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县,一个给人很多意外的地方——自驾去甘南6

(2017-01-30 20:43:33)
标签:

氐族

白马寨子

文县

分类: 国内游记

    9月14日,离开松潘古城,经过九寨沟后,重又进入甘肃地界。但此甘肃非彼甘肃——海拔下降了千把米、整天在山沟里盘旋、满目苍翠的林木——这里是甘肃的陇南,号称“陇上江南”。恰恰对于我们这些久居江南的人来说,“江南”的风景是最不让人惊喜的。

http://s5/mw690/001Tf8qfzy786XVMfS484&690
                       九寨沟附近的s301沿途风光

 

    我们进入陇南的第一站是文县——甘肃省最南面的一个县。以前从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之所以来到这里,主要是因为返沪的路线必须要经过此地。也正因为此,我原来对文县这个地方并没有很多的期待。

    有道是:“希望越多,失望越多”,反过来的意思就是:“失望越多、意外越多”。文县就是这样一个给我很多意外的地方。

 

    意外之一:难得一见的稻田秋收图

    9月15日早上,我们前往文县铁楼乡的白马寨子参观。出城不远,就拐入一条乡间小道往山深处驶去。突然,我们看见路边山坳间的一片稻田里正在进行着热火朝天地收割劳动,女人们弯着腰用镰刀割稻,男人们则抱着刚割下的稻把使劲在木桶里摔打脱粒。这样的场景一直是我渴望看到的,真是“踏遍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喜出望外,急忙靠边停车,后面同行的车自然也跟着靠边停下。

    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现在即使到远郊都很难见到稻田,更不用说看见农民割稻的场面了,因为即使有稻田也都是用机械收割了。如今城里人看农民在田间收割稻谷的场景,就等于在欣赏一幅难得一见的乡村田园风情画卷,大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悦;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更是难得的好素材。这样比较原始的劳动方式以后会越来越难得看到了,也会越来越难得记录到了,从这个角度说,是今天真是一大幸运。

http://s14/mw690/001Tf8qfzy78ac928Et6d&690

 

http://s13/mw690/001Tf8qfzy787dHySRu8c&690

 

http://s16/mw690/001Tf8qfzy786Y0s5Izff&690

 

http://s11/mw690/001Tf8qfzy786Y3FjHcaa&690

 

http://s10/mw690/001Tf8qfzy786Y5Wjxfd9&690

 

http://s5/mw690/001Tf8qfzy787dH8ZjS54&690

 

http://s12/mw690/001Tf8qfzy786Y4plyP3b&690

 

http://s12/mw690/001Tf8qfzy787dImcwH4b&690

 

    田里劳动的农民们看见我们这几个人如此兴致勃勃地对着他们大拍特拍,脸上露出大惑不解的神情。

http://s15/mw690/001Tf8qfzy786XZatK63e&690

 

    确实,那些真正在田里汗流浃背、苦累不堪地劳动着的人,大都看不出这个场景何美之有?而往往那些置身于“安全距离”之外、不受苦累危险威胁的人才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咂其中的美。这种说法是不是与十七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理论中的“安全感”有相合之处呢?

 

    意外之二:第一次走近白马人,了解到现在中国还有第五十七个民族的存在。 

    大约十年多前到九寨沟旅游,途中经过一个叫做“白马藏族”的寨子,村口悬着横幅,下车歇了一会,让游客买买村民摊上的小东西,不过没进去。好像听导游说白马藏民比较凶悍,不要去惹他们。这次在文县白水江宾馆听前台的女孩介绍说铁楼乡的白马风情寨子是文县特有的,值得一去。于是我们改变原先只去文县天池的行程安排,改为先去白马寨子看看。

 

http://s4/mw690/001Tf8qfzy78c1ZOlgL83&690

    因为去白马寨子,首先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上面已经提到的目睹了陇南山区秋收时的割稻场景。第二个意外收获就是第一次了解了白马人这个民族。

    我们刚出县城,在一个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姑娘招手想搭车。我当时的想法是:正好不知道怎么去白马寨子,这个姑娘肯定是当地人,带上她可以让她做向导,省得走冤枉路。姑娘姓陈,上车后一聊,知道她是铁楼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恰好派在白马风情寨担任游客接待的工作,现在正要赶去白马风情寨上班。真是“天上掉馅饼”,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啊!

    小陈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白马人的情况:白马人其实属于中国西部很古老的一个民族——氐族。车上同行的梅老师是历史老师,马上就想到了“五胡乱中华”中的一胡:氐人。对于南北朝时北方十六国的历史我是最搞不清楚的,只知道北朝民歌有《敕勒歌》、《木兰诗》什么的,还有“淝水之战”中吃了败仗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苻坚。现在才知道,原来苻坚称王的当时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非汉族政权——前秦,正是氐族人的政权。“淝水之战”历来被称为是“以弱胜强”典型战例,可见当时氐人政权已经强大到压过南方汉人的东晋政权了!然而历史上曾经如此煊赫强大的氐族,如今竟然衰落湮没到鲜有人知的地步,甚至连这个民族本身都等于消亡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白马人被国家归入藏族,称为“白马藏族”。其实白马人与藏族完全不相干,首先一条就是“不通婚”。http://s6/bmiddle/001Tf8qfzy78bpuc68Z65&690
 
    少数民族的归属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学术界对此有很多探讨,也有提出将氐族列为我国第57个民族的建议。在汉、藏民族的许多人看来,小小氐族的归顺、同化、消亡并不是个值得费脑筋考虑的事儿,国家对他们还不好吗?他们还想怎样?难不成还要闹独立吗?!而在一些氐人后裔心里,也许这却是一个涉及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的天大问题。元朝是不是中国?清朝是不是中国?台湾是不是中国?甚至蒙古是不是中国?琉球是不是中国?西伯利亚是不是中国?越南是不是中国?朝鲜半岛(高句丽)是不是中国?......你以为自己能说得清楚吗?也许是我想多了......

    

相关链接:http://zhaomu.blog.sohu.com/215960309.html

 

    小陈已经打电话告诉领导说自己接待了一群来自远方的游客,领导同意她搞好接待工作,不必急于赶到上班的地方去报到。于是,小陈带我们先到山上的“石门沟”去看看建在崖壁上的玻璃观光栈道。车子在狭窄的山路上不断攀登,一直开到玻璃栈道下面。

http://s8/mw690/001Tf8qfzy78ttSiDhd37&690
http://s13/mw690/001Tf8qfzy78ttSldZW8c&690

http://s5/mw690/001Tf8qfzy78bexTdtia4&690

http://s4/mw690/001Tf8qfzy78beChy5Jc3&690

 

http://s15/mw690/001Tf8qfzy78bcaK9zw2e&690      远处山腰曲折的土路就是我们从山外开进白马寨子的路,崖壁下是白马人居住的一个村落,屋脊中间安放着插有白公鸡羽毛的圆盘,屋脊两头往往还会立着两只白公鸡。这是白马人民居建筑的独特标志。
http://s16/mw690/001Tf8qfzy78beAxint2f&690
                                      中间扎着马尾辫的就是小陈

http://s2/mw690/001Tf8qfzy78dtK1OQF01&690

http://s1/mw690/001Tf8qfzy78dtMYVYA50&690

http://s1/mw690/001Tf8qfzy78beG05Tq20&690

悬崖绝壁上建造的玻璃栈桥。如此深山里平时会有多少游人来走?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也是绞尽了脑汁。

    参观了玻璃栈桥后,我们就来到下面著名的文县铁楼乡白马风情寨。

    小陈联系了一家白马人家解决我们的午餐:炒了几盘农家菜、每人下了一大碗面条。小陈她们乡政府派驻村里白马藏族风情展示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也在这家人家搭伙。

http://s16/mw690/001Tf8qfzy78duLg7xR3f&690

http://s13/mw690/001Tf8qfzy78dv2lT7S9c&690

 

   过饭,主人很客气地让我们到堂屋里一个类似北方大炕般的木榻上小憩。等到下午,小陈又领我们去参观了村里白马人民俗展览以及白马人历史文化陈列馆等。

http://s5/mw690/001Tf8qfzy78dy7c7cg24&690
                                                 注意看房顶屋脊上的白公鸡和公鸡羽毛
http://s11/mw690/001Tf8qfzy78beJLgiS2a&690

http://s4/mw690/001Tf8qfzy78beJ0Zmr33&690

 

http://s3/mw690/001Tf8qfzy78dvBeDUm82&690
                                 河边的白马人家——这样的高山上还有如此的湍流,真是难得。

http://s12/mw690/001Tf8qfzy78dx0o13Z5b&690

                                                                    图腾柱

http://s7/mw690/001Tf8qfzy78dwXYojs26&690


http://s12/mw690/001Tf8qfzy78dwsPTR11b&690
                                                 陈列馆门前白马人雕塑
http://s10/bmiddle/001Tf8qfzy78dx27C3v79&690

http://s1/mw690/001Tf8qfzy78dx3NBcI70&690

http://s11/mw690/001Tf8qfzy78dx4RlKa3a&690

    陈列馆面积不大,但中国范围内整个白马人族群居住地大概也就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寨子设立了白马人历史文化风俗陈列馆。白马人被归入藏族后,外面不了解的人会以为川西北的平武、九寨沟一带藏区的白马人才是正宗的,殊不知白马人(氐人)最早建国却是在甘肃陇南的武都。

    白马人在山上牧羊,城里人会不辞跑几十公里山路到白马寨子来吃烤全羊。烤全羊要预订,我们离开白马风情寨的时候,看见已经停了好几辆外面来的车,寨子里的人说都是来吃烤全羊的。我们下山的时候已近黄昏,还看见好几辆小车一路风尘地开上山来,里面的人大概也是来吃烤全羊的吧?

http://s13/mw690/001Tf8qfzy78beQMRKkcc&690

 

    女士们最感兴趣的节目还是穿了白马人色泽鲜艳的民族服装到村寨边开满格桑花的百花园中去拍照留影。

http://s2/mw690/001Tf8qfzy78dzfRsQN61&690

http://s13/mw690/001Tf8qfzy78qh3mZcMec&690

http://s15/mw690/001Tf8qfzy78beLjSV0fe&690

http://s1/mw690/001Tf8qfzy78beMDSX6f0&690


    意外之三:没想到这里还有个水平面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山天池,名气虽远不如浙江天目山天池(按:指在百度上搜索“天池”),而景色却要远超天目山天池。

    从文县县城到天池景区大约90公里左右路程。不知是处于旅游淡季的原因还是地处偏僻、名气不响的原因,去天池的游客好像不太多。公共交通似乎没有通往天池的,要去天池还必须自驾去,因为买了门票进了大门到达天池还要开车行驶很长一段上山路。天池旁边有一个不大的停车场,足见来的车辆不会太多。
http://s15/mw690/001Tf8qfzy78oM03Q4uce&690

http://s12/mw690/001Tf8qfzy78oLZOZXJcb&690

 

    环绕天池有步行小路,但一圈走下来需要好几个小时,而且还有一段上山路。我们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二是老人妇女的,怕也走不动。其实如果登到山上,从高处俯瞰湖面,一定能看到很美的风景、拍出很漂亮的照片。可惜我们中间并不都是那么发烧的,事后回想起来,觉得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毕竟来一次不容易。
http://s11/mw690/001Tf8qfzy78bgxeTJU5a&690

http://s8/mw690/001Tf8qfzy78bopfhwH07&690







http://s8/mw690/001Tf8qfzy78bovGxCf27&690

http://s16/mw690/001Tf8qfzy78bowTUkvdf&690
                                      哪里有好风景,哪里就有拍婚纱照的新人。

    从文县天池景区大门进去,还有一个景区:黄林沟国家森林公园。

    我们在天池边的农家乐吃过中饭,就下山去黄林沟。通往黄林沟的道路是一条既狭窄又高低不平的乱石子路。没走多远来到一个三叉路口,路口没有明显的指示标记,我们想当然地从左面那条看上去路况比较好一点的水泥路开进去。没想到路越开越窄,无法掉头,而且这是一条非常陡的上山路,30度左右的坡度,一路都是“Z”字形(不是“S”形哦),还好我刚一上坡,就赶紧换上了一档,否则就死定了(自动档除外)。一直开到山顶路的尽头,才有一小块平地可以让我们掉头。下山时,我一直挂在一档上,还要不停踩刹车,可以想见路该有多陡。

    总算拐上去黄林沟的路,一路上黄尘飞扬、颠簸不止,却没想到去黄林沟的车竟有那么多!其实黄林沟是个尚未开发好、目前无人管理的山沟,路况很差,风景也一般。如果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带好帐篷炊具深入山沟,那就另当别论了,应该能看到好风景,不过安全是没有保障的。   
http://s15/mw690/001Tf8qfzy78bw2ptRI8e&690

http://s5/mw690/001Tf8qfzy78cROatTu14&690

    意外之四:没想到文县竟然还是个盛产花椒的地方,这里的“大红袍”花椒据说远近闻名。同行的小潘、老宋都是喜欢吃花椒的,在县城里到处打听卖花椒的市场,最后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找到了。不过我不太习惯花椒的那种麻味。

http://s4/mw690/001Tf8qfzy78qjHRXndb3&690

    ........

    文县,这真是一个给我很多意外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