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课堂-教学组织

(2017-09-26 23:15:0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一、教学组织及其特点
    1.教学组织的方法: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和模式,来完成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和程序。
    2.教学组织的特点:特殊的师生互动,特殊的时空安排,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而教学目标、内容、媒体、手段等因素在教学中各具独特的作用。
    3.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综合化,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特点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班、课、时三个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时间和空间看,课堂教学都是培养人才的有效、经济的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受教育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班级授课组织的具体形式:全班上课 ,班内分组上课,班内个别教学。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课内探究及课外拓展活动,作业布置、批改和指导。
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思想特点和个性特征。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应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效果优异。
五、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一堂课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综合课(混合课)是一堂课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的教学任务。
六、课的结构形式
    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及其安排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类型不同,其结构也不同。综合课的一般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内外作业。
七、条目式教案的基本结构
    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八个方面:课题名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八、怎样组织科学课堂教学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在科学课堂中,缺少这种保障。小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他们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
    如:乱说话、乱下位、左顾右盼、高声喧哗,你讲你的课、他说他的话、做自己的事、小动作不断,讨论时热热闹闹、做实验时乱七八糟。教学任务不能落实,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因此,维持好课堂秩序就摆在了每一位老师的面前。
    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做到课堂秩序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1、明确课堂纪律,落实课堂常规
    给小学生上课,一般是七分管理,三分教学。
    科学课不同于其它课,重在探究和实验。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课堂秩序经常出现混乱。
    有人说,会上课的像演讲,不会上课的都是打囔囔。这正是对科学课堂情境的真实写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也没法上好科学课,更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提供四种方法供参考:
    制定和实施课堂纪律: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周科学课,首先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规章制度》、《学科课堂纪律》等,使学生知道上课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能说话,什么时候不能说话;什么时候能下位,什么时候不能下位等。
    然后根据本班情况制定课堂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和验证,这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事先制定的制度和要求,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能“心慈手软”。即使有的制度不够合理,在修改之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尊严。除老师当执行纪律的“裁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特别是班干部、课代表等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充分:包括演示材料和分组材料;根据班级人数和实验材料适当分组,明确组长、组员、记录员及其责任。有利于组织教学、掌控课堂纪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适时发放实验材料:发放实验材料,是实验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根源。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手,遇到新奇的实验材料都想提前抢着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所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发放实验材料,是控制课堂纪律和上好科学课的关键。
    奖罚分明: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不良做法,也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要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赞扬或奖励,违反规矩要承担什么责任和处理。
    2、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起,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下面提供四个方法:
    抓好每节课的三个时间关键点: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上课到中间,有的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牺牲一会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起学习热情。最后几分钟,教师就不要再讲课了,更不能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到困乏,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运用鼓励性语言加强纪律,用好评价激励和导向功能。
    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请大家给予掌声。”榜样评价法:“这个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的同学也能这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就全对了!”等,使学生在赞赏中领略成功的自豪感。
    对违犯纪律的学生要灵活对待,把握好轻重缓急。
    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暗示提醒。如,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走到他身旁使其收敛,或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暗示;如果学生违纪影响较大,可突然终止讲课,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威严的目光告诫,或把全班学生目光引到他身上。对不服管教的学生,为了不影响全班上课,教师可用冷处理的方法,课后再用多种教育方式感化。
    处理好偶发事件,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的师生双边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加之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是难免的。因此,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要反应迅速,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3、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授课吸引力
    一节课35-40分钟,只凭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怠慢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授课的吸引力、幽默感,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呢?
    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厌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而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和幽默的方式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多媒体能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让学生感知遥远的世界。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这一单元时,仅凭课本中的图文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本单元的内容远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网上资料搜集,使学生能利用媒体看到世界上历代科学家探索宇宙的感人事迹与人物相貌。借助视频看到我国神舟五号、天宫一号等发射场面。
    优化教学资源,创新设计理念。提高学生关注度和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
九、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几点看法
    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要上好科学实验课应做到:实验前四个明确;实验材料因地制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
    1、实验前四个“明确”:明确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方法,明确观察任务,明确信息结果。
    2、实验材料因地制宜:实验材料需要实验室内部的,也需要实验室外面的,还需要自制教具和课件等。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探究性实验,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探究。
    4、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四是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