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翻译,王垒,王甦。
全书共分为十八章。包括: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觉,知觉,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学习与行为分析,记忆,认知过程,智力与智力测验,人的毕生发展,动机,情绪、压力和健康,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
【第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捕捉。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行为(behavior)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心理学的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声,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选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机体变量。也称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环境变量(envirommental)/情境变量(situational)对行为的外部影响。
1.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强调由作为元素的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这个观点的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机能。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地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生物学观点(biological
perspective):研究行为与大脑机制之间的关系。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即使最复杂的现象,也能够通过被分析或简化为更小更具体的单位来理解。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
心理动力学观点(psychodaynamic
perspective):把行为看作是由本能力量、内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
行为主义观点(behaviorist
perspective):认为是由外部的刺激条件决定的。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首先,行为主义者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其次,他们把行为反应研究的主要对象看作是理解、预测和控制行为。最后,他们查看跟随反应出现的可观察到的结果。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其原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
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强调个体内在的做出理性抉择的能力。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模式;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试图研究整体的人,将一种整体的观点运用于人类心理学。
认知的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智过程。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行为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的行为结果所决定。一些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维方式中产生的,而并非是从过去使用过的可预测的方式中产生。想象与过去和现在完全不同的选择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朝着超越当下环境的将来而工作。
进化论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把行为看作是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原则。
文化观点(cultural
perspective):探索行为及其在文化环境中的含义。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人,还是只适用于一个更小的特定人群。
【第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开始阶段,观察、信念、信息以及一般知识导致研究者用一种新的方式思考某一现象。研究者由此形成待检验的理论和假设。
理论(theory):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假设(hypothesis):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验证是在某种确定的程度上检验、证明或反驳观点的阶段。
验证的背景(context of
justification)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研究者为了检验他们的观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和一整套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证据的程序。
研究者依据标准程序和使用操作定义,他们强烈反对观察者的偏见。
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以测量它或决定他存着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
变量(variable)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实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一个或更多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s)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此法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
混淆变量(confounding
variable)当一些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的解释增加混乱的时候,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
期望效应(expectancy
effects)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
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它是一些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保持恒定的方法。
双盲控制(double-blind
control)实验助手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项处理来消除偏见。
安慰剂控制: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属于控制的一般范畴,以使实验者确保他们自己正在进行恰当的比较。
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s)被试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来接受不同的程序。
样本(sample)总体(population)
代表性样本(reperesentative
sample)如果一个样本在诸如男女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分布都与总体的特征非常匹配,这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代表性样本。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用每一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
A-B-A设计:被试首先经历基线情境(A),然后进行实验处理(B),最后再回到基线(A)。
相关研究方法确定了两个变量是否相关以及有多大程度的相关。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相关法(correlational
methods)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使用的方法。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精确程度。
研究者努力提出可信和有效的测量方法。
心理测量包括自我报告法和行为测量法。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尊重人和动物被试的基本权利是所有研究者的义务。已经制定了各种法律措施确保被试受到道德的、仁慈的对待。
信度(reliability):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效度(validity):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一个有效的实验意味着研究者能把研究结果概括到更大的范围。
自我报告法(self-report
measures)是口头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行为测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研究人们做什么的主要方法。研究者可有计划、准确和系统地进行观察。
对于直接的观察,研究的行为是清晰可见的、外显的、可记录的。直接观察经常存着技术上的争议。在自然观察中,不改变或干扰自然环境,研究者能观察到一些自然情况下发声的行为。
个案研究(case study):对特殊个体进行透彻分析有助于理解人类经验的普遍特性。
事后解说(debriefing)给被试一份详细的时候解说,在这份报告中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这个研究的信息,并且确保被试没有疑惑,没有心烦,没有尴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