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纪录片的特点

分类: 知识分享 |
轻小性
体量轻小是微纪录片的显在特征,也是纪录片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需求的调整和转变。关于微纪录片的长度,学界业界的看法并未统一,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插旗》仅有4分18秒,而凤凰视频纪录片奖的最佳微纪录片《花朵》则有29分钟。维基百科关于纪录短片的时长认定是40分钟以下,而关于微纪录片(即MINI DOCUMENTARY)的时长认定则是2-25分钟。目前以微纪录片名之的纪录片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以25分钟为上限;同时,1分多钟的超微纪录片大量涌现。1-25分钟的时长有弹性的包容度,对于纪录短片来说方显其微,也比较适合其网络传播的传受途径。
http://s8/mw690/674174fagx6DugdVWyr47&690
单义性
对纪录片来说,时间的力量主要体现在长时跟拍中素材的累积以及事情自然变化的时间力量。微纪录片篇幅的限制使纪录的时间性受限,但同时,也成就了其单一主题的特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单一主题,微纪录片的单义性更符合现代快节奏的受众信息需求习惯,其短平快的风格简洁明了,受众接受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http://s2/mw690/674174fagx6DuggaOrL31&690
大众性
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纪录片彻底颠覆了一群精英拍给另一群精英看的历史,而微纪录片的广泛参与性更使纪录片真正从小众走向大众。草根原创,参与者众多;创作者、观众传受一体,充分互动。而定制微纪录片,则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主题和议题,并启动议程设置。微纪录片成就新媒体时代又一大众狂欢的辉煌图景。
http://s7/mw690/674174fagx6DughmSmGb6&690
当下性
因其体量轻小,微纪录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敏捷,可以迅速完成对其的关注与记录,而制作者的草根性也使其区别于传统媒体而形成对当下的个性表达。从一定程度来看,微纪录片甚至可以成为现实话题的轻骑兵。即便是历史题材,微纪录片也着眼于从当下切入。“在《故宫100》的影像叙事中,故宫不再是与现实割裂开的、封闭的博物馆,而是犹如一部往返于历史与现实的穿梭机,透过‘看得见’的建筑和痕迹,呈现‘看不见’的文化联想和历史脉络。”(更多分享关注金色号角 www.golda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