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纪行(六)——社稷祈丰谷,牌楼有美名

标签:
开平纪行漩溪里赤坎里门牌楼里名 |
分类: 大千世界·游记 |
一、牌楼美名
走进赤坎的每个自然村,村口都有一座牌楼。牌楼大多比较简单,为“一间二柱”、“三间四柱”式。牌楼的坊额都题有一个比较雅致的名字,叫“某某里”。上图为南楼村漩溪里村口牌楼,下图余庆里的牌楼,都是三间四柱式。
下图:雁西村的雁新里里门牌楼
牌楼一般中间过车,两侧间走人。要是一间二柱式的,那就只有中间门,人车马都一样通行。如下图联安里牌楼。
永坚村的联兴里牌楼
但也有些里门是建在村头路边,有些还有门槛。这种牌楼下就不走人了,更不能行车,它只是一个象征。如下图伦溪里的里门。
龙冈里的里门
两侧的立柱上则会写有与里名寓意一致的门联,门联上下联的头一个字连读往往是里名的名字——也就是藏头联,虽然许多里名的两个字词性不同,但都会勉强嵌合做上门联——这是必须的。比如下图旋龙里的门联,对仗就比较勉强。
但下图虾塘村的牌楼门联就做得比较好:蝦遨五湖腾龙越锦添百福,塘滙四海飞凤朝阳纳千祥。
建造里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集体行为方式,在赤坎及其周边地区颇为盛行。但也有把牌楼建成牌坊式的,如下图漩溪里村后老牌楼。牌坊和牌楼的区别主要在:牌楼有顶,而牌坊是没有顶的,只有梁(枋)和柱。
说到“里”,我们自然会想到里程,心里会有一个长度的概念。我们也会想到“故里”、“街坊”的概念,古代所谓“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在乡里,当然这里的“里”就是自然“村”,即村里。
“里,居也。”——《说文》,“里,邑也。”——《尔雅》。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撰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在中国的内陆省份,这种现象很少看到。可见,在南粤,中华文化古老的传统方式在此得以延续、保留,并有所发挥。
乡村的“里”与城市的“里”是有区别的。虽然后者也是来自于前者,但现在多含有街道、小区的意味,行政上则隶属于居委会。
“村”这个词现在则容易被混淆,既有行政村,下辖许多自然村(组),又有自然村落的意思。自然村在行政上一般也会分为一到几个村民小组,这样便于管理。但“里”,则只是自然村,在这里,“里”大多与自然“村”、甚至与“社”叠合。如下图大树厦村,又名“中和社”。
在普通老百姓口中,他们称呼自己的村落一般不习惯用“组”这个词,他们会直接说出自己村落的名字(后面不带村、组字样),或说是“某某里”的。
即便是少数村里没有建牌楼的,也会有个“里屋”或“社屋(社楼)”,这是村里开会议事的地方。
在赤坎,司徒和关姓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两大族裔,有些聚族而居的自然村基本无外姓人,这样,他们意义中的“里”基本就是“族里”了,看本文第三部分的捐款碑刻就可以理解了。
二、社稷福祉
当地农民,普遍有崇拜社稷神的现象,希望土地丰收,赐福与村里人家。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由村里集体建造神坛祭祀社稷神,许多村口都有社稷神坛,有的设在村头的风水林下或旁边。有的还有设有“大将”神位,如龙冈里里门边就设有“大将神位”。
所以,有些村口的牌楼名字也直接叫“某某社”而不是称“里”。
如下图的横溪西社
也有里名外同时也叫“某某社”的——如麦屋村(请参阅《开平纪行(五)——东里长春景, 社楼不夜天》)叫“龙盛社”。这样,在一些自然村会有宗族祠堂、“社屋”(社楼)、“里屋”和“村组办公室”同在的现象。
下图:大蓢村松兴社,这个自然村是陈姓族群村落。
下图兴贤里,楼名叫“聚谊楼”,说明不会带有行政意义,只是纯粹乡里乡亲聚会议家事的 地方。
给“社”一个百度——
1.某些集体组织:如诗~、报~、通讯~、合作~、集会结~。
2.某些服务性单位:茶~、旅~、旅行~。
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秋~、~日、~稷。
4.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commune]。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
5.集体性组织;团体。
那么,这里的“社”应该是上面3、4、5的组合,不可言说,但意思很明朗了——它不是公社,而是一个崇拜社稷之神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自然村落的集体社团。
三、村里仁风
赤坎地区是著名侨乡。就是目前,有许多人侨居海外,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地。有的已经移民,有的则是暂时在外打拼。虽然长期在外,但仍然时刻关心关注家乡建设,特别是对本村 本里的各项公益事业都非常踊跃捐款捐物、慷慨解囊。所以,你要是走进各个自然村里,在村头都会有许多碑刻,记录着各家各户的捐款情况,其中不乏海外人士。有的是单独树碑立传,有的则是 将碑刻镶嵌在牌楼的墙柱上。有些村里这种碑刻有许多块,讲述着乡亲的多次美德善行。
下图:莲蓬村关姓修村道捐款芳名碑刻
下图:龙兴里(关姓) 建门楼、修村场捐款芳名石刻
下图:虾塘村(关姓)修建村道和花池捐款名录
雁新里(司徒)村容美化捐款碑刻
下图:雁湖里(司徒)2007年基建工程捐款芳名碑刻
下图:雁湖里2000年修建村水泥大道捐款芳名碑刻
下图:深塘村(司徒)修建闸关(门楼)围墙捐款名录
下面3张图为兴贤里(司徒)修建牌楼和村道捐款碑刻
南楼村漩溪里(司徒),修建牌楼、村道捐款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