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两岁的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了。在她的世界里,有些事情是约定俗成的,有秩序的,是不能够轻易地破坏掉的。
(1)坐位子。由于家里只有3个大人,为节约空间,餐桌的一面是靠在墙壁上,佳奶坐面朝南的位子,佳爸在佳奶对面,我在侧面,没有客人的情况下,家里吃饭的座位基本是固定的,由于佳佳小,吃饭还没有完全和我们同步,没有自己的位子,每次都是坐在我的腿上,随意吃点自己喜欢的菜或者饭。
这天,佳爸晚上有个聚会,没回来,吃饭时只有佳佳、我和佳奶。我把佳佳放在平常我坐位子上,我则坐在佳爸的位子上,这样都轻松很多。没想到,小家伙不乐意了,一骨碌从椅子上下来,拉我的手气呼呼地说“起来,这是爸爸的。”
“爸爸今天没在家,妈妈坐一会,没关系的。”我同她解释。
“不行,"这"是爸爸的,"那"是妈妈的。”还挺坚持,指了指佳爸的椅子又转过身指了指我的椅子,特意强调了下。
算了,我无奈,只好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那佳佳坐哪儿呢?”我反问她,以为她会坐佳爸的椅子。
“佳佳坐妈妈腿上。”人家压根没看上那椅子。说完,爬到我身上,坐好。
“这就对了嘛。”哈,小人儿,末了,还不忘表扬自己一下。
真是哭笑不得呀,就这样,旁边空了一个位子,佳佳坐在我腿上吃了晚饭。
(2)抬澡盆。佳佳的澡盆是出生时买的,长椭圆形的,开始时可以完全躺在里面,现在只能勉强坐着了,盆的一头有几个方格子,备放肥皂、毛巾等,另一头则什么都没有,比较大,放半盆水后很重,之好两个人抬到卧室了。为了方便,大多数时候我都是抬带格子的这边,佳爸则抬另一边,抬水的时候,佳佳觉得好玩,喜欢在一边搭把手。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前后顺序被佳佳留在记忆里了。
这一次,晚上洗澡。我和佳爸次序颠倒了,佳佳不乐意了,和爸爸叫上真了。
“这是妈妈的,那边是爸爸的。”说着便推佳爸。
佳爸觉得麻烦,“没事,就几步路,抬过去就算了。”
佳佳还是惧怕爸爸的,看拗不过,只好使出杀手锏,哭。边哭边说,“这是妈妈的。”
就这么点小事,也不至于让孩子哭呀,我们换了方向。
她破涕为笑了。
呵呵。。。类似的事情还很多。
她所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了,觉得不适应了,不希望被别人干涉和破坏。其实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培养她的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