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下小景》有感
前段日子品读了沈从文先生的《月下小景》,文章很短,却很美,读完后给了我些许感慨,或是因为我们这年龄常关注的主题——爱情的缘故吧,但也不全是。
初听这书名,就给人一种很有意境美的感觉,觉得应是一篇写月圆之夜关于风景的文章,读罢,却知晓,这景不仅包含了月半圆时山寨内外的美丽景色,还有月夜下的一段情景,借月下美景来衬托文章那凄美的结局。
寨主的独生子和一位美丽的女孩子相恋,但却不能结婚,因为XX族有一种习气,女子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能允许同第二个男子结婚,而女孩就是XX族人。若违反了规矩,常把女子用一扇小石磨捆到背上,或者沉入潭中,或者抛到天坑里。迷信在历史渐次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习俗却把古代规矩保持下来。由于XX族人守法的天性,故年轻男女在第一个恋人身上,也从不做那长远的梦。
“好花不能长在,明月不能长圆,星子也不能永远放光。”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很难被我们留住,青春、激情、生命这些是我们珍视的,可到了最后它们会一样一样从我们身边消逝,时间也在一点点的流逝,我们的明天并不多。我们应把握好现在,珍惜生命当中的每一天,不要感伤过去,也不要幻想未来,而是充实的度过今天。时不待我,年华易逝,世事变幻无常,生命有时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也就读完了一生。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只有失去了才会有另一样东西来填补,所以,不要痴迷,不要留恋,放下即自在。
“说了,就躺到小寨主的怀里,闭着眼睛等待男子决定了死的接吻。寨主的独生子,把身上所佩的小刀取出,在镶了宝石的空心刀把里,从那小穴里取出如梧桐子大小的毒药,含放到口里去,让药融化了,就度送了一半到女孩子嘴里去。两人快乐的咽下了那点同命的药,微笑着,睡在业已枯萎了的野花铺就的石床上,等候药力发作。
月儿隐在云里去了。”
这或许就是前人说的“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诠释吧!爱情一直就是一个矛盾的话题,爱情很美,美到最后却变成了伤,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却也是死亡结局,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一样。有时,当生命中的另一边离开了,身边的人都会劝说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其实他们怎知那离别后的痛,当那个与自己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突然间离开了,留下的那一个所承受的寂寞与思念的煎熬,那是一种无法言明的痛。小说故事的结局很美,如果不是这样一种结局,他们之间会变成怎样一种情形,怪只能怪那残酷的习俗。但碍于人性或道德,亦或是什么,现实中的我们却不能这样,小说终究是小说,生活却是真实的,不要沉迷到小说的思维中,我们要分清虚幻与现实,坚强的走下去。有人说死是一种解脱,但那却是一种逃避;又有人说死也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但既然连死的勇气都有,那如何不坚强地面对呢?
或许,爱情注定就是这样吧!
亘古以来,爱情就是一种矛盾与迷茫,看破了,豁然开朗;沉迷其中,就会无法自拔,或许,这就是所说的情痴吧!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储俊宏
注会Q10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