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游记中部—北台中台徒步穿越游记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一:旅游班车奔北台:
2009年9月8日,是我到五台山中心景区台怀镇的第一天,当时正下着小雨,一问才知道,小雨已经下了快一周了,我心中未免有些忧虑,看来五台山此行去五个台顶的计划要泡汤了。随知道,第二天早上,也就是2009年9月9日(三个吉祥的9字凑在一起大概预示着一切顺畅吧),天公作美,天放晴了,大喜过望,我决定立刻坐旅游班车上北台。
“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
五台山的五个台顶数北台最高,也最为有名,这个也是我选择去北台的主要原因,初秋时节到北台,你大可不必像导游以及当地人所说的那样把自己用棉大衣“全副捂装”起来,一件衬衣,外面一家夹克衫就足以了,关键问题是你要看看天气的好坏,阴天或者雨天再穿一件薄绒衣绒裤就行了。
到了台顶,略微有点缺氧的感觉(我想这很可能是我们在面包车内时间长没通风换气的缘故),下车不长时间马上就适应了。虽然这里海拔很高,但是氧气并不像青藏高原那样缺少,所以你不必害怕。青藏高原是因为海拔比较高(平均海拔达到4000~5000米)气压低空气含量低,所以才会有缺氧的感觉,而五台山北台虽然海拔相比平原地区高但是仍然比青藏高原低了许多,而且由于周边的绿色植物较多,所以,不会有去西藏的那种缺氧的感觉。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0303189151.jpg
这个是北台顶最高处海拔3061米的建筑灵应寺的龙王大殿,庙里面供奉是龙王。由于我们大概是第二波到北台的游人,所以这时候上面的人很少,这时候也是摄影最好的时机;由于是才雨过天晴,所以天空分外清爽通透,不算高大的寺庙在蔚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祥云衬托下显得那么雄奇瑰丽而又有些神秘,仿佛是龙王在显现着它的神威,保佑着苍生大地,我拿起相机一阵拍摄。
雨过天晴的北台的天空是那样的湛蓝,看的我有些心醉,在城市生活的久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蔚蓝的天空,我想起那首著名的歌曲—高原蓝:
“人都说高原高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0290397572.jpg
这是位于龙王大殿东侧的隐峰塔,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塔内葬有隐峰禅师的舍利骨。 隐峰塔的塔尖直指蓝天白云,仿佛要和蓝天接壤。远处的群山的山峦也显得那么矮小。
我想起了一个名句—“山,离天三尺三。”站在这里,天不在高不可攀,仿佛触手可及。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050145581.jpg
陶醉在那透彻蓝天的氛围中,我缓步走在北台顶上,北台顶面积不大,但是也足有一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了。上面这张是北台顶的主要建筑-文殊菩萨大殿,大殿与一九八六年进行了重修,里面供奉着无垢文殊菩萨。 汉白玉拱形石桥两侧是一个椭圆型的水池,据说在这个池子里的水不会干枯,寺庙的僧人们主要靠这个泉水生活,感觉真是很神奇。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073175167.jpg
这个地方是在主寺庙外面的一个平台,前几天下雨形成了一个积水池,池子里水已经结成了一层薄薄的冰,一条黑狗在池边悠闲地溜着弯儿。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074886994.jpg
当你看到这个藏传佛教中经常出现的经幡时候肯定会想到西藏,但是这个是在五台山北台西南角下面出现的,它是藏传佛教的标志,由于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的寺庙中亦有藏传佛教寺庙(俗称黄庙)的存在,而且前来北台朝拜的藏民僧众信徒也是常见的,所以,它出现在北台就不足为怪了。
“呀~拉~唆~~咿~~呀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222061829.jpg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084293388.jpg
蜿蜒曲折的盘山路,这就是刚才上北台走过路,路都是石板路面,路况很好,这条路是由台湾富士康集团公司副总裁卢松青、邱毓贞夫妇捐资1432万元于2005年修建完工的,整个工程全长12.7公里,南起鸿门岩,北至北台顶灵应寺前。这条修好以后,大大方便了前来朝拜的僧众和旅游观光的游客,一般的小轿车都可以上来,只是路面有些窄。
在画面中间偏右处最高的山尖就是东台了,其实,去东台和北台完全可以一趟车全看了。在去北台的路到达海拔2000多米的山梁时候,有一个地方叫鸿门岩,鸿门岩处有个岔路就是通向东台的,从外面坐车进入台怀镇也必须经过鸿门岩。东台比北台要近些,从东台下来班车再去北台是完全可以的,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事实上,我们的班车只在北台停留了不到40分钟,我想东台也就30分钟足够看的了。真不知道旅游公司怎么想的,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其结果呢,有不少游客都选择直接去北台而不去没什么名气和看头的东台了。
二:北台徒步奔中台:
在北台顶依依不舍的欣赏拍照美景大约40分钟左右,一同来的游客都回到班车上。这个时候我做出了一个事先就想好的大胆的决定,独自步行去中台;因为我通过事先看地图和刚才在北台顶上观察实地,去中台的路不是很远,一问才8公里左右,而且有大车道可行,当天的天气又是这么晴朗清爽,难得的一个好天气,时间也才上午9点40分左右,估计就我的良好的身体素质,用不上中午就会到中台。小司机见我要去中台,带着疑惑和关切的目光注视我,并一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我和他开玩笑说:“你的车开的太快了,我很害怕,不敢坐了,所以我要自己走着去中台。”其实,是北台和中台以及路上的无限风光吸引着我,要去领略下别人不曾领略的风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这一个决定是英明的、正确的,虽然,我在从中台返回的路途中也受了不少的“罪”,但是对于一个“驴友”来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也是非常值得的。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233689942.jpg
这张照片是在北台顶上照的,在这张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北台顶到中台顶之间的山脊上有一条人和马车经常走而形成的土路,被称为“大车道”,远处平整的台顶上的两个红色建筑就是中台的两个寺庙的屋顶。其实这条路如果政府或者个人出资整修一下是也是可能的,如果整修好了的话,多数游客去北台和中台游览就可以一次观看全了,而不必再折腾坐班车下去,回到镇中心再坐另一趟班车(你当然需要另外买票再花60RMB)上来才能到中台了。想象和现实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多数的时候,因为条件的不允许很多事情难以实现。
事后,转念又一想,如果这条路真修好了的话,那么我就可能不会独自行走在这条静谧又惬意的路上了,也许就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了,有失就有得。对于我这次旅行来说,走这段路应该是收获最大的。这条路也可以说是五台山风景最美的纯自然风光,它少有人打扰,一切都显得那么纯朴自然,如果时光倒流几百年、上几千年你仍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马儿在悠闲地散步,羊群在自由地吃草……,所以,保持一块原始的净地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意义是重要的,不要因为我们人类的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原始的自然美景,在五台山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这一点更加重要。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225613560.jpg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253142283.jpg
由于是处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所以山上只能生长一些低矮的灌木丛、草本和苔藓类植物,不时还能看到裸露在外的大小石块,石块上长满了苔藓和地衣植物,这是高山植被的典型特征。北台和中台附近的山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裸露在外的大小岩石块,这是在2亿年前的地质变化中形成的。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1014970885.jpg
再往下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非常低矮的高山针叶灌丛了,这些“灌木”带有“针刺”,在其中“穿行”走路比较费劲。
草丛中蓝色的、黄色的野花竞相盛开,显现着它们的勃勃生机。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290855074.jpg
高山植被垂直分布,下面的黑色是常绿的针叶植物,往上就是灌丛,在往上就是高山草甸了。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295480859.jpg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1025583468.jpg
在小寺庙处稍事休息,继续前行,走着看着,突然看到了令我惊奇的一幕—一群悠闲地马儿在小路旁边的缓台上自在吃草散步。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一句描写草原风情的歌词,不想让我感到惊奇惊喜的是在海波2500多米的高山上竟然看到了这一幕。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30/6/2010123016442720179.jpg
三匹马一起注视我,这是难得一见的场景,黑马,灰色马,棕色马共同在一个画面中恐怕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很少看见。
下图1:一匹黑马守护在躺在草地上睡觉的棕色小马驹身旁,警惕地注视着我的镜头,仿佛警告我不要打扰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我想人类应该给这些人类最忠实的的朋友和助手以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样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能和谐共存。
下图2:灰色马在和黑马亲密“交谈”,但是黑马仍然在凝视着我的镜头不动。
下图3:画面是一个小马驹在吃妈妈的奶。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280347949.jpg
一匹矫健的“黑马”跃入我的镜头。这是一匹真正的黑马,纯色的黑马走在昨天刚刚下过雨还有些湿润的土路上。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325992826.jpg
此刻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蓝天,白云,草地,马群,羊群,群山静的让人心醉,美的让人不忍离去;不远处观望着美景的我,仿佛融化在这仙境般的景致中似的,不愿迈步走开,但愿长醉不愿醒,如果有机会就把自己的心灵和身体都托付给这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吧,你会忘却都市紧张生活工作中的一切烦恼的。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61453043.jpg
两个牧羊人和一大群肥壮的绵羊,在这么高的高山上, 要想把这么多的羊儿赶上山来想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310773147.jpg
不知不觉中我离开北台已经是一个多小时了,抬头望远处的中台似乎是近在眼前了,其实,山路弯弯,到中台还有一半多的路程呢,用“远在天边”形容也不为过。此刻,中台映衬在蓝天白云下,大殿黄色的金顶红色的墙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壮观美丽,也更显现了它的神秘,这绮丽的美景更加激励着虔诚的人们前去探访它、朝拜它。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63265743.jpg
这是从上面看到的通向中台的盘山路,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形成了一个奇妙的蝴蝶形状。
三:中台美景:
中台又名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中台台顶由24亿年-25亿年砾岩砂岩组成,保留的古夷平面面积约0.15平方公里,海拔2896米,是五个台顶中海拔第二高的台顶。台顶保留有冰缘岩柱、石海、石流坡、石环、石多边形等冰缘地貌还有亚高山草甸等。”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30/6/2010123016374150405.jpg
中午12点20分钟左右,经过2个半小时的轻松自在的“长途跋涉”,中台终于近在眼前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佛教特征明显的佛塔和色彩鲜艳的经幡。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65981386.jpg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75185852.jpg
方形的佛塔,上面还有用藏文刻上的经文。挂满了信徒们祈福的五彩条布的佛塔与这美景融合的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81848692.jpg
五彩的条布经幡象征信徒们美好的愿望,这里天还是那么的蔚蓝,蓝的仿佛能穿透你的心灵和身体,让你如梦似幻、如醉如痴。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85233350.jpg
中台台顶全景,后面的是文殊菩萨大殿。可以看出台顶面积不大,而且路面还没有平整好。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93584195.jpg
这就是经过整修的文殊殿,里面供奉的是中文殊菩萨。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0/12/29/6/2010122911491648088.jpg
气势雄伟宏大的大雄宝殿,它屹立在海拔2858米的中台之巅。这个大殿就是刚才在来的路途中看到的最高的那个“黄顶红墙”的建筑,看样子是一座崭新的建筑。乍看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故宫的某个大殿和它类似。
四:中台直奔吉祥寺:
12点55分钟左右,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台,奔向了我的下一个目标—吉祥寺。之所以选择去吉祥寺,是因为从地图上看从中台到吉祥寺要比到西台近上接近一半的路程,而且到吉祥寺的话体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从吉祥寺翻山返回台怀镇。如果选择去西台,那么就必须要住宿在西台了(从中台到西台的距离大约超过10KM),第二天早上在从西台奔吉祥寺,这样都要耗费大量体力和时间。
从中台奔向吉祥寺只要顺着休憩很好的上山公路往下走就可以了,这条路基本都是修在半山坡上的,在中台顶是看不到吉祥寺的,因为它藏在深山沟谷之中。
从中台顶下来,我顺着盘山公路的方向往下走,因为这条公路是从台怀镇修过来的。我时而走一段公路,时而横着穿越灌木丛,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体力,一路上只看到一辆去中台的面包车和一辆轿车,大概是从台怀镇去中台的人比较少吧,我感觉这条路上很是幽静。走在不宽的盘山土路上,随意眺望远处的景致,墨绿、浅黄、深蓝、浅白各种颜色不时地映入眼中,到处都是初秋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121553315.jpg
这就是从中台返程的盘山公路,路面平坦,多数都是土路,走起来不费什么力气。在接近转弯处的路段附近走“直路”横穿要节省不少距离和时间,而且也不至于走太久的灌木丛让你感到路途难行和疲乏。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13938761.jpg
走了接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中台似乎已经离我很远了。蓝天白云下的中台翠岩峰,更加显得神秘,让人敬畏。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23625753.jpg
13点50分,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程,突然,公路的下方的山坳里两个白塔进入我的视野,这两个白塔的模样像极了台怀镇的那个标志性的白塔,公路旁边还有一群散放的马儿在吃草;再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座尚在修建中的寺庙,寺庙的围墙处还停着一辆装有建材的汽车。这个不知名的寺庙肯定不是我从地图上看到的那个寺庙,从它的占地来看它的规模不是很大,在这个山坳的最深处修建寺庙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随着五台山整体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想以后人们一定会看到一座又一座漂亮的寺庙群的。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30488738.jpg
深山藏古寺。又顺着公路往前走不远,一座大型的寺庙建筑群映入我的眼中,看来这极有可能就是地图上标志的寺庙-吉祥寺了,一阵兴奋喜悦之情洋溢在我的心中,一会一定要去这个寺庙看看,顺便也问问回去的路该怎么走。
高处俯瞰,整个吉祥寺被一片茂密的杉树林围绕着,杉树林不算太高但是密度很大,杉树林的环绕不但形成了天然的围墙,也增加了吉祥寺的神秘感,同时也让它显得和周围环境非常的协调和自然。
此时,我的脑海中自然地就涌现出了一首古诗—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
五:翻山越岭返程路:
在寺庙里简单地游览了一番,准备启程往回走了。这时时间已经是14点30分钟多了,来这个地方参拜上香的人不多,在寺庙中看到好像有一辆轿车,但是没有看到台怀镇来的旅游班车(大概是不会有很多人会专门来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来,所以不会有什么旅游班车的。),寺庙中有为上香的散客准备的客房,房间比较干净,价格也不贵才15元/床。但是考虑再三,我这次行程的时间比较紧,不能在此停留休息,虽然,经过了“长途跋涉”很是疲惫,而且左腿还很是疼痛,我仍然坚持要徒步返回台怀镇,这是一个艰难选择,因为我不知道返程的路途有多么的“遥远”和"艰辛",于是,我向一个正在给寺庙的墙壁彩绘的一个中年工人询问起来,这位大哥对着我的地图认真地告诉了我一条平时寺庙里的僧人们经常走的一条“山路”,也是返回台怀镇最近的一条小路,据他说大概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从吉祥寺到台怀镇了。听他介绍完并千恩万谢过他之后,我再也无心观赏寺庙的美景了,前程漫漫,何时才能返回住处对我来说是个未知数。
从吉祥寺出来走上了一条小路,在快要接近刚才下来的公路的时候,恰巧碰到了一位年轻的僧人,又像他打听路,他告诉我走到对面的山梁凹处的石堆,然后顺着山脊向左走有条他们常走的小路,顺着小路再翻过一个山脊就可以看到山那面的一个寺庙(凤林寺),从寺庙处再顺着公路走就可以回到台怀镇了。顺着它的指引我很快就爬上山顶,看到了那个只有一米左右高的“石堆”,看来这个“石堆”是他们僧人日常做的指示性“路标”,回头遥望吉祥寺,感谢那位大哥和路遇的年轻的僧人,继续了我艰难的行程。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32711548.jpg
15点30分左右,顺着他们指引的崎岖的但很是清晰的“小路”,又爬上一座山脊,站在山脊上,终于看到了下面的寺庙群,以及蜿蜒的公路,看来返会镇里不会太久了。从此处山脊到下面的“凤林寺”的小路很是难走,多数的时候都是羊肠小路,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只能顺坡而下,而且有的地方的坡度也比较陡。
中间的那条长长的往上去的公路不是往去往台怀镇的,尖塔下面的往低处去的公路才是返回台怀镇的公路。
正前方最远处的最高的山顶就是东台了,此时天气晴朗,东台似乎看起来离此处不是很遥远,其实,隔着“千山万水”呢。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40017122.jpg
再拉近一点镜头,东台高高的山峰屹立在东方,据说东台是五台山几个台顶中观看日出的最好的地方。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54183529.jpg
16点30分左右,又经过一番艰辛的跋涉,终于从它的背部来到这座地图上有着标记的寺院—风林禅寺,也离台怀镇越来越近了。
风林禅寺的建筑规模要比吉祥寺小了一半,但是它是这条山谷内规模最大的寺庙,和附近的几个小的寺庙相比仍然要宏大雄伟许多,从山门的台阶和石狮子就可以看出的气势。它也是建在山坳的最深处的一座寺庙,寺院里有座三层高的僧房正在建设中,10多间的寺庙、僧房等建筑紧密地依山势而建。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51928423.jpg
这座寺庙是凤林禅寺对面的不到1KM远的隔着一条沟的一座依山势而建的小型寺庙,只有一个佛塔一个大殿,一个僧房,看样子是一个新建的寺庙。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45749246.jpg
这个就是从刚才的山脊上看到的宝塔,这个宝塔的造型好像在哪里见过,对了感觉很像延安宝塔山的“宝塔”。这个也是一座一个佛塔一个主殿一个僧房的新建的寺庙,这个佛塔前面的路转过一个山坳,往下去的公路才是回家的路。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42566170.jpg
从凤林禅寺正门的台阶下来,有个“人间净土”牌坊立于陡峭的台阶上,顺着这条小路再往下走约1KM就可以插上公路了,这样走比从凤林禅寺直接上公路可以节约2KM的路程,这是一个凤林禅寺的一个僧人告诉我的。这里的环境也是十分幽静的,这条山谷的深处少有人来,在从山脊下来的过程中,我只看到了在半山坡上有几头在吃草的牛儿,以及几个在树林中采蘑菇的年轻人。凤林禅寺以及周围的几个寺庙建在这样幽美而少有人打扰的环境中确实算的上人间净土了,不过从附近的光秃秃的山坡上可以看出这里明显遭受过人为的破坏,而且破坏的也是相当的严重了,这里的海波不是很高,大概也就在800~900米左右吧,山坡也不是很陡,树木是完全能够在这里正常生长的。过度的开发破坏以及采伐树木是会让“人间净土”变成“人间坏土”的。“人间净土”牌坊下我看到了小路旁几朵美丽的野菊花仍然在盛开着。
http://pic1.40017.cn/uploadfile/2011/01/03/6/2011010313260614403.jpg
17点10分多,这幽深的山谷中此时已经看不到太阳了,但是太阳的余晖仍然把水泥公路以及山谷照耀的很亮,有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向前向前,我“一瘸一拐”地缓慢地走在回台怀镇的公路上,看不到一个人,也看不到炊烟,我打开身上的手机听着MP3,偶尔我也哼上几句,这样孤寂感和腿上的疼痛感就减少了许多.........。18点多,我终于看到了袅袅的炊烟,以及路旁的几户人家,台怀镇已经近在眼前了,我终于到家了。
说明:北台和中台的海拔都很高,气温要比山下台怀镇低不少,五台山的最佳旅游时间是从“五一”到“十一”中间这几个月。所以如果你是正好赶上“五一”或者“十一”期间去北台中台旅游,那么一定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多听当地人指教,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况且“五一”“十一”时节北台和中台很可能会下大雪,上面的风也会很大,估计赶上那样的天气你也不会有心情看什么风景了。
后记:此次北台中台之行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幸运的,2009年的9月9日,我将牢记这一天,可以说在五台山这样的气候瞬息万变的“高山区”,能赶上一个如此晴朗的日子是非常难得的,看来我此行真是十分的幸运,也许我的佛缘还真不小。如果你有机会来五台山,那么北台中台是一定要去看的,如果你的体能和条件允许的话,你不妨也走走我走的路线,有幸你就会看到其他游客绝不会看到的“高原风情”,你会有许多的心灵感悟,离开导游吧,独自或者约一两个旅伴同行,说不定你也会碰到那匹“黑马”,还有那成群的绵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