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3-正常热处理淬火工艺下看到残余奥氏体等同于“耍流氓”
(2014-04-10 17:01:54)
标签:
股票 |
正常热处理淬火工艺下看到残余奥氏体
等同于“耍流氓”
------不要僵化照搬“书本理论”
经常会看到、听到说是淬火组织中有多少、多少的残余奥氏体,就我个人理解来说,泛泛地说某种钢淬火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话,等同于“耍流氓”。就如同,一张显微组织照片,没有放大倍数、标尺是一样的。
理论上,不可能获得100%的马氏体,总是存在一定数量残余奥氏体;就算是低碳板条马氏体中,也存在纳米级别的薄壳状的残余奥氏体。可是,只要工艺正常,由于数量、体积、位置的限制,光学显微镜下是分辨不出来的;如果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看到的话,只能说出现了“过热淬火”,此时的组织属于“疵病组织”。此时的马氏体,一般是巨大的“针状(高碳)马氏体”;如果看到过热淬火的板条(低碳)马氏体的话,也分辨不出残余奥氏体。因为,残余奥氏体的数量是和奥氏体中的含碳量息息相关的。正常淬火温度下,在混合马氏体组织中,一般也很难看到残余奥氏体。
对于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工艺,获得的“隐晶马氏体”,个人理解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组织,包括,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不过,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出来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即使通过回火使马氏体成为回火马氏体而容易被腐蚀,也不可能分辨出来残余奥氏体。所以,完整的显微组织是,隐晶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
至于有些实验指导书中说的:
当奥氏体中含碳量大于0.5%时,淬火时总会有一定量的奥氏体不能转变成为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这部分奥氏体就是残余奥氏体,它不易受到硝酸酒精腐蚀剂的浸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分布在马氏体之间,无固定形态,淬火后未经回火,残余奥氏体与马氏体很难区分,都呈白亮色,只有马氏体回火后残能分辨出马氏体间的残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