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61-莱氏体、低温莱氏体(变态莱氏体)

(2014-01-07 13:46:35)

莱氏体、低温莱氏体(变态莱氏体)

------用Ld表示、由Ld'表示

 

低温莱氏体,还是不要称之为“机械混合物”为好;就说,最后得到的组织由珠光体分布在共晶渗碳体上所组成,就挺好。

维基百科中关于“莱氏体”的介绍里面,很多地方应当准确表述为“低温莱氏体(或变态莱氏体)”。

 

参考资料: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粒滴斑铁  莱氏体

莱氏体(ledeburite)是液态铁碳合金1147℃左右发生共晶转变时形成的共晶混合物,由奥氏体(γ-Fe)和渗碳体Fe3C)组成,含碳量为4.3%,用Ld表示。进一步降温到727℃时,组分之一的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莱氏体成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被称为低温莱氏体或变态莱氏体,由Ld'表示。

莱氏体的命名得自德国矿物和冶金学家阿道夫·莱德布尔Adolf Ledebur 1837-1916)1882年,勒德布尔在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对铁碳合金的金相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了存在着这种共晶混合物[1]

液态铁碳合金在1147℃左右会发生共晶转变,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会转化为含碳量为2.11%的奥氏体和6.67%的渗碳体两种晶体的混合物的莱氏体,其比例大约是11

L4.3%Ldγ2.11%+Fe3C

随着温度的降低,莱氏体中总碳含量组成不变,但其中的组分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比例在发生改变。当温度降到727℃以下时,莱氏体中的奥氏体成分会发生共析转变,生成铁素体和渗碳体层状分布的珠光体。

γ0.77%Pα0.0218%+Fe3C

所以727℃以下时,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虽然莱氏体中碳的含量是4.3%,但含量在2.06%6.67%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过程中都会有莱氏体产生,只是由于含碳量不同,产生的固态合金中不仅有莱氏体还有其他成分 含碳量在2.11%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到共晶温度之前,奥氏体即逐渐析出。到1147℃时,剩余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整个合金组成是先析出的奥氏体和莱氏体。温度继续降低后,先析出的奥氏体会沿晶界析出渗碳体,被称为二次渗碳体。

γ→Fe3C

这样含碳量在2.11%4.3%的合金是奥氏体、莱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的混合物,但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中的渗碳体很难区分。而降到727℃以下时,奥氏体转换成珠光体,合金组成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的混合物,是亚共晶白口铁的主要成分[2]

含碳量在4.3-6.67%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到共晶温度之前,渗碳体逐渐析出,被称为一次渗碳体。到了1147℃时,剩余的液态合金会发生共晶转变反应转变成莱氏体,此时的合金组成是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物。随后一直保持这一组成727℃,至室温后即为低温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物,是过共晶白口铁的主要成分。结构上是低温莱氏体分布在粗树枝状的白色一次渗碳体之间[3]

纯莱氏体中含有的渗碳体较多,故性能与渗碳体相近,即极为硬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