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斯洛健康人格模式介绍[二]马斯洛的健康人格观

(2010-04-26 12:33:47)
标签:

宗教

高峰体验

道德行为

马斯洛

健康人格

创富心理学

健康

分类: 张烨【心理分析研究】专区

马斯洛用“自我实现者”这个概念描述健康人格,所谓自我实现者(self-actualizing people)是指完全使用并且开发了自身天赋、能力和潜能的人,而且这些人做着他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事。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一种过程而非一个结果,而且他认为自我实现者通常是中年以上的人。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中,他十分细致地概括了自我实现者的特点,它们包括:
  一、能准确而客观地知觉现实
   自我实现者有良好的现实知觉,他们能如实地看待世界,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或者愿望去看世界(为了说明这点,马斯洛特别引用了一个人的说法:说他们具有“纯净的眼睛”)。由于自我实现者在感知上所具有的客观性,使他们在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以及作出判断和推理方面有更多的优势。
  不仅如此,由于具有客观感知现实的能力,自我实现者比一般人更能容忍不确定性。会对一般人构成不安全感甚至折磨的混乱、含糊、不肯定、不确定以及怀疑等却往往会成为自我实现者创造的源泉。
当然,没有人能够保证100%的客观。由于个人的局限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必然现象。但是,自我实现者能够较大限度地超越个人局限并客观感知现实。
  不够健康的人常常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因而在适应现实中就难免遇到许多问题。例如我们常听有人这样说:“他不应该……”、“他应该……”、“这事怎么会这样?……”、“他怎么能这样对我?……”等说法,这就是在按照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客观现实看世界了,以这样的态度看世界,心情还怎么可能好?
   二、能接纳自然、自己和他人
  指自我实现者能坦然接受自己、自然和他人的天性、优点或缺点,他们能与之泰然相处。他们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或感觉内疚与不安,他们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他们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或问题。因此,他们从容而自在地生活,并且很少使用防御机制。
  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马斯洛的这个观点,那就是,自我实现者充分理解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他们坦然地以健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也理解他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他们理解人性的弱点,如果有必要,他们会努力调节自己的弱点,但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弱点或者缺点而自责到无法自拔的状态。
弗洛伊德告诉过我们,人在感觉焦虑时就会启动自己的防御机制。而一个自我接纳的人因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因而其三我冲突比较少,由此而产生的焦虑相应也较少,因此,就很少需要调动防御机制。
而缺乏心理健康的人常常为自己的需要更为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感觉内疚和羞愧,他们常常在“狠斗‘私’字一闪念”中丧失活动与能力。他们苛求自己也苛求他人,为自己的弱点焦虑,也为他人的问题烦恼。他们常常要靠防御机制缓解焦虑,久而久之,严重的就产生了心理疾患。
    三、自发、坦率、真实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行为的特征是坦率、自然,很少做作,他们有相对自主的、独特的、不遵从惯例的道德准则。自我实现者能自然而单纯地表现自己,他们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们不掩饰自己,不按别人的愿望行事,他们同样真诚地对待他人。
  “自发、坦率、真实”是自我接纳的产物或者说是标志。而缺乏心理健康的人难以正视自己的感受,他们常常歪曲自己的情感,羞于正视并承认它,更无法自然表露自己的感受。
这里有一点需要澄清,说到“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不掩饰自己”,这不等于说话不讲方法。所谓“刀子嘴,豆腐心”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一个人如果真有对人的关怀,他就会很注意不出口伤人。大家都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古训,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马斯洛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自我实现者为了不让别人难堪或为了避免给别人造成伤害,对别人的观点常常会善意地表示理解,他们只在原则问题上坚持自己。
所以,一个追求心理健康的人要学会用得体的方式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里给大家几个参考句式:
(1)“你的话有道理,但是,我的观点和你的不太一样,我的观点是:……”;
(2)“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我的看法是……”;
(3)“我知道你当时那样做肯定有你的理由,但是,我也想让你知道我现在的看法……”。
   四、以问题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通常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上。因为自我实现者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同一性问题,加之他们所具有的自我接纳和实现倾向,使他们不仅很少产生内心冲突很少而且具有高度的自我和谐,这使他们有可能把精力更多地用在解决问题上。
自我实现者致力于一些能够发挥他们潜能的工作。他们不只是为谋生而工作,工作使他们快乐,工作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可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所以,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热情献身于自己的工作。他们巧妙地把谋生与实现自我融合为一,因此,即使他们不再需要靠自己的工作谋生,他们仍以努力工作为快乐。对他们而言,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生活和发现自我的过程。
此外,所以会以问题为中心,还因为自我实现者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常常带着一种使命感,一种“我是为……而生”的感觉,因此,工作之于他们就成为实现生命的重要方式了。
有时候,青年学生会面临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的问题,有一种方法也许可以使我们了解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将来找工作时尽可能找自己喜欢或者有兴趣的事,因为那往往是一个人的优势潜能所在,那样的话,做工作的过程就会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一个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过程,而成功则往往会成为其必然的副产品。
当然,如果我们没有条件在大学毕业时立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且短期内又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那么,就要努力学着去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同时不放弃寻找自己喜欢的事。
五、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和感情是自我定向的,他们依赖自己而不是他人以获得安全和满足感。他们具有更多的自由意志。他们并非有意要回避别人,他们只是因为更关注问题、更愿意自我管理而显得喜欢独处。
  此外,自我实现者对独处的需要也与其生产性特点有关,因为是生产性人,所以,他们也需要独处来实现自己的生产性。
   缺乏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有较多的依赖,不仅仅在物质上而且在情感上,他们都倾向于依赖他人。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对周围人的评价、意见、指导的依赖上,而且表现在他们对广播、电视、报纸、广告、推销等的轻信和服从上。
   对这样的人而言,独处是一种威胁,是一种危险,甚至是一种灾难。
   六、自主性
自我实现者有自己的信念与人生目标,他们能有效抵制环境、社会、潮流的影响。
有必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环境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环境保护不是一个概念,此处的环境是指一个人所处的具体的、有限的空间。
  由于自我实现者是受存在动机而非缺失性动机的支配,因此,物理环境或人文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都十分小,换言之,他们对环境缺乏一般人所有的敏感,他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好坏常常是视而不见的具体说就是,他们独立于他们的环境,不受所谓尊重、地位、报答、称赞、归属、金钱、名望、人际关系等需要的影响,他们的满足来自于自身内部,他们独立于环境,可以不受环境影响而自主生存。像简陋的生活条件、别人的误解,丢工作、失恋等等都不会压倒他们,而只会激发他们调动自主发挥的能力积极主动处理问题的潜能。
  七、他们显示出永不衰退的鉴赏力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他们精神饱满地地对许多人生经验都保持常有常新的愉快体验。日出、日落、孩子、音乐、美餐,这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经历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永不衰退的美感体验,使他们感觉快乐、惊喜、兴奋、好奇、狂喜甚至敬畏。
  尽管他们在对美的欣赏上有区别,如有的人喜欢大自然,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爱孩子,但他们从中得到的喜悦、鼓舞和力量却是一样的。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比一般人更能享受生命,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痛苦、担忧和困难,而是因为他们更能超越日常生活,他们更善于欣赏,他们对世间的美好更敏感、更有兴趣;也因为他们很少感觉焦虑和害怕,很少被厌倦、绝望、羞愧和缺乏目的这样的情绪所困扰,他们在情绪上更自信并且也更放松。
   马斯洛在介绍了他的研究发现后,还特别感慨地说到:“我越来越相信对自身幸福的熟视无睹是人类罪恶、痛苦以及悲剧的最重要的非邪恶的起因之一。我们轻视那些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用身边的无价之宝去换取一文不值的东西,从而留下无尽的懊恼、悔恨和自暴自弃。” (马斯洛著,1954,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p192,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马斯洛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具备“永不衰退的鉴赏力”,那么,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将充满阳光和幸福,我们还会以感激、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与事,会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懂得以敬畏的心爱这个世界,懂得努力回报世界以美好,那样的话,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会引起痛苦的种种劣迹甚至悲剧。
说到世界,可能大家会觉得太大,其实马斯洛的观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欣赏力,比如,我们身边有哪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幸福?和平、大学、健康、父母、老师、朋友、熟人、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等等,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没有感受,那么,他的个人生活就不仅仅是会乏味的问题,他的整个生活质量,整个个人成长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八、神秘的或高峰的体验
    所谓高峰体验(peak or mystic experiences.),是指一种强烈、漫无边际、气势磅博的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感,入迷、极乐、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空感的体验;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体验。处在高峰体验中的人,会体验到强烈的力量、信心和勇气,使他感觉他能做成所有的事,达到他想达到的所有目标。
    马斯洛认为人在高峰体验时有最高程度的同一性,最接近他们真实的自我,故这一时刻也是自我证实的时刻。
不仅如此,高峰体验能释放一个人的创造力,使人产生价值感和意义感,它还能使人从更积极的方面看待自己与环境。从治疗角度看,达到高峰体验还有可能缓解甚至消除症状。如有的人陷在个人情感中无法自拔,但在见到大海、高山这些大自然景观或令人感动的人文景观后产生高峰体验,从此走出抑郁与悲伤。
我们在心理教育的实践中还发现,高峰体验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这一是因为它有后效,可以让一个人的好情绪延长较长的时间;二是因为高峰体验会激发出人的许多力量甚至潜能;三则是因为它有激发行为动机的重要作用;最后,高峰体验本身就可以被视做是短暂的自我实现状态。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不期而至的,但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峰体验也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我们就可以经常为自己创造出高峰体验,例如旅游、读书、看电影、听音乐、交友、看球、打球、听讲座、成功完成某个计划等等都是很容易引发这种体验的。当然,如果一个人有信念、有追求,那他就更容易经常与这种神秘而又激动人心的体验相遇了。
    九、有社会兴趣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同情和爱的感情,他们以天下一家的胸怀热爱人,能迅速理解和宽恕他人的过失,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兴趣,对人的命运充满了关注,并致力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这个世界存在着很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作为自然人,人本应该生而平等,但是,不幸的是,作为社会人,人却是生而不平等的。也正因此,同坐在一个教室的同学,却可能有着差异极其悬殊的奋斗经历。所以,从社会兴趣的角度看,天生环境优越的人是应该以某种方式补偿天生环境恶劣的人的。最低限度,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不当行为增加社会的不公正。
就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果我们对建设社会公正和建设美好社会缺乏兴趣,如果我们对社会不公正问题不敏感,如果我们对人的命运缺乏关注,我们是很难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的。
    十、人际关系广泛而深刻
    自我实现者具有很强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但他们却只和很少数的人建立很深的关系。他们对他人的爱是无私的,对他们来说,提供爱和接受爱是一样重要的。由于无私,他们对爱没有依赖性,因此不会有担心和猜忌等体验。
   此外,能有广泛的人际关系是因为自我实现者尊重并且关心人,而“只和很少数的人建立很深的关系”则是因为他们需要留出让自己成长的时间。
   缺乏心理健康的人对爱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会时常体验不安、担心、猜疑等情绪,其人际关系也常常受到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甚至腐蚀。
   十一、具备民主的性格结构
   自我实现者对人有强烈而深刻的情感,具有普天之下皆兄弟的博大情怀。他们对人不存偏见,他们一视同仁并且友好尊重地看待不同阶层、种族、宗教、教育水平、国家或肤色的人。自我实现者不存在种族或者宗教偏见。
说到民主,美国哲学家杜威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解释:所谓民主就是不仅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利而且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如果用这个定义去衡量,那么,那些以各种名义为由去干涉、包办甚至控制他人事务的人或者事都是违反民主的。正因此,自我实现者因为尊重别人的权利而选择的独处或如帕尔斯所说的“不对他人负责”,其实都是其民主精神的体现。
   十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者是有创造性和发明才能的,他们的创新精神反映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这与他们较少依附社会有关,也与他们更具自然性和自发性有关。
   马斯洛特别指出,创造性并不只是以著书、作曲或者发明等形式表现,而是指在任何工作上都可能有的创新,如富有创造力的鞋匠、木匠、职员等。
从操作上看,可以培养创造性的最好的方式是:练习“一题多解”,心理学上有个术语,称此为:“头脑风暴”,是形象形容我们在一题多解时恰如大自然在出现风暴时所调动起的一切力量。
“一题多解”里的“题”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的问题,如学习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成长问题等等。
  十三、具有很强的道德感
    自我实现者有十分明确而一致的伦理和道德标准,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他们都坚持这些原则。他们反对为了目标而不择手段。
马斯洛认为科学和心理学应该研究价值问题,他的观点是,人类需要一种哲学或者说有价值体系的生活,这就如同人类需要阳光和爱。
马斯洛在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坚持让手段从属目的,换言之,自我实现者不会用不道德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坚持以正当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标。
    对此,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曾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基督教的道德学家认为,虽然道德行为的后果一般都是好的,但却比不上道德行为的本身那样地好,道德行为之为人重视乃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因为它们的效果。” (罗素,1955)(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p232,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青年学生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容易急功近利,并常常以“只要动机是好的,就可以不择手段”这样的话自我安慰,但问题是,不道德的手段是会腐蚀高尚的目标的,这就是道德行为本身所以重要的原因所在。此外,我们在前面讨论过恶是机能自主的,一个人在为了实现目标时如果为了权益之计而使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一定时候,他想重新采用正当的方法也不太有可能了,因为恶一旦被唤醒,就不那么容易停下来,人也就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境地,而人的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用干干净净的方式去争取干干净净的成功,这是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底线伦理之一。
在心理治疗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道德感有很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在理论上这可以追溯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因为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具备了强大的良知系统,当人做了符合道德的事时,他的自尊需要会得到满足,他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也会增加,除此之外,他还会有幸福感的体验,而这都是非常有助于人的心理保健的。
此外,自我实现者很注重体验追求的过程,他们在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幸福感与他们在实现目标时所体验的幸福感是一样的,这也是他们能坚持使用道德的方法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学会体验追求过程的快乐,那么,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持自己,使自己具有更多的定力。
十四、富有幽默感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者的幽默与一般人的自嘲或者玩笑是完全不同的,自我实现者的幽默是富于哲理性的,是有教益和有创见的,因此,他们的幽默是很有感染力的。
幽默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也是一种很健康的心态。能够发出真正幽默的人通常都是自信的、放松的、有安全感又有智慧的成熟的人。
尽管在幽默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是,比较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比一个缺乏健康的人更具有幽默的能力智慧。
那些总是绷得很紧的人,总是无法理解幽默的人是被他们的紧张、焦虑、自卑和强烈的不安全感所笼罩,以至于丧失了笑对生活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
    以上结合实例介绍了马斯洛有关自我实现者的特征的发现。马斯洛还指出,自我实现者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们只是比其他人更接近完善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