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茨(Fields)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2010-05-24 16:46:48)
标签:
杂谈 |
菲尔兹奖简介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中文全名:约翰•查尔斯•菲尔兹。
菲尔茨奖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也有人将菲尔茨奖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J.C.菲尔兹1863年5月14日生于加拿大渥大华。他11岁丧父,18岁丧母,家境不算太好。
J.C.菲尔兹17岁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数学,24岁时在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6任美国阿勒格尼大学教授。1892年他到巴黎、柏林学习和工作,1902年回国后执教于多伦多大学。J.C.菲尔兹于1907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他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苏联科学院等许多科学团体的成员。
菲尔兹奖是一项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1932年在第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1936年首次颁奖,每4年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奖章和1500美元。
菲尔兹奖是以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约翰·菲尔兹的名字命名的,专门用于奖励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的杰出成就。
1982年,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菲尔兹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华人。
今年的菲尔兹奖得主,将于本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宣布和颁发。
菲尔兹奖章正面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着:“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背面用拉丁文写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
菲尔兹奖获得者一览表(1936-1983)
得奖年份 |
人名 |
籍贯
|
出生日期
(得奖年龄) |
获奖前后 工作地点 |
评委会成员
(*表示主席) |
获奖工作的介绍
发言者 |
1936
奥斯陆 |
阿尔斯·阿尔弗斯 Ahlfors,lars VaLerian |
芬兰
(美籍) |
1907.4.18
(29) |
G.D.Birkhoff, C.Carathéodory, E.Cartan, F.Severi*, 高木贞治 |
C.Carathéodory | |
杰西·道格拉斯 Douglas,Jesse |
美国
|
1897.7.3
(39) |
||||
1950
坎布里奇 |
罗朗·施瓦尔兹 Schwartz,Laurent |
法国
|
1915.9.15
(35) |
L.V.Ahlfors, H.Bohr* K.Borsuk, M.Fréchet, W.V.D.Hodge, A.N.Kolmogoroff, D.Kosambi, M.Morse |
H.Bohr | |
阿特尔·赛尔伯格 Selberg,Atle |
挪威
(美籍) |
1917.6.14
(33) |
奥斯陆大学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
1954
阿姆斯特丹 |
小平邦彦 Kodaira,Kunihiko |
日本
|
1915.3.16
(39) |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E.Bompiani, F.Bureau, H.Cartan, A.Ostrowski, A.Pleijel, G.SzegÖ E.C.Titchmarsh, H.Weyl* |
H.Weyl |
让-皮埃尔·塞尔 Serre,Jean-Pierre |
法国
|
1926
.(28) |
||||
1958
爱丁堡 |
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 Roth,Klaus Friedrich |
德国
(英籍) |
1925.10.29
(33) |
伦敦大学 | K.Chandrasekharan, K.Friedrichs, H.Hopf*, A.N.Kolmogoroff, L.Schwartz, C,Siegel,O.Zariski |
H.Davenport |
雷内·托姆 Thom,René |
法国
|
1923.
(35) |
斯特拉斯堡大学 | H.Hopf | ||
1962
斯德哥尔摩 |
拉尔斯·荷曼德尔 HÖrmander Lars |
瑞典
|
1931.
(31) |
斯德哥尔摩大学 | L.Gárding | |
约翰·米尔诺 Milnor,John Willard |
美国
|
1931.
(31) |
普林斯顿大学 | H.Whitney | ||
1966
莫斯科 |
迈克尔·法兰西斯·阿提雅 Atiyah,Michael Francis |
英国
|
1929.4.22
(37) |
H.Cartan | ||
鲍尔·约瑟夫·科恩 Cohen,Paul Joseph |
美国
|
1934.4.2
(32) |
斯坦福大学 | A.Church | ||
亚力山大·格罗登迪克 Grothendieck,Alexandre |
法国
|
1928.3.24
(38) |
J.Dieudonné | |||
斯蒂芬·斯梅尔 Smale,Stephen |
美国
|
1930.7.15
(36) |
R.Thom | |||
1970
尼斯 |
阿兰·贝克 Baker,Alan |
英国
|
1939.8.19
(31) |
剑桥大学 | H.Cartan*, J.L.Doob, F.Hirzebruch, L.Hörmander, 小永昌吉, J.W.Milnor, J.Tate, A.Zygmund |
P.Turan |
广中平祐 Hironaka,Heisuke |
日本
|
1931.
(39) |
哈佛大学 | A.Grothendieck | ||
谢尔盖·彼得洛维奇·诺维科夫 Новиков, Сергей петрович |
前苏联
|
1938.3.20
(32) |
斯捷克洛夫 数学研究所 |
M.Atiyah | ||
约翰·格里格·汤普逊 Thompson,John Griggs |
美国
|
1932.10.13
(38) |
芝加哥大学 | R.Brauer | ||
1974
温哥华 |
大卫·布赖恩特曼福德 Mumford,David Bryart |
英国
(美籍) |
1937.6.11
(37) |
哈佛大学 | K.Chadrasekharan* J.F.Adams, 小平邦彦, B.Malgrange, A.Mostowski, L.Pontrjagin, J.Tate, A.Zygmund |
J.Tate |
恩里科·庞比里 Bombieri,Enrico |
意大利
|
1940.11.26
(34) |
米兰大学 比萨大学 |
K.Chadrasekharan | ||
1978
赫尔辛基 |
查里斯·费弗曼 Fefferman,Charles |
美国
|
1949.4.18
(29) |
D.Montegomery*, L.Carleson, M.Eichler, I.James, J.Moser, J.V.Prohorov, B.S.Nagy, J.Tits |
L.Carleson | |
皮埃尔·德林 Deligne,Pierre |
比利时
|
1944.10.3
(34) |
法国高等研究所 | N.M.Katz | ||
丹尼尔·奎伦 Quillen,Daniel G. |
美国
|
1940.4.22
(38) |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 | I.M.James | ||
格·阿·玛古利斯 Маргулис,Г.А. |
前苏联
|
1946
(32) |
莫斯科通讯研究所 | J.Tits | ||
1983
华沙 |
阿兰·孔耐 Connes,Alan |
法国
|
1947.4.1
(35) |
|||
威廉·色斯顿 Thurston,William |
美国
|
1946.10.30
(36) |
普林斯顿大学 | |||
丘成桐 Yau Sheng-Tung |
中国
|
1949.4.4
(33) |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年份
|
地
|
得
|
2006
|
马德里,西班牙
|
安德烈·欧克恩科夫(Andrei Okounkov)(美国),高利·佩雷尔曼(Grigori
Perelman)(俄罗斯),陶哲轩(Terence Tao)(美国),温德林·沃纳(Wendelin
Werner)(法国)
|
2002
|
北京,中国
|
Laurent Lafforgue(法国) Wladimir Wojedwodski(俄罗斯)
|
1998
|
柏林,德国
|
Richard E. Borcherds(英国) W. Timothy Gowers(英国) Maxim
Kontsewitsch(俄罗斯) Curtis T. McMullen(美国)
|
1994
|
苏黎世,瑞士
|
Jean Bourgain(比利时) Pierre-Louis Lions(法国) Jean-Christophe
Yoccoz(法国) Efim Zelmanov(俄罗斯)
|
1990
|
京都,日本
|
Wladimir Drinfeld(俄罗斯) Vaughan F. R. Jones(美国) 森重文(日本)
爱德华·威滕(美国)
|
1986
|
柏克莱,加州,美国
|
西蒙·唐纳森(英国) Gerd Faltings(德国) Michael H. Freedman(美国)
|
1982
|
华沙,波兰
|
Alain Connes(法国) William P. Thurston(美国) 丘成桐(中国)
|
1978
|
温哥华,加拿大
|
Pierre Rene Deligne(比利时) Charles Louis Fefferman(美国) Gregori
Alexandrovitch Margulis(苏联) Daniel G. Quillen(美国)
|
1974
|
赫尔辛基,芬兰
|
Enrico Bombieri(意大利) David Bryant Mumford(英国)
|
1970
|
尼斯,法国
|
艾伦·贝克(英国) 广中平祐(日本) Serge Novikov(苏联) John Griggs
Thompson(美国)
|
1966
|
莫斯科,俄罗斯
|
迈克尔·法兰西斯·阿提雅(英国) 保罗·约瑟夫·科恩(美国) 亚历山大·格罗登迪克(法国)
斯蒂芬·斯梅尔(美国)
|
1962
|
斯德哥尔摩,瑞典
|
Lars Hormander(瑞士) John Willard Milnor(美国)
|
1958
|
爱丁堡,苏格兰, 英国
|
Klaus Friedrich Roth(英国) Rene Thom(法国)
|
1954
|
阿姆斯特丹,荷兰
|
小平邦彦(日本) 让·皮埃尔·塞尔(法国)
|
1950
|
剑桥,麻省,美国
|
Laurent Schwartz(法国) Atle Selberg(挪威)
|
1936
|
奥斯陆,挪威
|
Lars Valerian Ahlfors(芬兰) 杰西·道格拉斯(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