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5-实验八 热处理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上)

实验八
------老实验指导书的从新录入,用以纪念那些前辈
实验八
一、概述:
金属热处理是研究金属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对于金属材料施以不同热处理工艺,则其组织及性能也就各异,为了获得使用性能的最佳状态。处理在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通常所说的常规热处理,系指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工艺过程。
本次实验是对选定的钢材(45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操作。系统的观察因处理工艺不同所引起45钢金相组织的变化。并测试其性能(硬度及冲击韧性)。
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包括:
㈠ 加热温度的确定:
确定淬火加热温度的依据是钢的成分所对应的临界点。对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及过共析钢来说确定淬火温度有不同的工艺原则:
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是AC3+(30~50℃)。如淬火温度过高将使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明显粗大,而是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坏。淬火温度低于AC3。则淬火后的组织中将含有未溶的自由铁素体。使得淬火后的硬度下降。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亚温淬火(在普通淬火与回火之间插入一次或数次低于AC2点的温度的淬火)将提高材料韧性。抑制钢的可逆回火脆性,更可贵的是降低了临界脆化温度。所以亚温淬火是一种强韧化处理的新工艺。
共析钢及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是;AC1+(30-50℃),控制二次碳化物溶入奥氏体中的量(及控制淬火加热温度)可以控制马氏体的形态。当淬火温度过高。如>Accm点的温度。将使马氏体组织粗大并使残留奥氏体量明显增多。无疑这将使机械性能变差。与此同时还增加了淬火应力。使得变形及开裂的倾向加大。
常用碳钢的临界点
钢号 |
临界点温度(近似值) |
钢号 |
临界点温度(近似值) |
||||
Ac1 |
Ac3 |
Accm |
Ac1 |
Ac3 |
Accm |
||
20 |
735 |
855 |
|
T8 |
730 |
|
|
30 |
732 |
813 |
|
T10 |
730 |
|
800 |
45 |
724 |
780 |
|
T12 |
730 |
|
820 |
60 |
727 |
766 |
|
40Cr |
743 |
|
|
T7 |
730 |
770 |
|
|
|
|
|
㈡ 加热与保温时间的确定:
⑴ 淬火加热保温时间的确定τ:
其中:τ1:指工件入炉后到达指定温度所需的时间
⑵ 生产实践中,箱形电阻炉加热时间的经验数据列于表(二)
表(二)
加热温度(℃) |
加热时间 |
||
圆形钢件(分钟/mm) |
方形钢件(分钟/mm) |
薄板钢件(分钟/mm) |
|
600 |
2.0 |
3.0 |
4.0 |
700 |
1.5 |
2.2 |
3.0 |
800 |
1.0 |
1.5 |
2.0 |
900 |
0.8 |
1.2 |
1.6 |
1000 |
0.4 |
0.6 |
0.8 |
㈢ 淬火介质的选用:确定了淬火加热温度及加热,保温时间后,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冷却介质方可达到预期的工艺目的。其依据如下图(九)所示:
图中表明对于试样只有在大于临界冷速V3的速度下冷却(例如V4,V5)方可得到单一的马氏体组织。(从理论而言,组织中还含有残留奥氏体的成分)。而当冷速小于V3(如V1,V2)时,淬火后可能得不到马氏体组织(如V1)或得到非单一马氏体组织(如V2)。所以选择淬火介质首先是使冷速大于临界冷速V3。然后再选造成变形及开裂倾向小者。理想的淬火介质应当是:在过冷奥氏体最容易分解的温度范围内(即“C-曲线”的鼻尖部位)具有较强的冷却速度。这样的淬火介质有较高的淬火冷却速度,又不致造成过大的淬火应力。所以淬火介质要结合具体材料的“C-曲线”来进行选择。表(三)见下页。
表(三)
淬火介质 |
冷却速度(℃/秒) |
|
在550~650℃区间内 |
在200~300℃区间内 |
|
水(18℃) |
600 |
270 |
水(26℃) |
500 |
270 |
水(50℃) |
100 |
270 |
水(74℃) |
30 |
200 |
10%苛性钠水溶液18℃ |
1200 |
300 |
10%氯化钠钠水溶液18℃ |
1100 |
300 |
10%苏打水溶液18℃ |
800 |
270 |
蒸馏水 |
250 |
200 |
油水乳液 |
70 |
200 |
肥皂水 |
30 |
200 |
矿质机油 |
100 |
20 |
汞 |
500 |
130 |
铜板 |
60 |
30 |
铁板 |
35 |
15 |
淬火件一般必须及时回火,否则往往引起变形,开裂,甚至发生另件崩碎的现象。
另部件的使用性能不同,淬火件有低温回火(<250℃)、中温回火(350~500℃)及高温回火(>500℃)之分。
钢淬火后所获得的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大的淬火应力。通常很少直接交付使用。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及强度指标逐渐降低,而塑性及韧性指标逐渐上升。且使大部分淬火应力得以降低或消除。
回火的保温时间据经验数据(生产经验数据通常定为0.5~2小时)。
本次实验通过对45钢制定正常的淬火,回火工艺,并进行实际操作,测定其某些力学性能指标。结合系统观察45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组织,研究其性能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目的:
⒈ 实践常规热处理(淬火,回火等)工艺的制定及操作;
⒉ 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的影响;
⒊ 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