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282-《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

(2016-12-26 12:57:47)
标签:

高校实验技术系列

正高职称的突破

《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

------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系列晋升正高级实验师资格条件(征求意见稿)》

 

 

 

 

 

 

 

 

[1]  http://www.fjrs.gov.cn/xxgk/cszy/zyjsryglc/zcps/201602/t20160203_1137155.htm  关于在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设置正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通知  2015-12-16  来源: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文号:闽人社文〔2015384

各设区市人社局、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党群工作部;各高等学校;省直有关单位:

为促进高校实验技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7号)、《关于印发<</SPAN>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闽人发〔201220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闽政〔20154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若干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闽政办〔2015129号)等精神,经研究决定,自2016年起在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增设正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聘范围

在高校直接从事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实验技术研究、实验器材设计开发、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等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提供实验服务和技术支撑,且尚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评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对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实验技术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学校不得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

2.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19701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应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受聘高级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或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且专职从事实验(实训实践)技术岗位工作2年以上。

3. 任现职期间,结合本专业实验工作的需要,参加相关的业务进修与培训,职称外语、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4. 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组织指导大型实验和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课题研究、实验(训)教学工作,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

5.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或科研等任务,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原则上每年应系统承担一门及以上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优良。

(二)各高校应根据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以及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正高级实验师岗位的具体聘任条件。正高级实验师聘任条件原则上相当于其他系列正高级岗位聘任要求。

(三)对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创新和创造、实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以及在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工作中成果特别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的人员,在学历、资历等聘任条件上可以适当放宽要求破格晋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努力造就一支结构更趋合理,掌握专业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具有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和科学管理实验室能力,能够适应高校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

(二)科学设置岗位。各高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在核定的岗位职数比例内,结合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要求,科学设置正高级实验师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努力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实行评聘合一,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促进实验技术创新,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完善评聘办法。各高校要根据闽人发〔2012206号)文件和本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校正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具体办法,并按隶属关系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省教育厅人事处反映。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教育厅

20151216

 

[2]  http://www.antpedia.com/news/30/n-1254230.html  高校实验员:我的憔悴谁体会

2015-6-04 10:29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中国的高校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实验员,随着现代化器材的增多、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他们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群体,岗位的 “鸡肋感”却非常强烈---工资低、工作被教师们看轻、职称通道到了副高终止、转为教师岗几乎无望,种种绝望使得他们中的不少人不止一次想要退出这个队伍。

有一句歌词是:“你不懂我的那些憔悴,是你永远不曾有过的体会。”同样的心伤也发生在高校实验员身上。

  

9年前,王路进入福建某高校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成为该校最后一批以本科生身份留校的实验员。班长、学霸、常泡在实验室里,是他留下来的资本。

  他所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10年来一直处于就业的春天,同班同学毕业后相继去了运营商公司、外企、事业单位和一些小企业,但即便如此,能够留校还是让同学们羡慕不已。

  而如今回望当初的选择,“前6年月工资仅2500元左右,现在虽然加了工资,实际到手的收入也只是5000元出头,而大学同学的平均收入至少是我的两倍。”已拿到中级职称、成为实验师的王路如此描述着自己的生存状态。

  岗位的“鸡肋感”还远不止工资上的纠结。实验室工作被教师们看轻、职称通道到了副高终止、转为教师岗几乎无望,让他“不止一次强烈地想要退出这个队伍”。可命运又总是弄人,结婚成家、小孩出生、体制温床、缺乏行动力等原因让他在“围城”里进退两难。而这样的他只是数以万计的高校实验员的缩影。

  “开门关门,凭什么拿高工资”

  定位为教学辅助岗位的实验员,王路所在的高校给予其相当于教师岗8折的工资。“每当实验中心领导争取实验员待遇、评奖之时,就有人出来质疑,‘实验员的工作无非是开开门关关门,凭什么拿高工资?’”

  这样的质疑令王路感到尴尬,因为在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里,没有涉及电路、硬件,软件装好就能用一学期,实验员打开电源“基本上就完事了”。

  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王路所在的实验室里有大量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后要调试、保养,实验仪器要由他亲自作讲解。比如,这周总共有16个班级要上实验课,他就要上16个半天的班,“忙到中午休息和晚上的时间都得用上”。

  被一竿子视作“闲人”,丢了尊严不说,被教授们看作是“勤务人员”,更让人恼火。

  刘雪斌是江苏省一所高校轻工类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师。在实验室工作了30余年的他告诉记者,由于对实验员岗位认识的不到位,曾经有一些年轻的实验员除了完成实验员本职岗位工作之外,还要帮助各位领导、教授报账、购物等,做类似勤杂性质的工作。

  然而,随着现代化器材的增多、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实验员显然不再是一个“开门关门”“勤务人员”的角色。

  在采访中,王路和记者分享了一个业内的故事,一台大型仪器购入花了100万元,但不久之后坏了,修理过程中仅配件就得花20万元。20万元配件费高校不好走账,于是只能重花100万元再买一台。“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疏忽、不专业造成的。”

  事实上,实验员在如今的高校科研、教学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实验室决定了论文、成果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要想做好数据除了有好方法以外,一定要有好的仪器状态,维护、保养以及掌握仪器的‘脾气’,靠的就是这样一支专业队伍。”刘雪斌说。

  用教师的工作要求来衡量实验员工作,显然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实验员要8小时坐班,教师则不坐班;实验员的本职工作是确保实验室和教学科研仪器的正常运行,而科研成果往往归于教师,很难体现出实验员的工作价值。” 刘雪斌告诉记者。

  职称通道止于副高

  有一句歌词是:“你不懂我的那些憔悴,是你永远不曾有过的体会。”同样的心伤也发生在实验员身上,说的是他们的职称通道止于副高,而不是像教师岗可以达到正高。

  按照现行的实验员序列,其职称通道大致为实验员、助理实验师、实验师、高级实验师,高级实验师相当于副高职称。这套序列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绝大多数国内高校沿用至今。

  如今,实验员止于副高成为国内高校的共识。记者了解到,在欧美高校中,实验员并不涉及任何的职称,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专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照搬国外是否适用,并不是讨论的重点。“条件上不利于这些人发展,而这些人又必须发展,是实验员最大的困惑。”刘雪斌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一个“有趣”的现实是,实验员虽然定位为教学辅助岗位,但晋升强调的却是课题、成果。

  以王路所在的学校为例,要想评上高级实验师,一道硬杠杠就是要拿到省级以上的课题,“必须以‘主持’的身份,申请人中排前三名”。

  在正常情况下,实验员从来都是以“参与”课题的身份做科研,即便是像刘雪斌这样的“老人”也从未“主持”过省级课题,能够申请上这样的课题纯属小概率事件。

  “除非专门针对实验员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如凤毛麟角;除非跟了某个很厉害的导师读博,申请时他排第一,你排第二、第三;除非你跟科技厅的人特别熟,内部人员默认给你。” 王路说。

  作为一名教职人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中祥表示,实验员尽管有便利的科研条件,但最重要的任务仍是管理好仪器、做好与实验课相关的工作,“叫他们拿课题、发文章,无异于叫开车的人去发表论文,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转岗几近无望

  由于实验多集中在后半学期,闲暇时,王路攻读了本校研究生,做科研、带学生竞赛做得有声有色。

  然而,当下,绝大部分高校仍将实验员的上升通道封死在副高。这就使得一些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包括王路在内,正在寻找机会往教师队伍“跳”,“实验员这个岗位变得根本留不住人”。

  与此同时,教师岗的用人标准也在水涨船高。即使是博士,教师岗也多要求海归。“现在打算先读博,走一步看一步。”王路的话语里充满了无奈,他很清楚一个事实---全学院排队读博的中青年教师约有20多人,学院每年仅有两个在职读博指标,光是排队就要等上若干年。

  许多博士来到实验员岗位上,也后悔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原想着和高考择校一样,先进入一所名校再说,之后再像转专业一样,换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但实际上,“高校人满为患,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会考虑你的个人需要,为你个人成长而调整岗位”。作为博士实验员大军中的一员,北京某“985工程”高校实验员张琴琴如是说。

  “我们实验员圈子有句话,叫女生留下、男生离开,说的就是上升空间不大。”对于张琴琴而言,如今也只剩下一个安逸的环境,每天准时上下班、接孩子、做晚饭,来冲淡过去的豪情壮志。

  而在教学岗人的眼里,“高校也应该把实验员转岗的路堵死”。林中祥说,如果此门一开,很多通过关系进来的实验员,很容易转岗进入教师队伍,几经运作变成教授、副教授。“介于本校人际关系复杂,实验员想要转岗,建议他去外校竞争,重新按照审查教师的资格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汤家骏对此表示支持。他告诉记者,在一些高水平大学里,教师岗位早已婉拒了刚走出校门的博士,而是留给了“杰青”、“千人”、“青千”等。“想通过捷径进入教师岗位,对于其他高门槛进入的教师不公平,也可能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出路:给名还是给利?

  那么,让实验员看到前途、希望,获得尊重,高校应该怎样做更为合理?

  2013年,刘雪斌所在的高校打通了实验员序列的正高职称。在他看来,“这条路打通的意义在于引导这批人到了副高以后,还有一定的努力空间”。

  通道是打通了,但要求的却还是省级课题、成果。“参照教授的要求设置教授级高工,要求高门槛一点儿都没错。只是说,前者应侧重研究,后者应侧重工程。比如,省级发明一等奖。”刘雪斌说。站在实验员的角度,这也许是最理想的状态。

  而在北京的一些高校里,采用的是一种折中的办法---淡化实验员的身份,规定新来的教师在上课的同时,必须带实验课,给学生准备器材、讲解实验操作。这样,职称评定上走的依然是教学科研序列,不受副高封顶的限制。但“毕竟教师的精力有限,也不如实验员专业,这样做的可持续性如何要打问号。”王路说。

  作为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在汤家骏看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实验员队伍是很有必要的。他并不主张拔高职称来稳定这支队伍,“不给名而给利也是吸引人才进入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科大,实验课程与46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全校共1000多门课程),享有专门的津贴。这在国内高校尚属首例。能够这样做自然还要摒除“开开门关关门”的非议,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我们剔除了很多实验员的焦虑。”汤家骏举例说,考核时只看实验员对实验教学的贡献,而不看经费、课题的多少。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一个系,工作量认定总遭教师或其他实验员的质疑;如今整合为实验教学中心,一名实验员负责全校与之相关的实验,统一为五天的工作量,在同类人群中比较,谁对实验教学有贡献一目了然。

  事实上,国外高校实验员也类似,尽管无职称一说,但其待遇与教授、副教授相当。给利不给名,这也许会为中国高校实验员改革提供又一重思路。

关注

职称晋级制度落后年轻人逃离高校实验室

 

[3]  http://www.antpedia.com/news/17/n-105217.html  职称晋级制度落后 年轻人逃离高校实验室

2010-10-26 13:12  来源: 搜狐教育

  本月,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果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本次展示交流活动中,通过大量鲜活事例、构思巧妙的自制仪器设备和多样化的视频图标,展示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

  但同时,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左铁镛院士也表示,高校实验室的行政编制及现有人士制度,不利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收与稳定。“很多人竞争到实验室岗位的两年之后,就因为耐不住寂寞和觉得没有发展前途,而转成教学系列岗位。”左铁镛表示,之所以会出现类似情况,主要在于实验室岗位编制和职称评级等现有规范的不合理造成的。左铁镛提醒,在年轻人逃离实验室和实验室年龄老化问题上,应该引起各高校的广泛注意。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其目的在于推动高校加快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建立高校运行的管理机制。

  目前,在全国高校已建设50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涵盖了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历史、教育等主要学科门类,区域上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9所本科高校。

左铁镛介绍,随着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前我国高校人均实验教学运行费用也得到较大增长。五年来,全国高校创新型实验项目达到4000多项。高校实验室部分自制和完全自制的实验设备超过50%

 

[4]  http://www.art.zjut.edu.cn/newsDetail.jsp?id=11225  转发人事处关于征求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若干规定等意见的通知  来源: 艺术学院   日期: 2013-03-07

学院各系(部、室):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征求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若干规定等意见的通知》(浙教电传〔201376号)精神,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及综合素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省教育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订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系列晋升正高级实验师资格条件(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现征求各单位意见。

请各单位结合实际,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于315日前将本单位修改意见汇总并反馈至学院办公室(书面稿盖章交至法A302,电子稿发至art@zjut.edu.cn)。

 

艺术学院

201337

 附件:

1.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2. 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系列晋升正高级实验师资格条件(征求意见稿)

 

[5]  http://www.docin.com/p-775783488.html?qq-pf-to=pcqq.group  附件2 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系列晋升正高级 实验师资格条件(征求意见稿)

附件2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系列晋升正高级 实验师资格条件(征求意见稿)

一、评审范围

高校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器材设计开发、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等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提供实验服务和技术支撑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思想道德、业务技能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热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熟悉本业务领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组织指导大型实验和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取得较大成就。

三、学历、资历及岗位要求

1.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5周岁及以下人员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 年及以上。

2. 在实验室从事实验技术岗位工作3 年及以上,近三年工作业绩考核合格。

3. 任现职期间,结合本专业实验工作的需要,参加相关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并达到学校相应要求。

4. 外语及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

四、工作实绩、研究成果要求

(一)工作实绩

1.实验教学

1)具有较强的实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本学科发展趋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

2)能独立、完整地讲授2 门及以上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优良。

3)积极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优秀成绩。

4)负责或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课程建设等工作,其建设成绩或研究成果已在实验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且取得显著效果。

2.实验室工作

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近五年负责承担过高水平(省级及以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并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建设成绩突出,在全国同类型实验室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

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动态,承担并组织领导本学科的重大实验工作,实验技术研究业绩突出,取得显著效果。

3)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功能的深度开发、自行研制开发实验设备或大型专用软件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

(二)研究成果

1. 任现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的杂志上发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研究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论文至少6篇。

2. 除具备条件1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前3名)承担国家级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1项,或作为负责人承担省部级教学类教改项目1项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或作为负责人研制改进实验仪器设备并通过省部级鉴定1项,或作为实验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及以上。

2)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效名次),或作为主要完成者。

3)作为负责人承担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的编写,并正式出版著作、教材(含实验指导书)1 本,或获得实验开发方面的授权发明专利2 项及以上,或主持制定实验技术新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1项,或行业(地方)标准、规程、规范2 项,并正式公布实施。

4)作为负责人获省级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教学内容)一等奖2 项,或作为主要完成者(前5名成员)获国家级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教学内容)一等奖1 项或二等奖一项(前3名成员)。

5)作为首席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国际比赛、全国性及区域性比赛中,近三年内获得二等及以上的奖励5 项及以上。

6)获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3. 对在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或在某一方面业绩特别优秀、有独特技术者,在其他晋升条件上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