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激励自我  发展自我》教学设计

(2012-12-21 16:08:16)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激励自我  发展自我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    郑志军

 指导教师孔萍:郑老师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新颖灵活,板块为主,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值得分享!

省级专家林家武:一篇非常优秀的教学设计,推荐给大家分享。设计的六大板块“花季风景、畅所欲言、红丝带行动、盘点收获、心灵导航、回归生活”,遵循了学生的生活逻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很好的体现了新的课程观要求: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2、能力: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妥善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提高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能力。

3、知识:学会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

二、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青春的喜悦,体验成长的烦恼,享受生命赋予的珍贵礼物。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本课共分为六大板块:花季风景、畅所欲言、红丝带行动、盘点收获、心灵导航、回归生活。在设计上通过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适时、恰当地诱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训练,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1)第一步:【播放歌曲,导入活动】 

播放《十六岁的花季》歌曲:

吹着自在的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

一千次的重复潇洒,把寂寞当作调料。

外面的天空好狭小,我的理想比天高。

外面的世界很宽阔,我什么都想知道。

在这多彩的季节里,编首歌唱给自己。

寻个梦感受心情,其实一切都很朦胧。

拥抱那朝阳,让希望飘扬!

教师引入:如歌中所唱的,同学们正处在多彩的季节里,青春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进入多彩的青春期,既有成长的喜悦,又有成长的烦恼。

2)第二步:【创设情境,自主感悟】

第一板块:花季风景

课件出示:小明的成长日记

我长大了,渴望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可是爸爸妈妈过多地干预,让我厌烦,我内心也想和爸爸妈妈平等的交谈、与同学友好交往,但又不愿主动接近他们,许多心事不知向谁倾诉,而且经常为一点儿小事而冲动也时常为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烦恼。近来,我常常喜欢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想引起他们的注意,对我产生好感,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分心。我想努力控制自己,却又做不到。不知这是怎么了!我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了!

说一说:小明都遇到了哪些烦恼? 这样下去会给带来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略)小明渴望独立,但爸爸妈妈对他生活的干预让他很烦恼,想和爸爸妈妈平等的交谈却有不愿意采取主动,这让他很矛盾。这样下去会影响小明的健康成长……小明想与同学友好交往,但又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交往,自我封闭。如果小明不及时排解自己的烦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小明的身心健康,形成孤僻的性格……,等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小明的确有很多烦心事。这种想法给他的身体健康、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进入青春期心理充满了许多矛盾,就像同学们在小明身上发现的渴望独立于现实以来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力求理解的矛盾等。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其实同学们和小明一样正处在青春期,这一时期情绪表现极不稳定,既会为一时的成功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畅所欲言,说说你的烦心事……

(四人为一小组交流)

第二板块:畅所欲言

课件出示:畅所欲言——说说你的烦心事

学生甲:爸爸妈妈总是疑神疑鬼,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一定追问到底,是谁?为什么给我打电话?我很反感……

学生乙: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因为一些小事就不开心,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问起来,又特别烦,不愿意跟父母讲,总感觉父母在监视我……

学生丙:最近我总是与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就翻脸,我总感觉没人能够理解我,我很烦恼……

学生丁:这一段时间,在女同学面前我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像一些可笑的问题,比如说我的样子帅不帅,他们对我的印象是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的烦恼还真不少,,伴着烦恼而来的就是一些消极情绪,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那我们能不能尝试着去克服这些烦恼,让我们的青春更亮丽,更多彩呢?

我们以四认为一小组,展开你的想象,放飞你的智慧,给心灵松绑。

第三板块:红丝带行动

课件出示:给心灵松绑

   小小经验交流会——我这样消除心理烦恼……

学生甲:过去我总是自我封闭,把所有的喜悦和烦恼统统装进日记,后来我发现日记的容量太小,装不下我的心灵,日记也过于封闭,照不进明媚的阳光。于是我尝试着打开心扉,主动把自己的喜悦或烦恼告诉爸爸妈妈和同学。结果发现,我的喜悦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

学生乙: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一次我和朋友小玲闹了点小矛盾,我们都很不开心,回到家父母问起我为什么不高兴,我便一股脑的向父母倾吐了不快,爸爸开导我让我明白了朋友之间最珍贵的就是理解和宽容。我当天晚上就给小玲打了电话,我们和好了,当时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教师总结:每个人在青春期的发展历程中,都要不同程度地经历“成长的烦恼”当这些烦恼和苦闷出现时,我们应敞开心扉,多沟通,多交流,寻求指导和帮助。正如刚才两位同学所说,交流、沟通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分享快乐,调节情绪,排解烦恼。

学生丙: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会自己安慰自己,自己鼓励自己,比如对自己说一些“我应该冷静”“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我相信生活充满阳光”等等。

学生丁:我在烦闷的时候,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比如说打打篮球,跑跑步,让自己出一身汗,这样心情会比较好,而且还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学生戊:当我与父母或者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让自己冷静下来,站在对方对的立场上想一想,这样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自己也会快了许多的。

教师总结: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是一道坚固的闸门,让情绪听从理智的指挥,心情才能变的愉悦起来。当烦恼袭来的时候,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理智应对,有效控制,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容貌一般可以因自信而美丽,长相平常可以因学识和能力而美丽,外表普通可以因高雅而美丽,在我们认识了潘长江、葛优等以后,大家一定知道了以内补外,扬长避短,可以使我们变得可爱,我们会因为可爱而美丽。

  第三步:【盘点收获,回归生活】

第四板块:盘点收获

课件出示: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调节情绪、排解烦恼;提高自控能力;不断丰富自我。

教师总结: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源,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把光和温暖无私地奉献。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

第五板块:心灵导航

诵读小诗,领悟主题,内化心灵

沮丧时,你引吭高歌;悲伤时,你开怀大笑;

痛苦时,你加倍学习;恐惧时,你勇往直前。

你调节自己的情绪,你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人士。

第六板块:回归生活

青春日记:把你今天的收获以日记形式告知小明,帮助他克服烦恼,快乐成长。

教师总结:青春期是人生春天,孕育着理想,孕育着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悦纳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克服青春期烦恼。愿你们热情地拥抱那朝阳,让希望飘扬!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颖灵活,板块为主,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以会谈、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治、问题分析等活动为手段,视听一体、图文并茂,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探究欲望、刺激思维方式、提高鉴赏的能力;用丰富典型的事例,情景创设贴近生活;诱导式教育,比如:“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烦心事以及“经验交流会”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自助过程,让学生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投入达到了自我教育。在这种自助活动中,学生可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目的,找到如何提高完善自我的方向,即从别人那里获得心理启发和支持,内化并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学生还能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了解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并收获了成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而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各板块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真正让学生从自主性活动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成了新课标的实践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