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据信息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内脏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根据反映对象的性质划分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感觉的性别差异男女在感知觉方面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一般来讲,除了视觉,其他感觉女性都优于男性。在视觉方面,女性在黑暗中看得比较清楚,她们对光谱中红色一端的颜色较为敏感,比男性看到较多的红色光。而男性在亮光之下的表现较好。他们的视野比较窄,视觉集中于深度上,他们对整个事情的透视比女性好。如果用视觉捕捉远处的事物,男性比女性表现得更为敏捷。女性看到的整体图像比男性大,因为她们周边视觉比较宽,视网膜上有比较多的锥细胞和杆细胞,可以接受更多的视觉信息。有人研究发现,在2—3岁期间,男孩对几何图形、光的刺激等形成习惯反应的速度比女孩快。但总体来说,男女在视觉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在触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更为敏感。研究发现,女性皮肤的传导性比男性要好,因而对刺激的绝对触觉阈限较低,绝对感受性较高,触觉就显得更为敏感。一项针对青少年所做的实验发现,女生对皮肤上压力的感受性远大于男生,而且是全身每一点皆是如此。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女性对触摸的反应更为强烈,体验更为深刻,由触摸的参与而引起的动作更为精确和快速,一般来说,女性比较容易学会要求准确的运动,比如女孩往往比男孩更早地学会自己穿衣服。
如果用一根针尖同时轻碰男女的皮肤,你会发现女性比男性的反应要快速、强烈。在听觉方面,女性听觉的绝对感受性较男性高,而且对声波的三种特性———音高、响度和音色的绝对感受性都是如此,尤其是辨别声音频率的音调能力,女性的优势更为明显。实验证明,女性对高音部分中每秒几次振动的差异都能觉察出来,她们在钢琴的两个相邻键之间分辨出的音也比男性多。在生活中,女性往往会比男性更敏锐地发现细微的声响,诸如水龙头漏水的滴答声,孩子轻微的呻吟声……一般来讲,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唱歌听音乐,而且她们对旋律、曲调的模仿力和乐感比男性强,研究发现,男性唱歌走调的比例远高于女性。在嗅觉方面,女性也比男性更为敏感。美国嗅觉专家杜迪博士曾用化学药品处理过能发出各种气味的纸进行嗅觉实验,通过比较2000人的测试结果,发现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都比同年龄段的男性回答更为准确,即女性的嗅觉准确性更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嗅觉丧失程度也比同年龄的男性要小。在味觉方面,有研究发现,女性对苦味例如奎宁(金鸡纳霜)比较敏感,也比较喜欢甜味。男性在咸味上比较敏感。但整体来说,女性在味觉上也优于男性。
一些研究还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可以接受较广范围的感觉讯息,并善于把相关的讯息组合在一起,而这一方面的性别差异可能与女性的大脑组织方式有关,由于女性的胼胝体较为宽阔,使得女性大脑两侧半球连接较紧密,左右半球的信息沟通比男性更加频繁。感觉的性别差异还会影响到其他的认知过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梅曾研究过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对不同年龄儿童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使用何种通道输入信息,女性记忆信息的能力都比男性强,尤其是信息从听觉通道输入时,男女的性别差异最大,而从视觉通道输入信息时,对男性的不利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虽然男性的记忆能力不如女性,但由于男性的视觉占有一定优势,因此通过视觉摄入信息较之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男性与女性在记忆方面的差距明显地缩小了。
女性在大多数感觉方面要优于男性,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有的至今还不明了。但按照前面介绍的生物发生论,机能心理学家指出的生理原因,很可能与男性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较差有关。神经兴奋的本质是生物电现象,在细胞局部表面处于未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只对正离子具有通透性,而负离子则不能通过或很难通过。当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兴奋时,细胞膜电位的相对平衡状态便被打破,而兴奋本身就意味着要增大通透性。男性因为神经细胞膜通透性较差,所以要加大通透性就需要有比较强的刺激,这样感觉阈限必然增大,那么就意味着感受性低了,感觉就没有女性那么灵敏了。而女性的神经细胞膜在未兴奋状态时就具有半通透性,所以要加大通透性就不需要像男性那么大的刺激,意味着感觉阈限较低,感受性也就较高了。
本文来源: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