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程跟踪手足口

(2010-06-11 21:28:12)
标签:

1岁10个月

健康

手足口

佳佳

红疙瘩

馄饨

育儿

分类: 吾家有女--2010年

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地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有关儿童手足口病的报道,今天增加多少例,累计多少例等等。每每都是一扫而过,虽然感到有些恐怖,总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没怎么关注过。直到这一天,发生在自己的宝宝身上,方才意识到,切不可掉以轻心,很多的事情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

 

6月5日(第一天)  下班回家,已经7点了,看到厨房有满满一小碗面条,这是佳佳下午的主食,估计是一口没吃,出去玩了。不禁有些纳闷,平常她胃口很好,经常吃的很干净,即便不想吃时也至少可以吃掉一半的。一会儿,佳佳很高兴地从外面回来了,见状,我赶快把面条热了热,马上连哄带骗地喂她,吃到嘴里,她马上舌头一挑,全吐到身上,再喂怎么也不吃了。我尝了下,有点腥,佳奶在面条里面煮了两个馄饨,难道是这个原因?算了,八点多要喝奶了,不吃不吃了吧,放弃了喂她。

 

由于下午没有吃饭,肚子饿,晚上喝奶时非常大口的喝,喝完就要睡觉,拉着胳膊刚要抱起她,“哗”的一声全吐到我的身上。我想肯定是喝急了,没缓过气来。一瓶奶白喝了。给她清理完毕,一点水也不愿喝了,直接空着肚子睡了,真是心疼她。

 

整个夜晚睡的还算不错,期间感到佳佳手稍微有点热,有点警觉,赶快拿出体温计量了下,37.6°C , 还好,一点低烧,一个多小时后,自行退了,回到36°C。

(潜伏期 这时喉咙估计有些炎症了)

 

6月6日(第二天)    整个上午吃和玩都挺好的,下午5点多煮了10个她最爱吃的馄饨,有一次,佳佳破天荒地吃了14个,佳奶说别给孩子吃的太饱,加上昨天的缘故,少煮了几个。结果吃了6个,然后出去玩了。

 

晚上喝奶后,昨晚的一幕又在重现,不仅是奶,连下午吃的馄饨也全吐了出来,又空空的肚子睡了。摸摸额头,也不烧,精神也不错。怎么回事呢?两天都是这个样子,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决定第二天带她去医院检查下。

夜里又有些烧,38.4°C,犹豫要不要给她吃些退烧药,之前医生建议低烧最好不要吃药,烧到38.5°C 以上再吃,先观察下吧。过了约两个小时,佳佳出汗了,头发都湿了,估计是烧退了,起身量了一下,37°C,又自己回落了。

(潜伏期 可能是嘴巴里已经长了小水泡,疼,不愿吃)

 

6月7日 (第三天)  早早地起来了,带佳佳去医院,佳爸给挂了个专家号,结果挂这个专家的人特别多,从8点多一直等到11点多才排到。

 

常规检查:医生先看了看两个小手,没问题;然后用听诊器在前胸后背听了听,也没问题;看了下喉咙,颜色鲜红,有些发炎,随后抽血化验了一下,血项稍微有一点偏高,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嗓子发炎。吃些消炎的和清热解毒的药,随时观察,有问题再来。

 

嗓子发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很常见的,病从口入,是第一道关,特别容易出问题,佳佳10次看病,几乎8次都是这种情况。因为消炎的和清热解毒的药家里有自备,就直接回家吃药了。

 

下午带佳佳出去玩,蹲在路边剥花生米给她吃,偶然看到,佳佳舌头和牙齿之间的正中位置,有一个小白泡,破了。口腔溃疡?不禁吃了一惊。难道又是因为巧克力?吃太多了,上火了。想到这,后悔死了,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没管住自己也没管住孩子。

 

上周日带佳佳去超市,买了一小盒好丽友的蘑菇力,红豆巧克力口味的,是第一次买这个,可能味道比较好,结果一个晚上就被她吃完了。之前我有过类似的情况,前一段时间,买了一大包松露巧克力,自己因为贪吃,几天就吃完了,后果就是:上火,口腔溃疡,哧溜着,每次吃饭都要靠意志力来坚持,一周多才好。现在这么小的孩子,口腔溃疡,该有多痛苦啊!

 

奇怪,怎么医生就没看到呢?还是刚出现的?一时也不明白。

 

下午没有吃饭,一天三次喝奶还是正常。晚上给佳佳吃药时,放了半片吗丁啉,防吐的,本来一天没吃多少东西,不能再吐掉了。

 

(发展期  挺快的,看到时已经溃烂了)

 

6月8日 (第四天)  正常去上班,中午刚吃完饭准备回办公室,手机响了,看号码是家里的,下意识感到不妙。没事他们一般不打电话的。

接通的同时,听到佳佳在一边大哭“妈妈。。。妈妈。。。”

 

佳奶说,佳佳不知道怎么了,一个上午不停的哭,一点奶不喝,嘴里全是米粒大的小白泡,手上、脚上和腿上长了好多红色小疙瘩。放下电话,请了假,便往家赶。第一反应是出疹子了,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出过,大概也是这个季节,全身上下哪儿都是,一周多才完全好。

 

打车去医院后,分诊医生看了看佳佳的手和脚,很肯定的说:手足口。

啊,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696ZHE1SIGG.gif我一下有点懵了,怎么会呢?周围的小朋友也没注意到有这种病的。

在专业和权威面前,也没什么可怀疑的了。怀疑也就是不相信自己而已。

 

手足口属于传染性疾病,看病的医生在单独的区域。接下来,听诊,化验,医生指着墙上的注意事项,让仔细看看。上面写的有些吓人,有可能会引起高热,抽搐,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医生给建了一个详细的病历档案,随时观察病情的发展状况。并叮嘱,有任何异常的情况及时来医院,24小时有医生值班。

 

接下来要输液。2个小袋,1个大袋,我看到有头孢,维C,葡萄糖等。。。

 

[ 想到要输液,我就有些犯憷。去年3月份时候,才8个多月大,也是因病输液,佳佳哭的呀,简直要背过气去,一个人根本控制不住。她人小,是哭的厉害,眼泪少;我呢,悄没声的,眼泪控制不住,刷刷地往下流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ZHE1SIGG.gif。。。。 ]

 

扎针的时候,哭了几声,随后就安静了,坐在我的身上,不禁感慨:是长大些了!全部输完,已经6:00多了。

 

包里带着奶粉,水和一些零食,所有的这些现在对佳佳没有任何吸引力,只要问她:“喝点水好不好?”“喝点奶吧,一天都没吃了?”她就哭,发脾气。嘴巴里疼,不想说话,不想吃任何东西,一口水都不愿喝。有一种药开喉剑是喷雾型的,一直拒绝喷,怕我们在她不注意时喷到,连哭也是闭着嘴巴的。有溃疡,并有口水不时地流出来。

 

整整一天了,没吃任何东西,除了输液后小便了一次,再没有过。我急啊。

 

稍感欣慰的是,夜里迷迷糊糊间,喝了半杯水和150ML的奶。

 

6月9日 (第五天)  早晨起来,依然是闹人。腿上和脚上的小红疙瘩更多了,偶尔有个米粒样大的,头有点发白,大多数都比较小,发红,连屁股上也有,手上倒是比较少。估计是不怎么疼和痒,没见她挠过,也没说疼,关键是嘴巴里,舌头周围和里面的牙龈处,溃烂了,疼。她小,分不清,一直说“牙疼,牙疼。”继续流口水。

 

由于昨天没吃东西,肚子里很饿,餐桌上半个凉馒头,佳佳上去掰了一小块,轻轻往嘴里送了一丁点,估计是太疼了,吐出来,哭起来了;稍缓和了会,又拿起来咬了一点点,嚼了下,又哭了,索性全扔了,在旁边看的我鼻子酸酸的。

 

整个上午,她都不下地,让我抱着她在小区里转过来转过去。

 

下午又去了医院,是一个年轻的男医生,检查了下,说,不怎么严重,明天不用来了,在家吃药观察就可以了,开了和前一天几乎一样的药单。

该睡午觉的时间,加上精力不济,扎了针,便躺在我身上睡着了。

 

又是一天没吃、没喝。

 

夜里喝了150ML奶。

 

6月10日 (第六天)  连续两天输液,今天早上精神好多了,喝了几口粥,中午喝了点水,午饭的时候吃了4小块豆腐。这么大的孩子,这么一点点营养跟不上啊,决定再输液一次,补充点能量。

 

身上的小红疙瘩和昨天差不多,没再增多,大小也没变,舌头上的白泡比昨天明显好了。口水也不流了,愿意自己下地玩了。下午去医院,换了一个女医生,看了看说,好多了,今天再输一次,明天不用来了,自己在家吃几天药就可以了,一般7-10天会痊愈,不会留下任何疤痕。既然两个医生都这么说,估计确实是没必要了。

 

佳佳眼睁睁地看着护士阿姨把针头扎到自己的小手上,竟然一声没哭,太让我惊讶了。为防止手来回动,她们想到很周到,用胶布把小手固定到一个小纸板上,佳佳拿起来端详了下,笑眯眯地说“真好看。”

 

为分散她的注意力,我带了几本她喜欢的小书,仔细地陪她看了一遍;拿了两个小玩具,和她玩游戏,整个过程都是有说有笑的。

 

晚上睡觉前,自己三天来第一次主动地要喝奶,虽然只喝了120ML。

 

6月11日(第七天)   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观察佳佳。手上和脚上还有零星的几个小红疙瘩,腿上比前一天明显地少多了,剩下来的头部变成黑褐色,想要萎缩了,屁股上的几乎看不到了,嘴巴里的白泡褪去了,舌头周围变回原有的红色,只是舌苔还比较重,厚厚的发白。

 

自己跑来跑去的玩了,吃饭恢复和原来一样的次数,量上比之前少一些。

 

前三天没怎么吃东西没发现,今天佳佳第一天正常吃饭,拉肚子了,两次,不知道是不是吃了蒲地兰的缘故,是中药,清热解毒的。

 

 

6月12日(第八天)   佳佳身体基本恢复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ZHE1SIGG.gif继续吃几天药巩固一下,我又上班了。第一件事就想把这个事情完整记下来,给自己提个醒,也给看到的人一个建议,留意观察一些事情,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生病是有征兆的,要善于观察,不要忽视孩子细微的变化,生病了,别怕,及时就医,切不可大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乌龟、金鱼
后一篇:开心的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