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08钢

标签:
金相08钢平衡组织 |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08钢
------基础照片,敬请感兴趣的人士选用
编号 |
材料名称 |
热处理 |
组织组成物名称及特征 |
蚀刻剂 |
建议观察使用放大倍数 |
1 |
08钢 |
退火 |
F (极多)+ 珠光体(非常少) |
4%硝酸酒精 |
100×(或500×) |
蚀刻时间:数秒。
蚀刻手法:不锈钢镀铬镊子,夹持脱脂棉沾满蚀刻剂,擦拭样品表面;观察表面灰度变化。由于08钢主要是由铁素体晶粒组成,珠光体很少,表面不会出现很好判断的灰度变化;需要通过一次尝试性的蚀刻,随后,再次抛光后,进行第二次蚀刻,获得最终蚀刻效果。本次样品的蚀刻时间是:5s。
由于08钢的组织主要是铁素体作为单相组织组成物,所以,主要是观察铁素体晶粒,一般选择10倍物镜+10倍目镜;需要观察珠光体时,需要选择40~50倍物镜。
我们的08钢样品源于北京JEEP汽车公司生产的一种“大垫片”(后续还要进行碳氮共渗表面化学热处理)。由于珠光体数量很少,因此,珠光体出现的位置、珠光体区域的空间位置,都值得思考。08钢属于亚共析钢,根据热处理状态以及变形加工等工艺的差异,珠光体如何存在会呈现多种形貌;可以参看资料[3]。资料[4],对于含碳量很低的铁碳合金中的游离渗碳体作了深入研究;不过,文章有一个概念失误,认为含碳量低于0.02%的铁碳合金是“极低碳钢”。看看《金属学实验》自然可以知道,这是“工业纯铁”。
参考资料[3]中,对于游离渗碳体、三次渗碳体的区分存在错误;低碳钢中的游离渗碳体,绝大多数是共析转变(更准确地说是,离异共析转变)的产物。所以,截面上可见连成网状的游离渗碳体分布。而,三次渗碳体是共析转变完成后,随温度降低固溶度减小而从铁素体中析出的;从相变动力学角度出发,很可能依附于原来的共析转变的渗碳体长大,而不再单独形核。
若仅仅是三次渗碳体的话,其数量根本不足以出现二维截面上铁素体晶粒晶界位置上的网状分布。
本文提到的一些有关基础概念、理论的错误认识,似乎在实践中很普遍,有些不解。原因,恐怕还是基础理论细节的疏忽;又或者有关人士有些“自视甚高”,不屑于关注这类细小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