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映潮板块教学浅谈

(2011-08-04 15:51:56)
标签:

杂谈

 

余映潮板块教学浅谈

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  许成忠

 

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余映潮老师又讲:“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它是一种创新与挑战。”

可以这么说,在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界,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是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流派,深受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欢迎。在各类语文教学大赛上,在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板块式教学大行其道,受执教老师欢迎,受评委老师青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余映潮板块教学能够流行肯定有其原因,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它能够解决当今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但是,教无定法,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只有抱着研究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得与失,像余映潮那样研究余映潮,才能真正把握余映潮板块教学的内涵与实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那么,板块式教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可以避免教学过程的盲目无序。

余老师这样说道:“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第一,课堂教学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步一步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看余老师的课例,听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余老师在课堂上的从容不迫与优雅大度,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厚的学养,更重要的是他成竹在胸,对课堂教学的每一步、每一细节都设计得严丝合缝,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

试看以下课例:

《我愿是急流》的教学构想:“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夏天也是好天气》的教学方案:“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自己,寻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每句”

可以这么说,有序性,是余老师板块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这对当前很多语文课堂的盲目无序无疑是一个矫正。无序则乱,有序则美。

2.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语言知识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积累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可谈到积累,很多老师总误以为是课外的事,其实不然,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让积累更加丰富。余老师的课堂上就很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余老师曾说:“课堂积累丰富,学生活动充分,是板块式教学的特点。”

如《白杨礼赞》教学实例:课始让谈谈你从课文中积累的四字短语;

如《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第二板块:提醒自己——寻雅词;

如《马说》第一个教学板块:辨读文词;

如《春》的教学设计: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段;

如《琵琶行》的教学设计:诵读——听读——选点品读——佳句积累;

余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和记诵,这就为学生的语文积累奠定了基础。经常上这样的课,学生的语文积累是会不断丰富的,语文素养是会不断提高的。有些语文课堂学生上与不上一个样,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没有认真地读书与积累。这一点,余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3.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对课堂不了了之的现象说不。

王荣生教授评课时用了一句话:“不知道干什么。”他说他不知道有些语文老师上课时干的是什么。他说的是实话。其实,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连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在课堂上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干,干得怎么样。课堂上老师忙,学生累,听课老师也受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明确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落实也就成了水中月、雾中花。

余老师的板块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清清楚楚。试看《故乡》一文的教学:教学板块之一,理解内容。(约12分钟)教学板块之二,揣摩妙点(约15分钟)教学板块之三,评说人物。(约10分钟)课堂上就紧紧围绕这些进行教学活动,显得不枝不蔓,重点突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

  4.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可以避免满堂问的弊病。

  很多语文课上,老师满教室转,满课堂问,师生身心俱疲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仍是教学内容杂乱无章,教师不注意简化教学头绪,不注意精心设计主问题。余老师的板块教学特别注意整合教学资源与安排课堂活动,优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注意主问题的设计与提炼,这对避免满堂问的课堂现象是很有好处的。余映潮老师在谈到主话题的设计时说:“‘主话题’的教学设计是对大面积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主话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也可以说,‘主话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精炼的高效的教学艺术。”如余老师在设计《卖油翁》一课的教学时,请同学们用“课文中有两个……”的句子说话;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设计的主问题,让学生给课文再拟一个标题等。针对当前语文课堂上满堂问的现象,余老师甚至提出“无提问的课堂”的构想并付诸行动,是值得语文老师深思的。

  5.“板块式教学”合理地处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双边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调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而当下的语文课堂,则多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弱化了。教师作用的弱化注定是教育的灾难,教师的灾难,学生的灾难。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则合理地处理了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的关系,调动了教师教育学生学双边的积极性。余老师的课堂上,教师的铺路架桥,启发诱导,点评激励,甚至讲授,完全服务于教学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听说读写思,“活动充分”,兴味盎然。师生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里合而为一,享受着语文的魅力。

6.充满着理性美与诗意美,有韵味,耐咀嚼。

余老师精研教学,殚精竭虑,所做课堂教学,充满着理性美与诗意美,有韵味,耐咀嚼,已为业界所共识。

具体说来,其理性表现在余老师对文本精准的解读上,表现在层层推进的教学流程上,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发言所做的恰如其分的点评上,表现在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小结归纳上。其诗意美表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表现在诗意的朗读上,表现在精彩的师生对话里,表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课堂结语里。如周丽老师在点评余老师《<散步>教学实录》中所说的一段话:“诗意的朗读。课堂上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教师用‘小步轻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了课文的朗读教学:(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学生在这样的朗读指导中,感受到的课文朗读定是一首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诗,是一段舒缓起伏的舞曲,是一幅疏密有致的中国风景画,更是一门拨动心弦的艺术。”

7.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曾讲,教育无非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传授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少之又少。在余老师的课堂上,却不乏方法的传授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如他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如何概括文意,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边看、边划、边想等。

板块式教学存又在哪些问题呢?

1.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课堂的生成性略显不足。按既定方针办。步步为营,流程化作业。

2.板块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自然。一节课应如一首完整的曲子,前后连贯,而板块式教学板块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衔接不够自然。

3.字有余,字不足,如要求学生用统一的句式说话。

4.不利于一线教师操作。余老师治学严谨,备课认真,达到了忘我的程度,而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繁杂,很难对每一篇课文都字斟句酌,设计出理想的教学板块来。倘若为板块而板块,则会显得呆板生硬。

5.学生的成功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如余老师待学生发言,教师评点后,往往对之小结归纳,把“科学的”“标准的”答案投影出来,这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提高,但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对学生发言的一种否定,学生的成功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的。

余老师的治学态度、人生境界令人景仰,学术成果令人叹服,以上所写,仅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抛砖引玉,以期大家能共同学习余老师、研究余老师,进而能全面而深刻地领会余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提高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

 

 

 

 

作者姓名:许成忠

作者单位:皖太和县胡总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2366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