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 我又登上琅琊山南天门
濠梁居士
2017.3.12清晨,年近七旬的我再次登上滁州琅琊山南天门
神话传说中的“南天门”是天庭的主要门户,是连接天界和人界的主要大门。安徽滁州琅琊山的南天门,海拔317米,是琅琊山的东南最高峰,山虽不算高,但其耸然独立,山顶拥有古会峰阁与古碧霞宫、琅琊阁等建筑群。千年琅琊蔚然深秀,沿着老的登山通道“二九径”拾级而上,途中可以体验曲径通幽的意趣;登顶南天门后,可以俯瞰山城一体的壮阔;站立在琅琊阁,天气晴朗时极目远眺,可见长江如带、钟山如罗;俯瞰群峰汇聚、似潮奔涌,千古奇观“海市蜃楼”更是为南天门增添了无限神奇。
我站立在南天门的琅琊阁前
本人身居滁州,琅琊山自然不会少去,每年少则3-5次,多则数十次,但攀登南天门却还是20几年前的事了。平时陪同亲友、客人进山游览,看完了山下的景点之后,一是时间不多了,二是大家已经感到有些疲乏,所以也就无意再登南天门。前几年带着孙子、孙女进山,多是在草坪玩耍,或者带他们到山涧的溪流边抓小鱼、小虾、小螃蟹,更不会去爬南天门。就这样一晃,20多年的光阴从身边悄悄地溜过了,中壮年的我已经成为年近七旬、头发花白、大腹便便的老人。每当听到从山上晨练归来者谈及南天门景观的改善和登上山顶的愉悦、快感,我只是觉得羡慕,从未有过自己也再尝试一下的想法,好像此事已经与自己无缘。
3月21日(周六),外孙女与孙子提出周日上琅琊山登南天门,去年他们已经攀登过几次,但没有大人带着肯定不行。老伴的腿关节患有骨质增生,不宜爬山,孩子们便把目标对准了我。在孩子们的一再鼓动下,我萌生了“挑战极限”的想法,决定试一把。
3月22日早晨6点,天气有些阴沉沉的,祖孙三人依然按照预定计划准时从家出发。滁州本市居民凭身份证免收进山门票(外孙女持有《滁州日报》社小记者证,孙子的个头还达不到收费标准,65周岁以上的老人同时免收各景点门票),我们进入山门后,发现许多晨练者已在返回,两个孩子开始竞相跑步前行,我这个平时缺少锻炼的老头子则只能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追。一路急行军约3公里,便到了登南天门的山脚下。登山有两条通道,一条“天蹊雲径”,全部是石条台阶;另一条是老通道“二九径”,有斜坡、有台阶,还有可供休息的条凳。我决定从“二九”径登山,于是稍作休整,喝了一听“莫斯利安”、脱下风衣,毅然踏上了“挑战极限”的征程。由于前面有两个已经拉开了几十米距离的小尖兵,我自然不敢怠慢,途中几乎没有坐下休息,只是偶尔站一会,注意控制攀登的速度和调匀呼吸的节奏。就是这样,本人终于登上了原已认定“无缘再相会”的南天门。
立下汗马功劳的两位小尖兵在南天门-会峰阁前留影
通过此次“挑战极限”—攀登琅琊山南天门的成功,使我增强了自信心、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同时深感注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我打算下一次选择好的天气,继续带着两位小尖兵从另一条登山通道—“天蹊雲径”再次登上南天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