。王珮瑜说:“难道我出去是作贱自己吗?我也不是要和培养我的人作对。”她想以个人力量改变体制的痼疾,颇有些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现在的退回她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一旦时机成熟,她还会再次下海。“我想到了这个结果,但是我要让所有人看到我的姿态,我不是混吃等死的,还是有人会做这种傻帽儿的事,即使有点悲壮。”
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观众看白戏的风气,京剧长期不景气的状况下,很多新戏需要观众,于是剧团送票给赞助企业,台下的都是昏昏欲睡的非戏迷,漠然地鼓掌。王珮瑜说她一面临这种观众,就没法兴奋起来。按一个戏迷的说法,京剧是不能听唱片的,看电视也不行,一定要听现场,演员的劲头全靠观众的叫好刺激起来,在沸腾的环境里观众也容易激动;去年的昆曲《牡丹亭》吸引了不少白领观众,有些媒体认为国粹的春天到来了。王珮瑜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是冲着白先勇来的,如果我找余秋雨写戏,连演一个月,同样爆满。现在我也可以很轻易地找到赞助商,掏几十万元整场演出,但难就难在常态演出没法维持。”常态演出需要真正的戏迷买票维持,而观众已经没法习惯传统戏曲的审美模式。
传统戏的新偶像
想要克服对京剧模式的不习惯,说穿了,就是要有偶像型演员的出现,而王珮瑜就是应运而生的。在她之前,京剧界的偶像人物是十魁智、张火丁。王珮瑜也是因为迷上于魁智的华丽唱腔和英俊外形才立志学戏,无论专业人士怎么批评于的唱法,王珮瑜还是认为他在引导观众上“功德无量”。张火丁是大青衣,她的忧郁、神秘、羞涩对中年男戏迷有很大的杀伤力,但她过于低调,很少接受采访。
写给王珮瑜的诗:
申江有女好风仪,不爱西施爱西皮。
昔日裙钗挥剑戟,今朝粉黛扮须眉。
铺陈武将英雄气,演绎文臣儒雅姿。
玉润珠圆腔更美,粉丝哪得不迷痴。
历史上的今天
热度
http://chat.bbn.com.cn/xmwt/view.asp?channelid=24&classid=1&id=771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