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有热衷报班的小妞

(2014-05-21 15:53:34)
标签:

小伙伴

小妞

也要

家有

信心

育儿

分类: 醍想妙言之5到6岁

      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孩子,大多数都有报读1-2个兴趣班。我家醍醍也属其中一员。其实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支持她上兴趣班,都是希望她有个“不学无术”的童年,但是这孩子不知道为啥,非常稀罕周末兴趣班,而且乐此不疲的要求着,这事一直让我比较纠结。

      其实仔细说来现在的兴趣班主要有四大类别:一是艺术特色类,比如钢琴、舞蹈、音乐、绘画、书法等;另一类是体育类,比如跆拳道、围棋、象棋、游泳等;还有就是学科类,比如拼音、识字、阅读、英语、数学中的计算、珠心算、思维训练、科学等;最后就是一些素质教育类,比如情商、注意力、记忆力等课程。

      为此我还特意网搜了兴趣的定义,那就是指孩子发自内心、较长时间、持续的对某一类事物具备探究、发现、投入精力的心理品质,具备动机强烈、热情参与、行为积极等特点。

      我经常听周围的家长们给孩子报N种班,也听过不少家长的苦恼,有的家长说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孩子刚开始时兴趣很浓厚,后来再也不参加了,钱也花了,时间也耽搁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兴趣也没有。当然还有一少部分家长说,孩子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愿意学,可是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呢?我就属于后者的典型代表。

       醍醍就是标准的热衷报班的人,对喜欢的兴趣班非常认真,都是主动要求学,目前她已经报3个班了,可以说都是她非常喜欢的,但前不久她又要求再加报一个班,我当时听后就崩溃了。为这事和周围人也沟通过,可是很多家长貌似都不理解我的想法,总的来说有两种声音在说我:第一种是认为我在显摆,显得我家孩子多爱学;另外一种声音是认为孩子想学我做家长的应该全力支持,不应该有什么好犹豫的。

       终于有那么一天,我遇到了同病相怜的莹姐,她家孩子比我们大一岁,也是有过和我相同的经历,昨日我们交流了许多,瞬间找到了知音的感觉。其实对于孩子要求报兴趣班,我也有我的看法,但在我心底总有个纠结的声音,使得我有点左右为难,毫不夸张的来说最近我有许多脑细胞严重受损。

        其实到底该怎么样为孩子正确选择兴趣班呢?

       首先,家长们要学会去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看孩子是否能够持续的投入精力、时间去从事该兴趣活动。

       其次,家长们要了解孩子兴趣培养的特点,孩子的兴趣培养有起有伏,孩子在兴趣活动的过程中会因为挫折、失败、批评等失去信心,从而降低兴趣;家长们要以鼓励为主,这些挫折、失败、批评也是在帮助孩子,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再次,孩子的兴趣有时候是假象,一些孩子很热衷于兴趣活动,乐此不疲,可与同伴相比能力差距较大,或者根本不具备发展此兴趣特长的能力,孩子主要享受在活动中的乐趣。

       最后,家长们要让孩子深入、钻研、投入兴趣活动中,让孩子不断获得进步,获得满足感,当然家长们也要和孩子一同去成长,为孩子的兴趣活动作出努力。

       如果家长们经过发现、培养、付出与收获,找到了孩子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孩子的特长与技能,这将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据说孩子的兴趣类别一般也就是一到两个)但是反之呢,家长就需要替孩子仔细甑别,从而给予合理性的选择。

     因此我认为家长给孩子报班一定不能目光短浅,千万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要攀比。如果孩子确实有爱好,而且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孩子报班,但应注意如下几点:  

  1、事先充分考察  

      如果决定给孩子报个班,家长不要只看课外班的名称和宣传材料,一定要听已经在班里上学的孩子家长感受,或者到实地考察,看看孩子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2、报班要少而精

      一定要结合孩子自身实际情况,毕竟家长和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周末报班切记不能贪多,尽量让孩子参加的兴趣班偏向玩耍性,不要报太多以学习为目的班。以免造成缺少体育锻炼和与小伙伴玩耍的时间。

  3、 兴趣、特点兼顾

   给孩子选择报什么班,既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又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不能全凭孩子的兴趣。可以全面撒网重点培养。

     综上所述也是我自己一点点搜罗,加上自身体会总结出来的,写出来给大家共享,也希望大家能给予我更好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