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鲁迅

(2017-03-19 19:55:18)
标签:

再读鲁迅

毛诗品物图考

分类: 语言文字·诗歌

再读鲁迅

http://s6/mw690/001TdKcjzy79D9uq0exb5&690

最近有点清闲,找来《鲁迅作品精选》读读。

但要读鲁迅的作品很不容易,非得静下心来不可。就像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很容易读进去,《战争与和平》不同。但仔细读完,你会被他深深打动!读鲁迅也是的。读读其他的小说或文学作品,稍微通俗一点的都可以随便翻翻,但要是读鲁迅你要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哪怕你比较认真的读了,翻过几页你会好像什么都没看一样。所以说,读鲁迅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读仔细品味,这样才会发觉你能与鲁迅有点对话的感觉。当然和鲁迅对话我不敢,大师太伟大了,我们只能仰视。

好久没有读过鲁迅了!

我是喜欢鲁迅的,尤其在八十年代。那时候的语文课本特别是初高中或是大学语文里,每学期都会有两到三篇鲁迅的文章,有小说有杂文,也有散文和散文诗。但任凭我们怎么去努力学习和背诵鲁迅的文章,我们很多人根本就不懂鲁迅也不懂他的作品,或者只是知道了解一点皮毛就不错了,许多人更是像看天书一样。从现在的角度和观点看来,那时候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程度,真的是要求过高了。当然,或许那时候是政治需要,鲁迅的作品一直是作为“红色”文章来阅读和理解的,就像唱红歌。其实,本来,要读懂鲁迅就很难,没有一定的文字文学和历史知识的功底,是很难读懂的,最多一知半解吧就不错了。在那个年代,毕竟普通大众尤其农村的孩子读的书不多,除了那时候简单的语文课本,很少有什么课外读物,而且上课的时间很少,都去放牛或是学工学农学军去了——比起鲁迅小时候的阅读条件那是不知道差了多少——当然鲁迅是富家子弟,至少也是小康之家吧。那时候中国的大部分孩子很难接受到教育,除了江浙一带稍微好些,所以,江浙一带出了很多文化名人、国学大师,乃至后来民国及建国初期的科技人才,也大部分来自江浙一带。

前文里说到“比起鲁迅小时候的阅读条件那是不知道差了多少”,相信我们许多人都会相信和理解,这也是有根据的。看鲁迅的《阿长和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五猖会》等等,都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看过很多书,而且当时的浙江绍兴一带也很崇文,学习风气很好,家教也很严。《阿长和山海经》里,少年鲁迅为了一本画本《山海经》耿耿于怀,长妈妈满足了他的渴望,虽然书很粗制滥造,估计也就是一般很差的作坊里印制出来的,属于绝对“盗版”,但当时鲁迅已经很喜出望外了,以至于对阿长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长妈妈去世后多年了都对她深深感念,祈求“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诗画舫山海经也买了一本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色的……”。《尔雅》是我国最早一部训诂名物的语言专著,汇释了战国秦汉间的语言材料,是古代儒生通经、读经的工具书,至宋代被列入十三经。《毛诗品物图考》专门解释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动物与植物,分为草、木、鸟、兽、虫、鱼6个类别,包含了其中较为常见的物种,形式图文并茂。《点石斋丛画》则是一部汇辑中国画家作品的画谱,其中也收有日本画家的作品。从鲁迅当时喜欢和能搜集到的图书情况看,他的阅读范围是很广的,内容品味也很高。有语言文字,有花草鸟兽虫鱼的百科知识,也有绘画艺术的书。尤其如《毛诗品物图考》这类“文学加科普”图书,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有几人能够买到看到,又有几人会感兴趣呢!?一个文学大家要描写生动的故事,少不得我们生活里的其他生物,如各种常见花木,多种鸟兽虫鱼等等,哪怕只是《诗经》里的一丁点,其实能够知道和了解,就已经不错了!

        而在五猖会里,七岁的鲁迅在全家去城外六十里看“迎神赛会”前被父亲逼着背诵鉴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就又是一个例证。“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于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是呀,鲁迅不理解,我们能理解吗?家人对你寄予厚望,你一个小孩可以玩,你可以顽皮,但你得有真本事,有顽皮和游戏的资本和空余时间——这样,你才会有出息!


            再读鲁迅,对许多以前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祝福》、《孔乙己》、《高老夫子》、《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等等有了更深入和更贴切的理解,对鲁迅其人和其写作手法有了更多的认同,我相信我的现今的理解和认同是进步的是正确的。我们的心得来自于自己认真的观察和揣摩,这有益于我们的心身!

 

    这本《鲁迅作品精选》的序(选本序)就叫“读懂鲁迅”,我觉得写得很好。序中说:“鲁迅作品中的含蓄美、深沉美,是他文学修养和功底的反映”,的确如此。“读名著,读鲁迅,绝非像听流行歌曲、看小品那样简单容易,是需要踏实心态的。”我经常说:“看书和听音乐,我们要发扬一种精神,就是‘啃硬骨头,吃营养大餐’。”看名著读好书,听高雅音乐,欣赏画家名家名作,这样我们才会把自己培养成至少离高尚近一点的人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人格和道德修养也一样。

 

前些年,据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鲁迅的文章很少了,这个可以理解。好文章好作家很多,营养丰富而均衡,学生们都可以了解一些,不一定非得读很多很多鲁迅的东西。要喜欢,可以课外阅读。现在家长家底厚了,学生也有了许多零花钱,多买些课外读物特别是名人名著不是很难的事。但要培养一种战斗理念,一种敏锐,一种睿智,一种鲁迅式的含蓄的特质,一种为民族担当的精神,我想,我们一定要多看鲁迅,学习鲁迅。

 

鲁迅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人格是高尚的,他的作品是超群的,这是历史的结论。鲁迅的博大精深和他的高妙文笔,足以打动每一个认真地读他的人。而每个读鲁迅的人,也一定会在其中有所收获。我相信,这是肯定的!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是鲁迅的一首《自嘲》诗,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善待别人?社会不同了,时代进步了,但人性总是依旧。我们能学习到多少呢?


http://s6/mw690/001TdKcjzy79DaOKum98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