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堇年--宇宙+翻译
(2011-02-28 20:46: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关于丶小柒 |
|
戊子仲秋,余往琼州。临海夜宿,映月而眠。晚来流风习习,疏木刁刁。翌日望天涯海角:云光暝薄,碧海无垠,鸥鸟翔集,水天成映。少顷,夕沉日尽,西天红霞灿若赤锦,至深夜,星辉如洒,银河烂漫,暗海茫茫,涛声如诉。彼时四下闅寂,犹感独遗于环宇,余叹:古人谓此天涯海角,意涵美哉,然不知世方之大。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淮南子·天方训》云:“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之万物。”然也。上古穹庐红灼,地火熔融,混沌四级,鸿蒙未辟。天地洪荒,亿万斯年始见乾坤清朗,斗转星移,沧海淼淼初现造化之像。
四时更节以顺天常,云行雨施以蕴苍,此为神迹之功创,迩来四十又六十亿年矣。
天驻日月生辉,星宿列张,地容长林丰草,江河汤汤。众生始于虫藻蕨植,弱绝而强存,经年不计遂衍万象。山山林林鸟禽啾,江河湖海龙腾虎跃。春夏秋冬之谐,云合雾集之柔,千岩万壑之雄,山远水长之美,造化之极,盖无双也。人者,万物之灵长也,身集物华天宠,能功智慧。
已然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矣。遍迹七洲四洋,旅星探月,填海造山,盖续自然创世之奇而不主故常。造化之奇,人居极矣。
然奇者居强多发难,八荒战祸燎原争雄夺霸,祸心歹图不惜相奸相残。礼蹦乐坏,涂炭生灵,此人间所以苦寒也;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此自然所以浊秽也。惜悔之其易而复之其难焉!自然创人,而人创世。人世千年,广博纷纭,然人胜天为功,天制人为道。夫天下古今者,时空之内犹旦暮也。
蝼蚁于人之渺,犹人于峦嶂,峦嶂于天地,天地于星河,星河于宇宙。人世环循律理,分合不息,和乱相替,昼乾夕惕,继又否极泰来。云:“以今观今,则谓之今矣;以后观今,则今谓之古矣;以今观古,则谓之古矣;以古自观,则古亦谓之今矣。”确然。道有常,千古之理固在,可顺而不可违。顺而昌,逆而亡,人命国运概莫如此。
呜呼,余宇宙广哉,谓之无穷。宇宙以亿万年计,人生时年不足其一瞬,悲耶?幸耶?夫人生降世,自当处顺安常,达理知命,进而奋袂策鞭驰骋天地,退而春花秋月怡情养性,一世朗然,生死何妨。
乙丑年正月记。
翻译
闲来无事,翻译七堇年<宇宙>。 戊子之年,在仲秋的碎寒凉风中,我去到海南。借宿在一个依临海边的地方,月光如衾般映在我身上陪我入眠。晚来徐徐流风吹动着稀疏花叶,这自然之音显得诡谲而又乖灵。第二日清晨,在海边试望天涯海角,太阳穿透云层而变成薄薄的浅光,无垠的大海伸延到视界的最远端与天空相连,还有群落的海鸥缀在海天之间。下午日光渐尽,西天红色的灿烂霞光如同赤色锦缎,像绚澜的旗袍披在天空的身上。夜来,星光肆意洒落,银河烂漫,暗色的海面在月的引诱下诉说着海底的心事。彼时,四下阒静,我如同被遗弃的孩童似接近人生本质一般与这宇宙天地之间相于一体,遂兴然感叹:古人将此处命名为天涯海角真是涵义甚美,却不知世间折远辽阔。自古至今称作"宙",天地之间称为"宇"。 《淮南子·天方训》云:“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之万物。”深感于此。天地开辟之前上至苍穹,下至陆地皆是混沌一团的红灼之气,当天地开辟,宇宙大地还是荒凉一片之时,再经过了亿万年的发展,自然之身初现其天空,大海。而后又据各星体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出现四季的更替,水蒸气形成云雨以滋生万物。这自然之奇迹真乃是神的创世。而荷兰哲学家史宾诺莎亦认为,上帝即大自然。而地球的出现经科学家证明已有46亿年了。 白昼之时为太阳这个星体所发出的光芒,夜晚各种星宿排列如序。而陆地上森林遍布,树草丰茂,江河水势壮观。物种在水中起源于一种巨大而复杂的分子(DNA)。DNA不断分裂,突变,而后又与更为复杂的多细胞有机体连结而出现各种生命。然后生物在不断生存竞争中自然淘汰而进化。而世界上的物种也多不胜数。如此一来山林间鸟啾虫鸣,江河中鱼翔浅底。而大地中云雾柔美,千岩万壑又是如此刚劲,山远又水长,这自然造化,定是无双之美。而人则是万物之最灵,上天赐予给人物质与精神双重之美,而这都始于人所独有的思维。而今科技发达,人类已然能够登陆其他星球,在自己的土地上早已是无所不能。人迹遍及七大之洲,八大海洋。登星探月,添海造山,延续着自然的奇迹,却不故自然本真的美妙。人可谓是奇迹之中的奇迹。 而人中强者常发动灾难。战祸遍及各地,易主称霸,人性本恶于此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惜代价奸相残报。孔子之政治学说中文明核心"礼","乐"于此生灵涂炭之际荡而无存。如此政治之斗争也便是为人间苦难的极致。还有焚烧森林得以种田,不故自然生态大肆捕猎。这便是对自然的最大不敬和伤害。然而后悔容易,复原却难。自然创造人类,而人类创造社会。历史不过千年,人类文化广远,人类战胜自然为人类的功绩,大自然次必报复人类是为世间的根本圭臬。因此,人类古往今来,不加以改变人是万物灵长的思想根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看来,人类的存在,时刻都有旦夕之危。 对人来说蚂蚁是渺小的,如同人站在广阔的山峦之中,而山峦在天地之间,天地在银河系之中,银河系在宇宙之中。据黑格尔历史哲学来看,历史如同河流,时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然后这变化都如同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所以,历史有其自身的辩证规律。古云:“以今观今,则谓之今矣;以后观今,则今谓之古矣;以今观古,则谓之古矣;以古自观,则古亦谓之今矣。”确如此。世间事物的发展本质是一个不变的常理,我们只可顺应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顺它者,必会昌盛繁荣,逆它者,必会消亡。人的命运,国家的发展道路都应如此。 宇宙之浩淼真可谓无穷无尽。宇宙有着亿万年的生命,如此比较,人生只恍若瞬间。不知这值得庆幸,还是悲哀?所以,人生于世,自当处于顺遂,而安于常规,通达事理,而懂得人生一切当然之道义与职责。再进一步,便积极的入世如同<大学>所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后便在适当的时候懂得出世,遁隐归田,"种豆南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生即是如此明了。然死又何妨? PS:本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没想到打发了过度的时间。 后面应该翻译得不太好,因为脑袋又疼又涨,想不起事来。 全文不是直译,而是意译。里面加入我的理解。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