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VC、PP三大塑料品种对比
(2017-06-15 06:22:34)
标签:
pe、pvc、pp三大塑料聚丙烯聚氯乙烯期货品种分析 |
分类: 期货常识和品种分析 |
随着今年PP在大商所上市交易以后,PE/PVC/PP三大主要通用塑料已经全部成为大商所的期货品种,但从三大产品的表现情况来看,却不尽相同。表现最活跃是PE,PE已经跃居大商所最活跃品种之一,平均日成交量在55万手左右,主流区间在30-80万手。而PVC从2009年5月份在大商所上市以来,已经经历了5年之多,但成交量却每况愈下,2013年至今PVC日均成交量1.1万手。PP从今年2月28日上市以来,成交量逐步增加,活跃度已经明显高于PVC,PP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量在8.7万手左右。三大塑料产品同属于通用塑料,而且同时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平台上交易,而PVC活跃度每况愈下,主要是由于PVC行业本身决定的。
产品的现货价格波动幅度是造成期货活跃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三大塑料产品现货价格走势图可见,PP及PE走势非常相似,波动幅度也较大,年波动空间在2000元/吨以上。而PVC近年来随着产能过剩不断加剧,2012年以来价格跌至历史低位,全年以低位震荡为主,波动区间越来越小,价格年波动区间在400-500元/吨之间,而且多数时间以阴跌整理为主,近几年来PVC涨的时间十分有限。
近年来PVC企业亏损严重,2013年年中尚出现一定微利,但是2014年亏损再度加剧。以内蒙为例,2013年平均盈利69元/吨,2014年至今平均亏损190元/吨。近年来PVC行业进入低迷周期,盈利水平严重不足,预计短期内PVC企业的盈利水平难以走出颓势。
近年来PE盈利水平变化较大,2012年企业亏损严重,2013年盈亏互现,2014年盈利水平较为可观。2013年LLDPE最高盈利为1500元/吨,最大亏损为330元/吨,全年度平均盈利384元/吨。2014年聚乙烯价格一路走高,至今平均盈利796元/吨。
近年来PP市场盈利水平表现不佳,处于盈亏互现状态,2013年由于原油以及丙烯价格持续攀高,石化企业成本压力剧增,同时下游需求跟进不足,价格上行阻力偏大,从而制约石化企业盈利情况。2013年上半年亏损严重,下半年恢复盈利,2014年PP亏损局面再度凸显。
我国聚丙烯工业起步晚,2001年我国聚丙烯产能315万吨,2013年上升至1322万吨,增幅319.7%。国内聚丙烯自给能力也大幅上升,由2001年的61.6%上升至2013年的78.2%。2013年聚丙烯企业开工率93.7%。国内聚丙烯行业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煤制聚丙烯企业成为未来扩能计划的主要力量。2001年中石化和中石油产能占比高达95%,2013年这一比例大幅下降至69%,“三足鼎立”的局面用不了几年将成为现实。
2001年我国聚乙烯总产能333万吨,2013年年底产能增至1310万吨,增幅达293.3%。产能激增的同时,PE进口量也大幅增加,2001年进口量411.3万吨,到2013年进口量达881.5万吨,增长114.3%,至今我国对外进口依存度依旧高达40%以上。国内需求缺口依然较为明显,未来油制企业将转型开发生产高附加值聚乙烯产品,而低附加值产品将由煤制聚烯烃技术产品所逐渐替代,我国聚乙烯行业正在经历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2003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不足530万吨,表观消费量640多万吨,进口量超过200万吨,出口量不足6万吨,供不应求。随着我国PVC生产工艺的日益成熟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从2003年起我国PVC产能迅速扩张,2005年开始步入产能过剩局面,且逐年恶化。当前PVC行业因盲目扩张引发的竞争激烈、低价格、无利润、难操作等行业疾病暴露无遗。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迫在眉睫,但这个过程注定是痛苦的、曲折的。
用途对比:PVC、PP、PE管道领域竞争激烈
塑料管道有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等,主要应用在建筑、市政工程、农业、工业等领域。PVC下游制品中除去型材(占比29%)外,管材占据27%,是其第二大消费领域,同时管材也是PE、PP的主要下游之一,与PVC管材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用途对比:PVC管道主导地位受冲击
在我国,PVC管较PE管和PP管开发早,价格低廉技术成熟,使用范围广,也是目前全球用量最大的塑料管道品种,在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塑料管道各种性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PP管道因价格高及性能一般等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PVC管道更是因为环保问题其发展遭遇瓶颈,主导地位遭受冲击;PE管道却凭借且综合性能的优良、环保安全等而脱颖而出。
PVC管材曾广泛应用于给水管路系统和燃气输送管路系统,但是近年来PVC管路系统在燃气输送领域的市场份额几近为零,受环保问题影响PVC在给水系统的用量也有下滑。PP管道中PPR管的占比最重,具有无毒卫生、安装方便及良好的热熔接性等被广泛应用。但PPR管道相对PE管道其抗老化性、耐高温性等要差一些。另外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的干扰,PPR管的市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持续性发展。PE管材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得不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其不具备成本优势(PE管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带来的不经济性。然而高性能的聚乙烯管材专用料开发出来之后,增强了PE管的使用优势,扩大了PE管的应用领域。同时凭借其无毒、不腐蚀、不结垢、可有效的提高管网水质等,在供水系统以及燃气输配系统中用量得到快速增长,并逐步取代PVC管。
用途对比:健康、安全存隐患
PVC管道发展前景遭遇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和“安全”成了现代人最为关注的两大主题,饮用水的水质及水管的安全性也就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含有铅盐的塑料给水管已经被世界各国禁用,我国也出台了禁止使用的相关政策。在一些传统的PVC塑料管道领域,PE和PP-R的替代势头明显。其他品种对市场份额的蚕食以及含铅稳定剂在与食品类产品接触的PVC管材中的禁用,对PVC管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负面影,给PVC管材行业提出新的挑战。由此可见,PVC管在一定时期内,还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和应用优势。但是PE管的发展最终将迎头赶上,甚至超越PVC管,这也是大势所趋。
结论:
归根结底,造成PVC起步早,但当前表现不及PP、PE的主要原因是PVC行业自身多年发展积累的多种矛盾造成:盲目、无序的投产、扩建,低价资源的肆意开发滥用,导致PVC企业多但不强不大。当前PVC大小企业有80多家,而PE仅20多家,PP也只有50家左右。厂家过多,产能过剩造成竞争激烈,无定价话语权,价格被动调整,操作空间有限,参与度下降。要想改变当前的现状,PVC行业应该积极加入到国家化解行业产能过剩、促进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及小产能的队伍中,而不是硬撑、死撑。选择转型升级或是主动淘汰,这于你、于我、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