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动天"

(2017-06-14 08:28:29)

  http://s4/middle/62b8d575ha8936e0cc213&690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编成《二十四孝》。《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辑录而成。 《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便是“孝感动天”,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的故事。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5-03/08/xinsrc_202030208094865426802.jpg

                              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瞽瞍①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②,弟象傲。舜耕于历山③,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陶于河④滨,器不苦窳⑤;渔于雷泽⑥,烈风雷雨弗迷。虽竭力尽瘁,而无怨怼⑦之心。尧闻之,使总百揆⑧。事以九男,妻以二女⑨。相尧二十有八载。帝遂让以位焉。
        队队耕田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http://s1/middle/5d753febh91b1a85d6b20&690
    【注释】
    ① 虞舜:古帝名,即舜。有虞氏。继尧为帝,在位四十八年。
    ② 瞽瞍:(gǔ sǒu)舜父之别名。瞽,目盲,引申为没有识别能力;瞍,没有眼珠而看不见东西。舜的父亲有眼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
    ③ 嚚:(yin)愚蠢。嚚顽,愚悍而顽固。
    ④ 历山:山名。因为舜耕于历山,所以名历山者甚多,大部分都附会为古代舜耕作的遗迹。如济南历山区的历山,又名舜耕山,有舜祠:河南范县、山西永济、河北涿鹿等。浙江、安徽、湖南也有历山,大都传为舜迹。
    ⑤ 河:黄河。
    ⑥ 苦窳(yǔ)粗劣。
    ⑦ 雷泽:古代泽名,也称雷夏。在今山东定陶县。
    ⑧ 怼(duì)“怼,怨也。”怨恨。
    ⑨ 百揆:揆(kuí),事务。总百揆,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
    ⑩ 二女:尧之女儿娥皇、女英。

http://s1/middle/62b8d575ha130fa0b90a0&690【意译】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http://s10/middle/62b8d575ha13b71cbe029&690 

【评说】

    《二十四孝》开始第一篇安排虞舜的故事,很有深意:一从时代上来说,具有久远性,虞舜是“三皇五帝”时代的人物;“五帝”一说,便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二是从人物的地位上说,具有权威性。三是从影响来说,具有广泛性。四是综合起来说,最有典范性。  
      再从《孝经》这一角度看,回应了《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孔子所说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的条件,孝就是舜被选举为尧的继承人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对今人又有何启发?四,孝的层次是:孝--能孝--尽孝--非愚孝--至孝,舜让大家看到了“至孝”的古代典范。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舜,就是这样的先王,有“至孝”的“至德要道”,也成了帝王们的一个典范。当然这故事也回应了《感应章第十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从现代的角度去看,舍去故事中古人原始思维的一些东西,而抽取其合理的内核,则有三点可说:一,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怎样去行孝?那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人。二,孝绝不是“愚孝”,舜的种种逃生的机警与智慧,就是“至孝”中的聪明之孝,而不是愚蠢之孝。三,古代选拔人才时,孝行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孝就是舜被选举为尧的继承人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对今人又有何启发?四,孝的层次是:孝--能孝--尽孝--非愚孝--至孝,舜让大家看到了“至孝”的典范。
【附一】

     虞舜孝感动天

    《孟子》、《荀子》、《史记·五帝本纪》均载:舜大孝,父顽、母嚣、弟傲,他忍辱行孝,“顺适不失子道。”“舜耕历山。”汉·刘向首辑《孝子传》载其孝行,但未言象、鸟助耕事。敦煌变文《舜子变》载,舜至历山,“见百余顷空田,心中硬咽。种子犁牛,无处取之。天知至孝,自有群猪(象)与(以)嘴耕地开垅,百鸟衔子抛田,天雨浇溉。”比较完整地表现了虞舜孝行的故事情节,并以诗赞曰:“孝顺父母感于天,舜子涛(淘)井得银钱。父母抛石压舜子,感得穿井东家连”。电峡墓砖雕表现的是后母虐待舜及舜扶犁驱象耕地、群鸟为之助耕一事,与敦煌《舜子变》文所载略有不同。另在河南东汉宁孝子墓刻石、山西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中有虞舜行孝故事情节。宋·林同《孝诗》赞云:“孩提知所爱,妻子俱而衰。大孝终身荣,子于舜见之。”(《四库全书》“别集”三,下引《孝诗》同此)。元·郭居敬《二十四孝》列其为孝子之一,并序诗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http://s9/middle/5d753febh91b1bc3276a8&690

【附二】

    孝经故事 

  三皇五帝的虞朝( 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本是个普通平民,父亲瞽叟是个瞎子,且品性固执,不懂礼仪.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后母刁顽,常作恶言,并唆使舜父欲杀舜.后母生子名象,为人傲慢,亦对舜仇视.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友爱,设法避免祸害,但却毫不怨恨,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常在历山耕种.因为舜的孝行这么难得,感动了上天,致使他耕种的时候,有象出来协助,有鸟帮他锄草。

  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事迹已传播很远,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当时的领袖帝尧为找寻替任的接班人而问计于四岳(四时之官),四岳一齐推荐了舜.于是帝尧决定深入对舜进行考察,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又命九个儿子和舜一起工作,观察他对内对外的为人。

  舜成亲后,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尽媳妇之道,关照弟弟,尽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贵出身而破坏家庭的规矩.舜对尧的九个儿子要求也很严格,一点也不迁就,使他们为人更敦厚谨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态度。

  舜在历山耕作,由于和气谦让,同他一起开荒种地的人受到感染,变得能够互让,和洽相处,田界也不计较.舜去雷泽钓鱼,那里的人慢慢都能放下争执,互敬互让.舜在河边造陶器,仔细认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马虎的人见了,感到惭愧,跟着渐渐也就做得精致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产生很大感召力,人们都愿意亲近他.他住的地方本来很偏僻,但一年后就变成村落,两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

  帝尧于是很赏识舜,奖赏给他高级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贵的琴,一群牛羊,又为他修建了粮仓.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象看到,很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洁粮仓那高高的上盖,然后暗中纵火,要烧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预先给舜准备了竹笠,一手一个张开如鸟的翅膀,乘风飘下而不死.瞽叟又与象设计让舜修井,然后推下沙泥土块活埋他,得手之后三个人瓜分舜的财产,象要琴和舜的两个妻子,而牛羊衣物粮仓归瞽叟及后母.幸舜在两个妻子安排下,预先在井旁凿开一洞,下井后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来的时候,象正占据舜的房子抚弄那架名贵的琴,见到舜而终于感到惭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后母和象合计害他,但仍然和过去一样,孝敬父母,友爱弟弟,并没有一丝埋怨。

  帝尧对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让舜去做,终于认为舜的品德确实好,而且能干,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愿意出来辅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义,母有慈,子女孝顺,兄长爱护弟妹,弟妹恭敬兄长,远近的部族都对舜异常尊敬,便将帝位传给这贤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禅让.舜以一介平民,一跃而为虞朝的帝王,纯是孝与忠所致. 吕纯阳尊在《吕祖全书》中介绍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于第一位,为“旋转乾坤,纯忠纯孝,揖让大德神圣,有虞大舜帝,无极至尊”,备极尊崇礼敬,要求我道中人,对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坚志奉行,细心体会”,“朝夕拜诵,广布人间”。

http://s5/bmiddle/62b8d575h7685ee12a8a4&690

               http://s7/middle/62b8d575ha13b75bf8006&690
          
                                      (根据网络有关资料编写)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点小图看大图和详解)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2.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21.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0.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4.jpg

01孝感动天

02亲尝汤药

03啮指痛心

04百里负米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3.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5.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9.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9.jpg

05芦衣顺母

06鹿乳奉亲

07戏彩娱亲

08卖身葬父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2.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23.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6.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24.jpg

09刻木事亲

10行佣供母

11怀橘遗亲

12埋儿奉母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22.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7.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8.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20.jpg

13扇枕温衾

14拾葚异器

15涌泉跃鲤

16闻雷泣墓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7.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3.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6.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11.jpg

17乳姑不怠

18卧冰求鲤

19恣蚊饱血

20扼虎救父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1.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5.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4.jpg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4/05/18/pa040518008.jpg

21哭竹生笋

22尝粪忧心

23弃官寻母

24涤亲溺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