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牡丹牌手表》发2024.5.18《洛阳晚报》“三彩风”。谢谢编辑老师!

标签:
杂谈图片文化情感 |
分类: 网文转载 |
“牡丹”牌手表
·周明金·
“三转一响”是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时的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了“小康”幸福生活。“三转一响”也是那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拥有“三转一响”其中的一转——手表,是在1982年。那时当民办教师,一个月有五元钱的工作补贴。也许是好胜心在作祟、年轻人爱臭显摆的缘故,我积攒了一年的薪水(60元),托一个公安亲戚买了一块洛阳手表厂生产的“牡丹”牌“三防”(防水、防磁、防震)全钢试制表。当时流行的顺口溜:包金牙,咧嘴笑;戴手表,摸耳朵;穿高跟鞋,走路跳……足以说明物以稀为贵!说真的,那时戴手表的可真是凤毛麟角:要么是国家干部,要么是军官,要么是吃商品粮的公职人员。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像我这样“槽里吃食,圈里檫(cao)痒”的人,指望薪水养活家人的绝不会去买那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的奢侈品。
由于手表贵重,我把它视若珍宝,呵护有加。晚上睡觉还把它撸下来用手帕包裹放在枕头下。有几次,亲戚小伙借去戴着相亲,我反复叮嘱:“别碰着了、磕着了!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的手表!回来立即送还!”亲戚拍着胸脯保证,我还是不放心,不等亲戚相亲回来,我早已等在他家里了。
“牡丹”牌手表的质量确实信得过,戴上十多年从没坏过。但一次喝醉了酒,取手表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捡手表时,又一脚踩上去了,表蒙子被踩破了,酒醒后追悔莫及!不得已,只好找修表师傅修理。修表师傅不是没有对号的配件,就是技术含量不够。后来总算找到一个修表“高手”,可到了我取表之日,修表师傅蒸发了似的不知了去向。有人说是因为男女关系而游走他乡;有人说是为了躲债而去了外地;也有人说是进货途中遭遇了车祸……但我相信,绝对不会是因为想侵吞我一块心爱的手表才销声匿迹的。
以后我又买了几块不同类型的手表,不论是机械表、电子表,还是全自动名表;不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没有产生太深的感情。我依然怀念着那块花了一年薪水、托人买的、令我风光也让我引以为傲的试制表,就连做梦,还时常梦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