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2013-12-03 00:21:51)
标签:
也是波澜第二个平衡状态片面性 |
1.幼儿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形成最初的比较薄弱的自我认识,同时出现了强烈的自我独立性意向。随着“我”字的使用,幼儿的独立性明显地发展起来。二者处于显著的不平衡状态。
2.幼儿后期:自我意识有所减弱。自我意向中独立性有所减弱,对成人的依赖性占了优势;自我认识不断提高;二者相对平衡稳定地向前发展。
3.小学儿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自我意向中出现新的强烈的独立性,自我认识也有重大发展,已能对其内部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进行自我评价,但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片面性。自我意向和自我认识处于显著的不平衡状态,发展迅速而不稳定。
4.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时期。自我认识不断提高,与独立性意向渐渐适应,出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而后逐渐走向统一,达到新的相对平衡,进入较稳定的发展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成人感和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分化(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分化—矛盾—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五种统一的类型(积极型、现实型、庸碌型、虚假型、消极型);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具有三个热点:容貌、心理活动、才能。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具有深刻性、概括性、适当性、独立性、稳定性、矛盾性。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日趋丰富细腻(进入青少年期后,个体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儿童期很少有的自我体验,如自怜、自爱、自惭等。另一方面,又比儿童好动感情。他们不仅易为一些小事掀起内心的波澜,而且还会“无缘无故”动情,表现出丰富的体验);日益深刻(随着自我评价的发展,青少年的自我体验也逐渐深刻。青少年初期,自我评价的焦点是身体容貌,他们常常为自己的身材高矮、相貌美丑而沾沾自喜或苦恼不已。青少年中后期以后,自我体验则更多地与自己的道德品质、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联系到了一起);自尊心趋强(这首先表现在青少年的自尊感特别强烈,当自尊感与其他情感发生冲突时,青少年会毫不犹豫地把维护自尊放在首位;当自尊感受到伤害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并引发激情。其次,对自尊感特别敏感。由于青少年自尊感强,而对什么是真正的自尊又缺乏清晰的把握,结果在成人眼里很小的事情,也会被他们联系到维护自尊的“重大问题”上,引发强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