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子上的风景
张劲
那段历史的绳子,编织过千头万绪的人和事,留下来的绳结,多是解不开的沉郁苍茫。
我说的是牂牁江畔那条古驿道。它从险峻的打铁关盘旋而下,在峭谷绝壁和荒烟迷雱中时隐时现,经过半坡塘、莲花岩、小三江等地,迤逦而至江边的毛口码头。
据说它自秦汉时期开凿,清雍正年间重建,早在古夜郎国时就是连结外界的通道。驿道如今已被九曲蜿蜒的公路所代替,但车过关口时,我还是下车,凭吊了“岩疆锁钥”等清代石刻遗迹。
我无法想象边关士民当年是怎样用斑斑血泪浇肥了路边野草,无法想象来往于滇黔的马帮商旅是怎样走圆了月,也走缺了月,让单调的驮铃摇醒了荒岭晨风,任坚硬的铁蹄磨平了凹凸的石板……我随手拔起脚边的蒲公英来,朝那绒球信口一吹,四处散落的,全是沧桑。
继续上车前行。我发现公路弯弯拐拐下跌之时,正是郎山巍巍峨峨升起之处。郎山,又名老王山,这座一路都被人津津乐道的大山,它的出场有些神秘:开头千呼万唤不见踪影,然而峰回路转,像一声无声的偷袭,老王山就这么磅礴峥嵘地兀立在眼前了。
通常,老去的英雄都会被行进的队伍抛弃,否则,年轻的行旅会因包袱的沉重而难于赶路。但山的队伍不是这样,老王山立地顶天,云缠雾绕,其他山峰,则前赴后继,形成众山来朝、快马加鞭未下鞍之势。尤其是它雄峙江边,不怒而威,让人懂得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傲岸挺拔。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有关它与古夜郎王的传说也就很多很多。
一行人乘船在江上游弋。精明、爽快的当地文史学者不断介绍着有关对岸的夜山和身后郎山的故事,介绍着江岸周遭牂牁寨、木城村、老捕王、小捕王、祭王寨等等寨名的由来。他说:不少专家考证,认为司马迁《史记》中所说的“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可行船”的记载指的就是这里。而且民间一直传说,夜郎王就埋在老王山的月亮洞里。洞里曾发现古石墓三座,其中一墓取骨骸鉴定,其理葬时间恰是西汉时期夜郎国兴起之时。我知道,争论不休的史学界里,曾有此一说。我想,一座山就是一个人的坟茔,一条江便是一个人的墓地,这气魄也够大了。不过,似乎也只有这样广阔的所在,才足以安放夜郎王的雄魂和后人的无尽想象!
我发现,来回航程,临水新建的简易小渡口、小梯道甚多。梯道一律用水泥建成,或平缓,或陡峻,或弯曲,或狭长,渐伸渐远,有的最后掩映于绿树丛中,有的则始终裸露于巉岩峭壁间。它们千形万状,络绎不绝于沿江两岸。
恍若一些新编织的灰白色的绳子,无言地伸向大山四周。绳子的一头紧系江边,另一头必然拴着一个村寨。水流与山坡,迁徙与稳定,历史与现实,就都这样拴在绳子上了。古驿道虽早被岁月淹没,但时代又推出了新的继任者。路,始终就在脚下,就在前方。
有了这些新的绳子,就又串起了许多新的故事。江上修起了电站,高高的大埧下面,有村寨、农田、废桥、残路等等,纷纷沉于江底。江底的不少遗存,有时会泛起串串水泡,垂钓者以为鱼在换气,会兴奋地撒下钓钩,其实是老寨在传递隔年信息,让你垂钓,是为和你通话。当然,江里的鱼也是很多的。隔岸有农户网箱养鱼,岸上有成排的小汽车列队,水下水上对映成长长的两条线,构成为另一种风景。
“西陵晚渡”是这里清代以来就很著名的景观之一。渡口虽已物换人非,但江山易改,爱美之心难移。恰好也逢傍晚,也是渡口旧址一带,我举目四顾,只见日头像腌得油滋滋的咸鸭蛋心,浑圆如球,气象万千。夕晖向附近的郎山撒去,也向稍远的夜山抹去,更向水上、船上泼去……
天幕上的云霞又稠又黏,半边天空像是糊了一层红黄相间的蛋羹。
此时的江面,灿灿生光,渡船似被一团团烈火托着,捧着,燃烧着。顷刻间,山影也不失时机地前来争夺地盘,既没收了一些红绸金缎,又贡献了一些灰裙黛衫。于是,流光溢彩的渡口,又多了些梦幻般的迷离恍惚。
告别时,我在岸边沙滩上,见到了一只江水退潮时遗留下的皮鞋,半新旧,像只微型渡船。
怎会只有一只,那么另一只呢?是被时光流水卷走了,还是仍埋在眼下的泥沙里?无人能够回答。
正像打铁关古驿道,在等待着一双足的抚摸一样,西陵夕照,也在等待着一双鞋的停留吧?
尤其是它雄峙江边,不怒而威,即便晨雾中有些迷离,也让人懂得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傲岸挺拔。
梯道一律用水泥建成,或平缓,或陡峻,或弯曲,或狭长,
http://s11/bmiddle/673d3a5dg7cc72973ab5a&690 [张劲散文]" TITLE="绳子上的风景 [张劲散文]" />
有的则始终裸露于巉岩峭壁间。它们千形万状,络绎不绝于沿江两岸。
绳子的一头紧系江边,另一头必然拴着一个村寨。
夕晖向附近的郎山撒去,也向稍远的夜山抹去,更向水上、船上泼去
天幕上的云霞又稠又黏,半边天空像是糊了一层红黄相间的蛋羹。
江面,灿灿生光,渡船似被一团团烈火托着,捧着,燃烧着.
山影也不失时机地前来争夺地盘,既没收了一些红绸金缎,又贡献了一些灰裙黛衫。
(前几幅图片为本人所摄。后三幅图片下载于网上,特向原摄制者致谢。)
再记:此文又被《黔灵毓秀》2013年总第5期选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