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滥用抗生素超级细菌育儿 |
分类: Amin之育儿实战篇 |
总看到博客中有妈妈因为孩子偶患小疾,有小不适症状,匆匆忙忙上医院看病,有的甚至在医生建议不需要用药治疗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要给孩子打吊针消炎,结果孩子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越来越容易生病,父母忧心忡忡,一边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多病,一边埋怨医生态度不好、没有医德、不给病人好好治病……医患矛盾越来越严重!
我总是长篇大幅的回帖、介绍经验、苦口婆心:孩子小病小痛不需上医院,感冒多靠自愈,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作用,高烧亦可物理降温,少用抗生素、退烧针尤其不能滥用——那是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应是第一道……平时带孩子凉点饿点没关系,不要太干净到什么脏东西都不让碰,不要太在意咳嗽流鼻涕,这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正常反应,要多培养孩子自身的抵抗能力,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医药更管用,要相信人体的自愈能力!……医生不肯给小孩用(进口)消炎药物,不是医德问题,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这些全都是我的切身体验!浩浩两岁半,平时都是凉着带,不到感觉很冷一般不加衣服,迄今为止,只发烧出疹子一次、秋季腹泻一次,其他再没有生过任何小病小痛。平时略有上火症状,容易生痱子,稍稍采取降温下火措施,就全部好起来。在家人的催促下,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四次,检查两次,除了出疹子和秋季腹泻那两次确诊有病有炎症外,其他都是家人担心出来的病,孩子根本没事儿。医院给开药、打针四次,只秋季腹泻那次,因为孩子上吐下泻不止,采取了打吊针,其他几次,每次开药百余元,没有一颗一粒一滴吃进宝宝的肚子,检查只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放心。发烧那次,高烧39度8,我硬着心肠只给他物理降温,多喝水防脱水,三天晚上每隔一两个小时起来给浩浩擦拭高烧的身体……宝宝安然康复!
如今,我很高兴浩浩的自身免疫能力得到迅速成长提高,更加相信人体的自愈能力、更加相信孩子的免疫系统的强大威力。我把我的切身体验,分享给博客上的每一位心情焦虑的母亲……
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妈妈持有我这样的观点,但我更悲哀的发现,人们对医药的依赖性还是越来越大了!想我小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不仅医疗条件欠佳、药物种类和疗效也远不如现在。生病大多是在自己家里对付,基本靠的是自身的抵抗力。偶去医院也发现那里没有多少病患,不需每次都因排队而焦虑。因为父母养育方式得当,我从小身体就好,长大后也是受惠无穷。但看现在!锻炼身体的越来越少了,针灸按摩的越来越多了,艰苦不拔的越来越少了,懒散享福的越来越多了!结果呢?再看看现今的医院,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个个看上去都精神抖擞,却个个忙着向医院跑,比粮油涨价时抢购米油的劲头还足!医院的付费大厅,常常人满为患,比闹市还闹市!
虽然个人人轻言微,但我依然不懈的在向每个为孩子生病而焦虑的父母们灌输我的“不去医院不用药物”的观念。希望孩子的健康不要毁在父母的无知里!
我很高兴,我的浩浩在我这种观念的支撑养育下,身体状况非常好,比那些顺产的、母乳喂养的不知好多少倍,很少生病,耐寒抗饿能力都比较强(我高龄产妇,胎儿坐胎,是剖腹产;母乳不足,奶粉喂养)。如今这个初冬的季节,浩浩是眼力范围内穿的最少的(包括成人),常常成为成人惊叹的对象!晚上是我的小暖手暖脚炉;洗澡仍然喜欢冲淋冷水。他才两岁半啊!我相信大多数身体很好的成人,入秋也就不敢洗冷水澡了!
以上绝对不是我标榜自己会带孩子,只是诉说简单的事实,有些甚至是痛苦的经历。我前面的博文都有记载!
人类终于要为自己的愚昧无知付出代价了!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昨日通报,国内已发现3例超级细菌(NDM-1耐药基因细菌)病例。而超级细菌出现的根源,就是滥用抗生素!
我把这篇文章的重要部分摘抄如下,供大家参考。也给大家提个醒:坚决不要滥用抗生素!
我国首次报告三例NDM-1耐药基因感染病例
感染者为福建一位肺癌晚期老人,已经死亡;以及宁夏两名低体重儿,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
昨天,中国疾控中心通报,我国首次报告三例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感染病例,其中一名病例已经死亡,主要死因为肺癌晚期。专家指出,超级细菌不会攻击普通人,也不会在普通人群之间传播。如果人畜滥用抗生素的局面得不到控制,新的超级细菌仍将不断出现。
我国每年8万人因滥用抗生素死亡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至少15国报告病例
1959年,西方科学家用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甲氯西林)杀死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仅隔两年,在英国就出现了耐甲氯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目前为止最著名的超级细菌。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MRSA已成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
而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是最新出现的超级细菌。据报道,这种细菌自从2009年被发现后,多个国家报告了病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英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法国、德国、巴西、肯尼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以及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巴西、英国已分别因它致死27人、18人、5人。
知识问答》》
■超级细菌如何产生
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
■超级细菌有何危害
治疗困难,感染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
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住院病人中,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
■超级细菌的传播力
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会在普通人群中广泛传播。
■耐药细菌全球现状
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各国、东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细菌耐药较为突出,形势严峻;美国、加拿大、北欧国家细菌耐药情况控制较好,特别是北欧国家是值得全球学习的榜样。
提醒》》
不会人际传播 公众不必恐慌
专家表示,目前虽然国内发现了超级细菌,但公众不必担心和恐慌。
徐建国表示,耐药基因的传播是在细菌和细菌之间传播,不是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黄留玉表示,耐药细菌其实有很多,目前我们发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专家指出,现在耐药细菌只是具有抵抗能力,并不具备攻击能力。
应对》》
170多家医院监测
据介绍,全国超级细菌监测网目前共有170多家医院,主要是做一些常规监测。但这项监测有其缺点,是被动监测,时间比较滞后,对新发的耐药现象等发现不够及时。目前的监测是每年出一份报告,滞后性大约为一年时间。此外,监测网虽然覆盖全国,但只覆盖了三级医院的20%左右。而更大的监测网应该建立在二级医院,全国有1万多家二级医院。
预防措施》》
坚持“四不”原则防耐药细菌
公众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
不随意买药: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而应凭处方购药。
不自行选药: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抗生素需对症方有疗效,选择哪类药物,需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做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不任意服药:对于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菌药物。
不随便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
新闻链接》》
什么是超级细菌
细菌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称为“细菌耐药”,获耐药能力的细菌即为“耐药细菌”。而超级细菌是发生变异的耐药菌,国内目前还没有可以制伏它的药物。
超级细菌这模样
日本新潟大学教授山本达男日前通过电子显微镜成功拍摄到了“超级”大肠菌的照片。该细菌拥有“NDM-1”基因,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摄到的NDM-1超级细菌。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60/213/651/42385750.jpg
该细菌长约2微米。据悉,同普通大肠菌相比,超级细菌的鞭毛更多,更具灵活性,感染能力也更强。超级细菌的特征是表面覆有一层可抵御白血球攻击的膜,并可以改变形状。
这些都是官方的文字,但如今的现实是:一、医患矛盾如此之重(原因太多,不想一一展开),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任度非常低,人们又习惯了有病就去医院解决,似乎医院是解决所有健康问题的终极武器,但真正让人们从心底彻底相信医院和医生,也不大可能。二、普通大众贪图享乐,不懂从小事细节做起防微杜渐,健康知识极度匮乏,面对疾病时极易恐慌,心理承受能力极低,只能盲目接受那些庸医、甚至是披着白大褂的医药贩子的药品推销。三、医疗费用如此之高,靠工资收入养家糊口的普通老百姓,真正面临危及生命的疾病时又只能听天由命!现实有如此多的矛盾,新观念的更新落实到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阻力非常之大!
病痛来时,人们很多情况下会回避甚至刻意忘记事实。但事实是,医者,治病不治命。救命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所以,爱惜生命,一定要从小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如果今天我们懂得的医药知识很少,但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条有用的信息:绝对不要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