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绕口令《数数歌》
(2010-12-16 12:42: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例研析 |
活动背景:前天去了师父地方,观摩到了两节同材异构的教学活动——中班语言活动《数数歌》,对于同材异构这种形式,既觉得很新奇,也觉得很受益,一方面的确师父带领下的老师,环节更清晰,步骤更到位,如果没有这样的对比,是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感受的。另一方面也感觉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完美的活动,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普通的活动也有闪光点。回来后,根据自己对两个活动的感受,也进行了一点行为跟进。虽然这是一节中班语言活动,但是考虑到我班是大班新生班,幼儿基础薄弱的特点,仍然在自己的大班施教。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有兴趣学习《数数歌》
活动重点:理解掌握绕口令《数数歌》
活动难点:读准虎鹿猪兔鼠及sh、zh
活动准备:山林背景图、虎鹿猪兔鼠图片、绕口令句卡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
1、今天,我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玩一玩。(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结:有山、有草、有路、有洞,还有这么多的树,这么多树在一起用一个好听的词叫“林”。
二、学习绕口令
1、这么美丽的大森林,有一群小动物也想来玩一玩。(出示动物图片)它们是谁呢?你能有一个字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了解动物排列顺序:它们想去森林里玩,但是有一个条件,它们必须从大到小排好队去,谁能给它们排排队。
3、学习难点句“虎鹿猪兔鼠”: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4、学习最后两句:她们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幼儿跟念“1、2、3、4、5,虎、鹿、猪、兔、鼠”
5、了解动物与生活地点的对应关系:小动物们要去大森林里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6、教师藏完图,请你找一找,它们藏到哪里去了?
7、幼儿找到第一只小动物后,教师出示句卡并范读此句。幼儿跟念一遍。
8、幼儿找出剩余的动物,并仿编此句式,教师出示图示,幼儿跟念一遍。
五、完整学习、掌握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读,并介绍绕口令的名称。
2、幼儿跟读一遍。
3、教师年前半句,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并交换进行一次。
4、男女分组朗读。
5、幼儿独立看图念绕口令。
6、支架撤离:你已经记住了那一句。(教师撤去句卡,幼儿朗读一遍,直至完全撤出。)
六、了解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加速朗读:听听我念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尝试跟节拍朗读
3、你念快了有什么感觉
4、总结:这种读快了,舌头好像会打结的儿歌叫做绕口令。但是只要小朋友回去多练习,也能像老师一样念的很快,你还可以和小朋友比一比谁念得快。
反思:总体来说,虽然是中班的活动,但是大班的小朋友也很感兴趣,很喜欢念。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在幼儿仿编的时候,起初孩子们会说成“山中有一只老虎”或“路里有只猪”。
策略1:我请幼儿数数“山里有一只老虎”有几个字,我们已学的有几个字,有什么办法把这句变得和我这句一样短。
策略2:我先请幼儿理解“里”的意思,明白路的里面有只猪是违背常理的,引导幼儿学习词语“路边”然后请幼儿观察已出示的句卡纵向观察,明白用“一”比“有”更合适。
2、在完整朗诵,熟悉绕口令的这个环节,起初幼儿很喜欢把所有的方位词都用“里”表示,“一”也很容易说成“有”。
策略:教师强调,用指认句卡和跟读的方法。在这里想请师父指点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3、在支架撤离的适合,幼儿的挑战兴趣非常浓,有一位孩子说:“全都会了,都拿掉好了。”当时我并没有理会该孩子,而是让其他孩子来选择撤离的句卡。
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他来尝试一下,允许孩子失败呢?
4、当老师加速念绕口令之后,个别孩子反应“我也行”,于是我顺势与幼儿比了起来,但结果是许多幼儿都想和老师比一比,还有的干脆自己在底下比了起来,场面有点兴奋过度了。
反思:不知道是喜是忧,幼儿有继续学习的兴趣,但是真的有点兴奋过度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