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代克的联结说主要观点

(2012-10-07 23:27:12)
标签:

桑代克

德国

联结

学习理论

情境

杂谈

我们可以把目前流行的十多种不同的学习理论大致分成两个阵营:各种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和各种认知论的学习理论。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方面有桑代克的联结说,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强化说。在认知论的学习理论方面有德国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学习理论等。属于147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有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和加涅的认知— 指导说等等。一、桑代克的联结说桑代克(1874—1949)在威斯莱大学临毕业前的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他于1895年转赴哈佛大学,受教于詹姆士。
      1896年获得学士学位,1897年得硕士学位。桑代克所创立的学习的联结说,其主要观点如下:
    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结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这些系统,下自二十六个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桑代克根据他的实验,认为动物的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可以不必假定动物也是进行推理与思维。因此学习仅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并把这种看法照搬到人类的学习。桑代克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思想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构成。
(二)联结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建立桑代克根据动物实验资料认为,成功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桑代克根据动物在解决问题(如迷箱问题)时的行为表现和记录,制成学习曲线如图(3—1):根据上述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三)学习过程的规律桑代克用不同动物进行实验,结果相当一致,从而制定两项基本的学习定律(即练习律和效果律)和若干辅助定律。
1.练习律和效果律图3—1 学习曲线桑代克在《动物智力》中陈述如下:效果律是说:对同一情境所做的几种反应中,那些由动物满意的事物所伴随或紧紧相随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会更牢固地联结于这一情境,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也更容易再次出现;那些由动物不适意的事物所伴随或紧紧相随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会削弱同这一情境的联系,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则较少可能出现。满足或不适越甚,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也越甚。练习律是说,任意对某一情境的反应,其联结于这一情境的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都将与其联结于这一情境的次数成正比,并与这些联结的平均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成正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