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702-显微镜调节出清晰图像还有赖于光阑的状态

(2014-11-15 11:06:54)
标签:

金相技术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调节出清晰图像还有赖于光阑的状态

------镜头、聚焦系统当然首先是基础

 

资料[1]所针对的显微镜并不是金相显微镜,不过,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要忽视光阑的作用。这在金相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应当是一致的。

当然,本质理论是不是完全一样,倒是不敢说。

 

资料[2]中的一个表述:物镜又起着聚光镜的作用,倒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没有特别关注而忽略了。

 

参考资料:

[1]  http://www.omshtong.com/jszl/707.htm  显微镜如何调节才能有清晰图像

大家在调节显微镜时往往忽略照明光路中的一个重要的部件--聚光镜,以至视野中常因杂散光的影响而产生眩光或灰蒙蒙的效果。其实聚光镜系统的调节至关重要,调节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显微镜视野照明的均匀性,也可以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直接影响图像的反差。它的调节主要依靠孔径光阑大小的改变。

孔径光阑的作用:

主要功能是用来调节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使其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做出适当的配合,以取得最佳的分辨率。

数值孔径与分辨率有密切关系,所以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与物镜的数值孔径要相匹配,例如低数值孔径的物镜要配合低数值孔径的聚光镜,反之高数值孔径的油镜要配合高数值孔径的聚光镜。这样才能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聚光镜的中心调整:

1)调出清晰的多边形:将视场光阑和孔径光阑调到最小的状态,如果显微镜的状态正确,此时在视野中应该可以看到一个边缘清楚的多边形。如果看到的不是一个边缘清楚的多边形,则说明光路中的聚光镜上下位置不准确。此时转动聚光镜的上下调节旋钮(5.2),使聚光镜缓慢上升或下降,使得视场中形成一个边缘清晰的多边形。

但注意不要经常调节聚光镜高度!调节好高度后,以后调节或观察的时候都不要再移动其高低位置了!显微镜安装好后,大多都已经调节好高度了,所以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的调节。(有时如果找不到多边形,可以将视场光阑稍微放大,在稍亮的情况下就可以找到。)

2)多边形调到正中心:视野中的多边形的正确位置应该是在视野的正中心,如果不在说明光路有偏移,需要调节聚光器对中螺钉(5.5),即两个银色的旋钮,使多边形在视野的中心。调节过程中看到的视野如图6

3)多边形调成外切:将视场光阑慢慢放大,当多边形正好外切于视场的时候就是视场光阑的最佳工作位置。这样聚光镜的光轴调到了与照明光路以及成像光路的光轴合轴。调节好后,日常使用中不要乱调对中螺丝杆!

孔径光阑的调节:

1)研究用显微镜的聚光镜的外侧边缘上均具有刻数及定位记号,便于调节聚光镜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相匹配。

2)但有的聚光镜外侧没有标刻数字,这样先将物镜聚焦,再取下一个目镜,眼睛往镜筒内看,可见物镜后透镜呈一明亮的圆,如看不见孔径光阑的轮廓象,说明开得过大;若仅是一个很小的明亮轮廓象,则说明缩得过小,当缓慢增大刚好与物镜后透镜呈一明亮圆时,则聚光镜与该物镜的数值孔径已相互匹配。

 

[2]  http://www.microimage.com.cn/xwjs/2010/0727/article_2686.html  显微镜的光学部件介绍

cncyh2010-07-27 13:47:30

显微镜的光学部件的几个部分介绍。(物镜、目镜、聚光镜及照明装置)

……

 

四、显微镜的照明装置

显微镜的照明方法按其照明光束的形成,可分为“透射式照明”,和“落射式照明”两大类。前者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的被检物体,绝大数生物显微镜属于此类照明法;后者则适用于非透明的被检物体,光源来自上方,又称“反射式或落射式照明”。主要应用与金相显微镜或荧光镜检法。

1. 透射式照明

透射式照明法分中心照明和斜射照明两种形式:

1)中心照明:这是最常用的透射式照明法,其特点是照明光束的中轴与显微镜的光轴同在一条直线上。它又分为临界照明柯勒照明两种。

A.  临界照明(Critical illumination):这是普通的照明法。这种照明的特点是光源经聚光镜后成像在被检物体上,光束狭而强,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光源的灯丝像与被检物体的平面重合,这样就造成被检物体的照明呈现出不均匀性,在有灯丝的部分则明亮;无灯丝的部分则暗淡,不仅影响成像的质量,更不适合显微照相,这是临界照明的主要缺陷。其补救的方法是在光源的前方放置乳白和吸热滤色片,使照明变得较为均匀和避免光源的长时间的照射而损伤被检物体。

B 柯勒照明:柯勒是十九世纪末蔡司厂的工程师,为了纪念他在光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后人把他发明的二次成像叫做柯勒照明。柯勒照明克服了临界照明的缺点,是研究用显微镜中的理想照明法。这中照明法不仅观察效果佳,而且是成功地进行显微照相所必须的一种照明法。光源的灯丝经聚光镜及可变视场光阑后,灯丝像第一次落在聚光镜孔径的平面处,聚光镜又将该处的后焦点平面处形成第二次的灯丝像。这样在被检物体的平面处没有灯丝像的形成,不影响观察。此外照明变得均匀。观察时,可改变聚光镜孔径光阑的大小,使光源充满不同物镜的入射光瞳,而使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匹配。同时聚光镜又将视场光阑成像在被检物体的平面处,改变视场光阑的大小可控制照明范围。此外,这种照明的热焦点不在被检物体的平面处,即使长时间的照明,也不致损伤被检物体。

2)斜射照明:这种照明光束的中轴与显微镜的光轴不在一直线上,而是与光轴形成一定的角度斜照在物体上,因此成斜射照明。相衬显微术和暗视野显微术就是斜射照明。

2. 反射式照明

这种照明的光束来自物体的上方通过物镜后射到被检物体上,这样物镜又起着聚光镜的作用。这种照明法是适用于非透明物体,如金属,矿物等。

 

五、显微镜的光轴调节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光源、聚光镜、物镜和目镜的光轴以及光阑的中心必须与显微镜的光轴同在一直线上,所以在镜检前必须进行显微镜光轴的调节,否则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1. 光源灯丝调节:旧式显微镜需要调节灯泡的位置。目前的新型显微镜的光源已经进行了预定心设置,所以不需要调整。

2. 聚光镜的中心调整:实际上显微镜光轴调整的重点即是聚光镜的位置调整。

首先将视场光阑缩小,用10×物镜观察,在视场内可见到视场光阑的轮廓,如果不在中央,则利用聚光镜外侧的两个调整螺钉将其调至中央部分,当缓慢地增大视场光阑时,能看到光束向视场周缘均匀展开直至视场光阑的轮廓像完全与视场边缘内接,说明已经和轴(是不是应当为“合轴”?)。和轴后再略为增大视场光阑,使轮廓像刚好处于视场外切或略大。

3. 孔径光阑的调节:孔径光阑安装在聚光镜内,研究用显微镜的聚光镜的外侧边缘上都有刻度数及定位记号,这样便于调节聚光镜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相匹配,原则上说更换物镜时需调整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一般物镜的数值孔径乘0.60.8就是聚光镜的数值孔径。

 

[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LSX201109051.htm  1000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合轴的调整,  高英、李林涛;《中国医疗设备》,2011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