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9-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8-07-22 16:19:09)
标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历史、现状及发展教学指导委员会 |
分类: 金相技能大赛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1/12/29/20111229162306730.pdf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涵盖了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等二级学科专业,它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性能、测试与表征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的一门科学。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基本要素的认识和理解应具有动态的观念,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应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不同的设计和应用阶段进行阐述和控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着重于研究原子的类型及所观察尺度范围内原子的相互作用及排列组合规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则是利用原子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使原子(原子团)分子按特定的排列组合形成所需性质与使用性能的材料的过程;对材料性能的测试和对其结构的表征与计算,并最终实现按照预定性能设计和制备材料,构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和材料的关系不仅广泛密切,而且非常重要。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25000年前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各种用途的锋利石片,10000年前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创造了自然界没有的新材料----陶器,这一创造新材料的举动标志着人类社会步入了文明时代。继陶器时代之后,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战争等方面的原因,人们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后来,罗马人发明了水泥,腓尼基人发明了玻璃,这些传统材料至今仍然被现代社会大量使用。当然,这些材料本身总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在高新技术的推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其性能不断提高,从而使其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近代的两次工业革命都与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于钢铁材料的大规模发展,人们制造出无数的纺织机和蒸汽机,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使钢铁工业迅速增长,人们对钢铁材料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带动了金属材料学科(即金相学)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能源(石油)的开发和应用为突破口,汽车、飞机及其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如高性能合金钢和高性能铝合金等,是这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制造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合金钢的优异性能完美地展现出来;航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铝合金、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以及耐高温结构陶瓷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高分子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高分子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中,高分子材料学科与金属材料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并列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第一座合成高分子(酚醛树脂)工厂是1907年问世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分子材料学科,此后高分子材料工业迅速发展,聚氯乙烯、尼龙、聚乙烯、聚丙稀、聚酯、聚甲醛等聚合物及改性材料层出不穷。高分子材料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 21 世纪以后,新时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新方法、高分子催化体系、绿色高分子合成化学、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功能化等,这些都促进了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这场始于20世纪中叶的信息革命,是人类科学技术中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甚至超过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巨大增长,给材料学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单晶硅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技术迅速发展;在微电子和光电子学领域,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迅速崛起,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以 Si、GaAs为代表的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迅速发展的同时,以 SiC、Ga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也蓬勃兴起,成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信息社会中,信息记录和存储是极其重要的,从壁画、竹简到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再到信息时代能够记录大量信息的磁存储介质材料和光存储介质材料,信息记录材料的每一次变革不但促进了人类信息记录技术的进步,而且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材料研究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尽管材料的使用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一样古老,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却只有约50年短暂的历史。但是,在仅仅 50 年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本世纪以来,材料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格局。纳米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新能源转换与储能材料、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重大工程及装备用关键材料、基础材料高性能化与绿色制备技术、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将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导方向。不难看出,这些主导方向体现了材料科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即材料科学正在由单纯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向与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面对材料科学发展的这种新格局,我国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后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将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材料科学领域持续创新能力将成为战略重点。
材料科学的发展,对材料类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国材料类人才基本上是按二级、三级专业领域来培养的,这类人才的特点是能在旧的经济模式下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但存在专业面太窄的缺点,因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其突出表现是材料研究与材料生产脱节,一方面具有明显的材料工程领域人才优势的材料生产企业的自主开发研究能力不强,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具有材料科学人才优势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出了成果却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我国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重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与调整,企业发展越来越依靠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需要国际竞争能力。面对这种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材料生产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需要的是既有较深的理论基础,能进行材料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又具有丰富的工程知识,能将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创造效益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国际化、工程化和创新创业型人才。这一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从事材料类人才培养的高校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材料的(使用)性能,故本学科中的方法论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追求材料的高性能化,并生产出满足应用所需综合性能的材料。
从研究路线上看,随着人们对材料性能影响因素认识的深入,本学科的方法论可分为四个层次:
(1)第一层次,即试差法,俗称炒菜法。即重点研究材料的组成和制备/加工过程(包括成分、工艺)与性能的关系,多退少补,主要是根据实践经验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所需的性能。试差法遵循的是组成和制备/加工与性能关系的路线。这一方法虽然科学性较差,但因其简便易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2)第二层次,即剪裁法。随着材料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人们认识到试差法忽略了材料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不同的组成和制备/加工过程导致了不同的结构,使材料具备了不同的性能。从而形成了以结构与性能关系为研究主线的剪裁法。剪裁法根据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研究,对结构进行“剪裁”,从而得到所需的性能。随着材料结构的研究方法和表征的技术手段日益丰富和成熟,裁剪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3)第三层次,即设计/计算材料科学。上述两个层次的研究方法均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且缺少前瞻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材料的固有性质、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加工以及使用性能进行综合研究,其目的在于使人们能主动地对材料进行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与控制,以便按需要制备新材料。即通过理论与计算预报新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或通过理论设计来“订做”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可减少或替代实验工作。在计算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材料设计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采用。
(4)第四层次,即工业化研究。上述三个层次的研究是工业化研究的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材料的高性能化,并生产出满足应用所需综合性能的材料。商品化的材料需要经过一定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成。因此,材料的工业化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关键环节,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当中,从而实现高性能材料的商品化。
从性质上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方法论可分为理论方法与实验方法。
理论方法是基于材料最基本的结构单元,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并从中计算出结构单元的结构常数、材料性质及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以达到材料设计和对材料性能进行预测的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模拟作为辅助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理论方法的发展。
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模型(多数情况下是已有的模型),对材料的结构、性质及运动规律进行预判,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实际测定,并通过测定的数据肯定或否定模型的适用性。目前,实验方法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
此外,一些经典的方法论也被逐步引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
系统论方法是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研究时,必须将整个材料体系视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孤立地考虑某一层次的结构、某一层次的运动将无法得到材料体系整体的运动规律。
由于材料体系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往往不能明确地了解体系的精确结构,无法从原子/分子的层次对运动规律进行描述。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借助以下两种控制论方法进行研究:
(1)唯象模拟(或模型)方法。针对宏观现象建立模型,通过动态模型,研究系统的行为(规律、特性),进行分析与综合,得到体系的运动规律性。
(2)黑箱方法。即把系统当作一个“黑箱”,通过对“黑箱”的输入—输出关系的研究,导出系统的运动规律,描述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信息论方法体现为用各种现代化分析表征手段对材料的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使用信息分析法和信息模拟法,配合其他方法得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系统规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方法论是广谱的、综合性的。本学科中的方法论与其他学科有相通之处,但其研究的目标是独特的,即追求材料的高性能化,并达到材料应用所需的综合性能,正是这一点构成了本学科方法论的独特之处。
3.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1)本专业的相关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等传统的结构材料,而且包含了具有众多特殊性能和用途的功能材料。从研究基础及与专业应用领域相关联的角度出发,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相关学科包括化学、物理、机械、工程学、化工、电子电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生物和生命科学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和性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材料成分研究方面,主要与化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相联系;在材料结构研究方面,主要与固体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声学、化学、数学及计算科学等许多基础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材料工艺研究方面,主要与机械、化工、工程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相联系;在材料应用性能研究方面,更是与几乎所有的高科技领域紧密结合,包括建筑、生命、医药、电子、信息、能源、环境和航空航天等众多尖端领域。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牵引以及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面正不断扩大,涉及材料的边缘学科将不断出现。整体看来,材料科学正朝着“大材料”的方向发展。
(2)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主要有需求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
需求因素: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和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需求因素是影响本专业教育的首要因素。纵观材料科学的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都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社会需求对本专业教育的影响是根本的。
社会需求与材料类人才培养的关系
|
年代 |
社会需求 |
专业结构设置 |
人才规格 |
|
1949年以前 |
开发材料资源的矿冶人才 |
冶金学科 |
宽知识面 |
|
1949—1966年 |
计划经济,担任设计、施工和工厂运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
按产品、工种分专业(如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 |
专业技术知识 |
|
1978—1997年 |
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工艺优化、工程设计开发、工程管理人才 |
按三级学科设置专业(如高分子材料、硅酸盐工程、建筑材料、热处理、焊接、铸造等) |
有一定的专业适应面,具有较好的单一材料专业基础 |
|
1998—2003年 |
适应社会发展和材料科学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
按二级学科设置专业(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等) |
厚基础、强能力、宽专业 |
|
2004年至今 |
基础产业需要改造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亟待提高 |
一级、二级学科专业并存,多模式和多规格,部分高校自主设置专业 |
国际化、工程化和创新创业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
资源因素:目前,绝大多数材料产业都是以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基础原材料的,随着近年来的大规模开采,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对材料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材料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受到了材料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资源因素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将逐步引入本专业的教育内容。
环境因素:在材料的开采、提取、加工、制备、生产以及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出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此,材料的无毒无害、容易回收以及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将成为材料设计和生产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可见,环境因素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友好型材料相关技术将逐步引入本专业的教育内容。
内部因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研究对象不
仅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传统的结构材料,还包含了具有众多特殊性能和用途的功能材料。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面正在不断扩大,涉及材料科学的边缘学科将不断出现,导致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对象、方法、技术和手段也不断增加。这些新的知识将被持续引入本专业的教育体系之中,使本专业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并不断地改变着本专业的教育体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