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丹·温斯坦的阶段分析法

(2015-06-21 22:40:42)
标签:

史丹·温斯坦

阶段分析法

三年空仓五年做一次

30周均线

阻力区域

分类: 股市经验学习


  一、 阶段分析法
  
  该书作者Stan Weinstein(史丹-温斯坦)扬名华尔街的阶段分析法贯穿了全书。该方法认为,股价运行分为四个阶段:底部阶段(第一阶段),上升阶段(第二阶段),顶部阶段(第三阶段)和下降阶段(第四阶段)。

 

      1、底部阶段。最初是30周MA停止下降开始横盘运行;同时,股票间歇性的涨跌使得股价在30周MA上下振荡。在这个阶段,通常会有数次振荡发生在支撑区域(交易区间的底部)和阻力区域(交易区间的顶部)之间。整个底部阶段可以持续数月乃至数年。

 

       2、上升阶段。成交量明显增大,股价向上突破阻力区域,30周MA开始上升。此时股价依托着30周MA向上运行。

 

       3、顶部阶段。成交量通常较大,股价来回振荡,波动较大。30周MA的向上斜率趋缓而且开始趋于水平。股价围绕着平缓的30周MA上下振荡。

 

       4、下降阶段。30周MA的趋势由平缓转为下跌,股价有效跌破30周MA,并在30周MA的压制下向下运行,每一次下跌都创出新低,而每次超卖后的反弹都低于前一次的高点。该阶段的向下突破并不一定需要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来确认。成交量放大的向下突破伴随着随之而来的成交量萎缩的反弹(至突破点),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任何一只股票都必然处于其中的某一个阶段。在30周均线由平趋翘,股价初次向上突破底部阶段的阻力区和30周均线时,是股价进入第二阶段的战略性转变的重要标志。在股市操作方面,决不猜测底部,决不在第三第四阶段买入股票,决不在第四阶段持有股票,是阶段分析法的基本原则。Stan Weinstein说:“仅仅懂得了不要在第四阶段买入或持有股票,我就能够百分之百地保证你的平均投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P36)
  
  二、买入标的、买入时机和卖出时机
  
  对于股市操作中的基本问题,例如买什么,何时买,如何在该买的时候能够买得到,何时卖,如何在该卖的时候能够卖得掉等,该书不仅给出了独特的视角,而且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买什么?

       其实质就是选股问题。该书提出了“由林而树”的具有纪律性的三步法:大势→行业→个股。具体地说,就是判断市场的主要趋势,发掘表现不错的行业,从较好的行业中选择可供买入的备用个股。

 

       大势的判断和行业的发掘是通过阶段分析法进行的,核心是要具有上涨趋势,“不处于第三或第四阶段”(P68)。

 

       个股的选择则要严格得多,处于第二阶段仅仅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条件。上涨阻力要比较小【Stan Weinstein研究发现在循环周期中阻力区域距离现在的时间越长,其有效性就越低。所谓阻力区域的形成是因为卖方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买入股票,当股价下跌之后他们又想在买入价的附近卖出。当进行买入卖出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这只股票上涨通道中的阻力区域位于何处,有多少个阻力区域】。

 

        成交量明显放大【在四个阶段的轮换过程中,成交量非常重要,我总结为“上涨过程要巨量放大,回调时要明显缩量”。Stan Weinstein不认为判定一个股票是否具有上涨潜力需要一个具体的成交量来衡量。他的判定方法是:单周成交量至少是过去几个月中平均周成交量的两倍(越高越好);或者过去三四周的成交量是过去几个月中相同时间跨度的平均成交量的两倍,同时其突破当周的成交量必须放大(如果是日线图,就根据向上突破当天的成交量是否为过去一周平均日成交量的两倍以上进行判断)。 股价回调时的一个预示其上涨的信号是成交量与突破上涨至最高价时的水平相比,下降超过75%;如果此时成交量仍处于突破上涨的最高价水平,就不应买入该股。】。

 

      相对强度的形态要比较好,则是考察个股是否具有较强上涨潜力的三大指标。

 

      为什么要对已经处于第二阶段的个股进行如此苛刻的考察?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那些最佳的股票并对其投资,同时将那些次佳者剔除掉。”Stan Weinstein说,“我不仅是想让你挣钱,而是想让你挣大钱!”(P82)在考察个股的过程中,该书还对头肩底形态、双重底形态,底部持续时间,以及初始停损幅度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对如何寻找拥有巨大上涨潜力的大牛股提出了“三重确认”原则。Stan Weinstein说:“遵守投资纪律和有选择性是时刻都要记住的操作要点。请记住,即使我们错过了一百只可能上涨的股票,在这一年中仅仅买了十只,但只要其中的七八只股票是成功的,我们也能获得不菲的利润。”(P119)
  
  何时买?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合适的买入时机应该是在最初的突破点或者紧接着的回落处。”(P32)从交易者的角度来看,“可以在首次突破点处买入拟持有数量的全部,在迅速卖出获利以后,再在回调时重新卖入,期待第二幕好戏的上演。”(P52)在第二阶段上涨的过程中,股价也有下跌和回调,“只要所有这些振荡和波动发生在上升的30周均线以上,就不用担心”(P32),当其“重新向上突破其阻力区”(P53),特别是突破“重要的阻力区”(P54)的时候,就可以“追加买入”(P53)。但在此时均线“必须有清晰的上升趋势”(P53),如果均线“开始上下波动和横向整理,就不能买入。”(P54)

 

      如何在该买的时候能够买得到?根据阶段分析法的买点要求,设置“撤消前仍有效的限价买入指令”,买入业务将按照买入指令的要求自动完成(P58)。不需要一直盯着这只股票,甚至也不需要知道你的指令是何时被执行的。(P56)

 

       何时卖?

       如何在该卖的时候能够卖得掉?买入一只股票,首先要设定保护性的停损卖单,其后,应随着价格的上涨逐步提高停损卖点。当30日均线不再上升而逐渐走平,或者由于某种不可预测的原因,股价跌到预定的停损价位时,停损卖单将被执行。停损卖单是锁定收益和限制损失的有效工具。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停损卖点不是自动设定的,必须由人工完成;同时,投资者和交易者在选定停损卖点时也有较大的差异。何时卖出是能否盈利的关键,千万不要在第三或第四阶段买入股票(特别是在第四阶段)。Stan Weinstein不认为P/E的高低是股票的买卖依据。不要在市场不景气时向下摊平,也不要在整个市场整体呈现牛市就拒绝卖出股票,也不要因为一只股票的质量好就一直持有不放。止损位和止赢位的设定应关注的要素是前期的支撑线水平和30周MA的走势,并且避免设定在整数价位上。
  
  三、史丹.温斯坦的投资戒律
  
  1、当整体市场处于空头走势时,不可买进。
  
  2、不可买入表现不好的行业中的股票。
  
  3、不可买入处于30周移动平均线下方的个股。
  
  4、不可买入其30周移动平均线处于下降状态的个股(即使股价位于这条均线的上方)。
  
  5、无论某只股票的上涨趋势如何明显,不要在其上涨的后期买入,此时股价已经远远高于理想的进入点。
  
  6、不可买入向上突破时成交量无明显放大的个股。如果你因为采用停损买单而买进,也要迅速地将其卖出。
  
  7、不可买入相对强度不佳的个股。
  
  8、不可买入在上升通道中有大量阻力区域的个股。
  
  9、不可猜测底部。某些股票的价格看上去很便宜,一旦你买入后就会为第四阶段的灾难付出高昂的成本。你应该在股票向上突破阻力区域之后才买入。
  
  四、优势与不足
  
  在股市这个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游戏的场所,中小散户因为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千万不要相信国内那些伪价值投资者假巴菲特,比如林园但斌之流的投资理念,看看他们现在的业绩吧,他们的的伪价值投资理念是毒药和陷阱,其中最贻笑天下和历史的一个理念,就是——抛开大盘投资个股!而所谓的估值分析纯属在意淫!!大盘是指数对经济和股市的总体预期和反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而股票的涨跌直接动力完全乃资金进出使然,不是什么业绩!中小散户适合的交易操作模式只能是-趋势交易操作!

  

       而此书作者主要讲述运用一套均线结合技术形态分析交易系统——30周均线来做趋势操作,并提出了股价走势的四阶段概念,有很强的鉴借和实战意义,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只有一点,那就是大趋势。简单概述一下,就是等待大趋势的出现并跟随它。这里所说的大趋势不仅仅针对个股而言,更重要的是整个市场。史丹的第一条原则便是观察大势走向,这在如何选股一章里说的很清楚,“由林及树”的意思就是先看整个大环境,然后才具体观察单一个股。综观全书,在史丹所例举的所有案例中,表现强劲的个股基本上都是在历史性的大牛市中出现的,而那些跌了又跌的衰股大多数是大熊市的产物,这个结果再一次验证了一个经典观点:在多头市场做多,在空头市场做空。读了此书,也许会对“三年空仓五年做一次百忍成金”有一定感悟。 中国的股票市场投机性很强, 短线居多, 超短线的可能更多, 按照30周均线做中长线可能不一定适合(当然998之后中国股市的大级别行情特别适用30周均线);部分读者认为买入指标采用21周均线(5月线),买入指标采用30日线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有待实践检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