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板块教学浅谈
(2011-08-04 15:51:56)
标签:
杂谈 |
余映潮板块教学浅谈
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
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余映潮老师又讲:“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它是一种创新与挑战。”
可以这么说,在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界,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是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流派,深受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欢迎。在各类语文教学大赛上,在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板块式教学”大行其道,受执教老师欢迎,受评委老师青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余映潮板块教学能够流行肯定有其原因,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它能够解决当今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但是,“教无定法”,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只有抱着研究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得与失,“像余映潮那样研究余映潮”,才能真正把握余映潮“板块教学”的内涵与实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那么,板块式教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可以避免教学过程的盲目无序。
余老师这样说道:“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第一,课堂教学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步一步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看余老师的课例,听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余老师在课堂上的从容不迫与优雅大度,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厚的学养,更重要的是他成竹在胸,对课堂教学的每一步、每一细节都设计得严丝合缝,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
试看以下课例:
《我愿是急流》的教学构想:“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夏天也是好天气》的教学方案:“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自己,寻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每句”
可以这么说,有序性,是余老师板块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这对当前很多语文课堂的盲目无序无疑是一个矫正。无序则乱,有序则美。
2.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语言知识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积累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可谈到积累,很多老师总误以为是课外的事,其实不然,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让积累更加丰富。余老师的课堂上就很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余老师曾说:“课堂积累丰富,学生活动充分,是板块式教学的特点。”
如《白杨礼赞》教学实例:课始让谈谈你从课文中积累的四字短语;
如《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第二板块:提醒自己——寻雅词;
如《马说》第一个教学板块:辨读文词;
如《春》的教学设计: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段;
如《琵琶行》的教学设计:诵读——听读——选点品读——佳句积累;
余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和记诵,这就为学生的语文积累奠定了基础。经常上这样的课,学生的语文积累是会不断丰富的,语文素养是会不断提高的。有些语文课堂学生上与不上一个样,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没有认真地读书与积累。这一点,余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3.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对课堂不了了之的现象说不。
王荣生教授评课时用了一句话:“不知道干什么。”他说他不知道有些语文老师上课时干的是什么。他说的是实话。其实,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连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在课堂上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干,干得怎么样。课堂上老师忙,学生累,听课老师也受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明确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落实也就成了水中月、雾中花。
余老师的板块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清清楚楚。试看《故乡》一文的教学:教学板块之一,理解内容。(约12分钟)教学板块之二,揣摩妙点(约15分钟)教学板块之三,评说人物。(约10分钟)课堂上就紧紧围绕这些进行教学活动,显得不枝不蔓,重点突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调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而当下的语文课堂,则多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弱化了。教师作用的弱化注定是教育的灾难,教师的灾难,学生的灾难。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则合理地处理了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的关系,调动了教师教育学生学双边的积极性。余老师的课堂上,教师的铺路架桥,启发诱导,点评激励,甚至讲授,完全服务于教学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听说读写思,“活动充分”,兴味盎然。师生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里合而为一,享受着语文的魅力。
6.充满着理性美与诗意美,有韵味,耐咀嚼。
余老师精研教学,殚精竭虑,所做课堂教学,充满着理性美与诗意美,有韵味,耐咀嚼,已为业界所共识。
具体说来,其理性表现在余老师对文本精准的解读上,表现在层层推进的教学流程上,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发言所做的恰如其分的点评上,表现在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小结归纳上。其诗意美表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表现在诗意的朗读上,表现在精彩的师生对话里,表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课堂结语里。如周丽老师在点评余老师《<散步>教学实录》中所说的一段话:“诗意的朗读。课堂上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教师用‘小步轻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了课文的朗读教学:(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学生在这样的朗读指导中,感受到的课文朗读定是一首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诗,是一段舒缓起伏的舞曲,是一幅疏密有致的中国风景画,更是一门拨动心弦的艺术。”
7.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曾讲,教育无非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传授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少之又少。在余老师的课堂上,却不乏方法的传授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如他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如何概括文意,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边看、边划、边想等。
板块式教学存又在哪些问题呢?
1.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课堂的生成性略显不足。按既定方针办。步步为营,流程化作业。
2.板块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自然。一节课应如一首完整的曲子,前后连贯,而板块式教学板块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衔接不够自然。
3.“实”字有余,“活”字不足,如要求学生用统一的句式说话。
4.不利于一线教师操作。余老师治学严谨,备课认真,达到了忘我的程度,而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繁杂,很难对每一篇课文都字斟句酌,设计出理想的教学板块来。倘若为板块而板块,则会显得呆板生硬。
5.学生的成功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如余老师待学生发言,教师评点后,往往对之小结归纳,把“科学的”“标准的”答案投影出来,这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提高,但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对学生发言的一种否定,学生的成功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的。
余老师的治学态度、人生境界令人景仰,学术成果令人叹服,以上所写,仅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抛砖引玉,以期大家能共同学习余老师、研究余老师,进而能全面而深刻地领会余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提高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
作者姓名:许成忠
作者单位:皖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23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