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方名贵古砚  两位文化名人——浅读《明代收藏家项元汴

(2017-06-30 07:20:02)
标签:

转载

一、来 历
  
  我是湖北汉阳人,家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明清时期出过不少进士、翰林、名师、官员,如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熊伯龙,清两广总督叶名琛,清金石鉴藏家叶东卿等,都是从汉阳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读书人。因为我特别偏爱文人题刻铭文的砚品,所以总是梦想:能在故乡见到先贤们的文化遗物。2001年春天“福缘天降”,有幸认识了汉阳蔡甸(今武汉市蔡甸区)永安镇刘东成君,在他手中看到了这方“项子京诗文砚”(见图)。当时,我也不知道项子京何等人物,只觉得其砚气息不凡,铭文书刻者,决非泛泛之辈。后经讨价还价,缘于乡亲之情,才以善价得到。急忙回到家中,查资料,细琢磨,方知:项子京就是名冠古今的书画收藏大家项元汴。惊喜之情,无可言表。
 
  http://s3/mw690/003XwiJAzy6K8eHy8AWf2&690 两位文化名人——浅读《明代收藏家项元汴" TITLE="[转载]一方名贵古砚  两位文化名人——浅读《明代收藏家项元汴" />



二、浅读
  
  这是一件明代文人用砚,长17.5公分,宽13.6公分,高3.2公分。由端石雕制,石色青中泛紫,质理坚润、细腻、纯净,呵之有水气,按之现指痕,掂之有压手感,叩之则有瓦木之声。
  砚作桃形,端庄凝重,体扁背平,两面有工。砚面浅浮雕一只青鸾双翅抱桃之状,青鸾的双翅垂落,与翻卷的桃叶构成砚缘,中间开墨池和墨堂。鸾翅上的羽毛、桃叶上的筋脉刻画细致生动,线条流畅,圆浑饱满有富贵之气。
  此装饰俗称“青鸾献寿”。青鸾,传说为青色的凤凰类神鸟;桃,为仙桃,是长寿的象征;此青鸾献寿图饰,寓意“永世长存” 。
  砚体古貌苍苍,堂内有较明显的研磨痕迹,墨锈和包浆自然,纯厚亮润,古色盈盈。再从石质、砚式、雕刻、做工等方面品鉴,明砚特征十分明显,实为明代砚台中的上乘之作。
  砚上有两处铭文,均为重刀深刻,从字口的气韵看,“一眼”老刻无疑。
  第一处铭文:在砚背鹦鹉和桃叶纹饰中间,有行书(七言诗)“正变上窥仓籀法,流源当治古今文。雕虫合是壮夫事,目论吾嗤扬子云。项子京题。” 据此题款可知,行书“七言诗” 是此砚的主题铭文,为砚主人项子京题写。
  项子京何许人?一、究其人名字号,明清两代历史名人中,字号称“子京” 的有多人,人名叫“项子京” 的,只有明代项元汴一人。二、查其字体、笔迹、书风,与项元汴的行书风格基本一致。三、再看诗文内容、思想以及个人作为,也与项元汴本人对得上号。因此,可以认定,其诗文出自项元汴之手,项子京就是项元汴。
  第二处铭文:在砚身左侧面,有隶书 “古砚不容留宿墨” 七个大字,后落 “小松” 行书小字款。从此题识来看,七字隶书铭文应该是继项子京后,另一位收藏者的题识。
  七字隶书铭文的书法,苍劲古雅,镌刻功力老辣,足见大家风采。明清时期,字号称“小松” 又享有大名者,只有明代的朱缨和清代的黄易。朱缨(1520—1587)明代著名竹刻家,黄易清代著名金石篆刻家。孰是孰非?
  经查核,“七字隶书铭文”之句,典出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1601—1645)的二句自勉诗 “古砚不容留宿墨,旧瓶随意插新花”之上句。朱缨卒于1587年,自勉诗问世时,朱缨已去世多年,可以排除;再从书法风格和篆刻功力来比较和推敲,此“小松”是清代的黄易。
  项元汴(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墨林居士,漆园敖吏,退密斋主人。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少即英敏,博雅好古,研读文史,。工诗文、善绘画、兼擅书法。20岁时父亲疒逝,他便放弃仕宦之途,尽孝待奉老母,从此淡泊功名,醉心翰墨,便以收藏鉴赏书画为乐。
  项氏家族本为嘉兴名门豪族,家业富厚,项元汴又善于经商,更富甲一方。他有财力支撑,广集名人字画,鼎彝古玩。又能广交朋友,集思广益,与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名家如文彭、文嘉、彭年、陈淳、仇英、董其昌等交往密切,并成了他的收藏顾向。见多而识广,实践出真知,项氏辨别古董真伪的眼力和经验“析及毫发”,当时无人可比。
  万历皇帝闻其名,特赐玺书,征他出来做官,他无动于衷,坚辞不去,而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鉴藏文物上。项氏曾得到一架铁琴,上有“天籁”二字,十分喜爱,故将其“学古堂”藏书楼更名为“天籁阁” 。到其晚年,“天籁阁”藏品皆精妙绝伦,数量极丰,其中,所藏书画就有一千多件,尤以藏画著称于世。应该是中国书画鉴藏史上除皇家内府以外,民间最大的私人收藏家。
  项氏着有《天籁阁贴》,《墨林山堂诗集》,《蕉窗九录》等。传世画作中有《寿星竹》,辑入《石渠宝笈》;《兰竹图》,辑入《伦敦中国艺展出品图说》。
  可惜的是,项元汴离世不到六十年,明朝灭亡。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攻破嘉兴府,项氏《天籁阁》的全部藏品,均被千夫长汪六水掠夺一空
  这些稀世之宝,除一部分流散民间外,大部分珍贵古董、典籍、字画被归入清廷内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天籁阁”所珍藏的书画,都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之类的印章,就是那次被劫掠入宫的。
  在项元汴现存的遗物中,所见古砚甚少。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编篡完成的《西清砚谱》载古砚二百余件中,有一件《项元汴铭瓶形端砚》,砚背有隶书“墨林珍赏” 四字主题铭文,后钤篆书“项氏家藏”方形印款,该砚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砚主题铭文是一首“七言诗” ,诗中所嗤笑的“扬子云”, 是指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扬厷。扬厷(公元前53-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今成都)人。早年研究文字、辞赋,并以文章名世,后转而研究哲学而轻视文学艺术。主张一切言论都应以“五经”为准则,并以鄙薄的口气说过:“辞赋非贤人君子诗之正”,“雕虫镌刻,壮夫不为”。此偏见之说,对后世有消极引响。项元汴认为“雕虫镌刻”博大精深,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刻、绘画、书法、诗歌、文学等都是有作为的事业。遂在这件琢制精良的端砚上题写了这首诗,嘲笑扬厷的说法是目论,是浅见无知之说。
  此诗情真意笃,文笔张扬,正是项元汴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写照。
  斗转星移,此砚碾转流传到清中期,落到了黄易手上。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浙江杭州人。黄树谷子,监生,官至济宁同知。工诗文、善填词,能书善画,精于篆刻,嫌熟隶法,以隶体入款识,古雅而苍秀,深得汉人风韵,驰名当时。书法和篆刻均有成就,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为“西冷八家”之一。一生嗜好金石文字,也是品砚高手。
  文人之间志趣相通,心心相印,黄易赏读砚铭,睹物生情,遂在砚侧用隶书刻下了“古砚不容留宿墨”七个大字,寄以关爱。此句原意是:“做事要勤奋努力,今日之事今日毕”。黄易借用这句古训,告示后人,言外之意似说:这件古砚很是宝贵,希望你们多加呵护,不要让它蒙尘,使之流芳百世。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定,此砚原是明代项元汴的遗物,后来为清代黄易收藏。
  
三、简 评
     
  此砚石优、形美、工精,古朴典雅,路份很高;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品质相貌基本完好;其中,最难得是“一砚两铭”,流传有序,承戴着明清两位文化名人:收藏家项元汴、篆刻家黄易的手迹,一字一珠,文彩照人,极具文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