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叁Ⅲ老场坊之二

标签:
上海19叁&8546老场坊创意园区摄影 |
分类: 魔都上海 |
位于沙泾路10号,靠近海宁路周家嘴路,不经意间很容易错过,但刻意找很容易找到的一个地方。周边被一群现代的建筑围绕,但他本身依然在群中傲然站立。
http://s7/middle/674c3eb1gb95b29fd9376&690
曾经的宰牲场,建筑最初共有四层牲口栏,能容纳1500只羊、1000头牛、300头小牛和300只猪。
http://s2/middle/674c3eb1g78ef843edf21&690
屠宰场有一条3.62千米长悬挂式传送带,在整个屠宰过程中,每个工场派一名稽查员进行检查,宰牲场全部工作人员为6名外国人和75名华人。
http://s14/middle/674c3eb1gb95b2c81318d&690
每天可以宰杀500头羊、300头牛、100头牛犊和300头猪。宰杀的方法也是相当先进,用22口径的枪击毙牛,其它动物都用电击,之后再放血剥皮。根据当时的工作日志记载,牲畜被宰前有二十四小时的休息时间,据说这样可以让牲畜不会过度恐慌和紧张,牲畜基本上是在没有痛觉的情况下被处理的,体内排出的毒素也会减少,可见当时宰杀的技术是相当科学和先进,不知道这算不算对动物的人道主义态度。
http://s9/middle/674c3eb1gb95b2d65dc28&690
屠宰场有着比较明显的欧式建筑特质,并融合了巴西利卡式元素,各个楼层之间上下交错,通过各种宽窄不一的通道相互连接,到处都是交错的楼梯通道,人道与牲畜道分开设立,直筒的或弧线的,如果人随意的上下盘走,便会渐渐迷失,通常是不知道自己身处几楼,整个空间神秘而幽深。犹如踏入迷宫,魔幻之极。
http://s13/middle/674c3eb1gb95b2e29c25c&690
1933建筑中运用的巴西利卡式元素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就源于巴西利卡。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基督教沿用了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教堂,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是巴西利卡格局。随着历史的变迁,巴西利卡这个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在天主教中,有特殊地位的教堂被赋予“宗座圣殿”的头衔。屠宰场的独特,吸引了大批的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朝拜,夸张的说这里简直是一个圣地,也成为了猎奇者与探险者的乐园。
http://s13/middle/674c3eb1gb95b2f2fa71c&690
改造后的屠宰场,即1933老场坊被定为一个集酒吧、高级餐厅、雪茄酒廊、时尚设计室、大剧院为一体的创意中心。
http://s13/middle/674c3eb1gb95b2ff1c27c&690
http://s14/middle/674c3eb1gb95b30c7313d&690
http://s7/middle/674c3eb1gb95b31add716&690
http://s16/middle/674c3eb1gb95b3341d9cf&690
http://s12/middle/674c3eb1gb95b3277400b&690
http://s7/middle/674c3eb1gb95b33f44c76&690
http://s2/middle/674c3eb1gb95b3543b75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