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快要看完了,真是本好书,相见恨晚啊!再次感谢溪林妈妈的推荐哦。呵呵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爱和自由》讲述的,是对儿童从出生开始逐步出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的解释,和如何正确看待儿童的各种表现、如何对待儿童。《爱和自由》用满怀爱的语言讲述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我迫切的期望看它的姊妹篇:《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和《完整的人》。
随着这本书的导引,我自己也在逐渐转变着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自身也在跟着成长,开心地看到我能给予孩子的更多的爱和自由——
吃饭:以前由于我们过分的想教给他正确的方式,浩浩错过了用手抓食的敏感期,手指至今很笨拙,无法妥善的完成自我进食的过程。现在我给他完全的自由,开始鼓励他用手抓食,不阻止他任何自发性的行为动作,不去批判他边吃边漏,不去管教他非要坐在餐桌前……我校正了自己过于刚性、僵冷的规则,在浩浩要求我抱他喂他的时候,及时满足他的愿望。我不再患得患失,担心孩子规则树立失败、担心他养成坏的吃饭习惯。
吮手指:浩浩小的时候,我担心脏,担心口水疹,给他用安抚奶嘴,干预了他啃手指的正常发展过程,造成浩浩现在喜欢吸嘴唇、不会撅出小嘴吹气、手指笨拙。吃饭时用手指的方式,又激发了孩子重新吮吸手指的愿望,我不去阻止他,只帮他做好手部清洁。
玩水:浩浩喜欢开大水龙头,用手去感受一泻而下的水流,和四处飞溅的水花。以前,我出于节约用水的目的,毫不吝啬自己的劝阻。现在我任他自由感受自然的神奇。
光脚:以前我迫于公婆的要求,会委屈浩浩穿上他极不愿意穿的鞋子,我现在任他自己选择何时脱鞋,绝不阻碍。
玩玻璃杯和药片:以前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会禁止他玩耍这些东西,现在我陪着他一起玩,浩浩摔碎家中的水晶杯时,我教他和我一起收拾“玻璃碎片”,并告诉他这个危险。
尿床:以前我想尽办法防止他尿湿床铺,纸尿裤、半夜把尿、睡前不给喝水……因为处理起来很麻烦,现在我做好预防工作,任他酣睡畅尿,只在晨醒时问他一句:昨夜有没有尿床啊?并和他一起开心大笑。我希望这种轻松的方式,能让他明白尿床不可耻,只是正常的反应。
尿裤子:以前我也不指责他尿裤子,但会为了公公婆婆指责他而烦恼,而抗争,现在我不再抗争,接受浩浩还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的事实,和公婆也不能控制自己不唠叨不指责的事实。而公婆竟也渐渐不再多说什么了。
索抱:以前我会坚决不抱他,任其大哭大闹也决不妥协,我担心他养成懒惰的习惯,变得骄纵胡闹。现在,他让我抱我就抱,并告诉他妈妈爱他,喜欢抱他,但在累的时候会向他说明,征求他的意见,放他下来自己走路,因为我明白了,孩子索抱不是生理需求,而是一种心理需求,他需要妈妈用行动告诉他妈妈爱他。我发现,孩子通常也是通情达理的。
洗澡:浩浩一直不喜欢洗澡,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以前我会强迫他,越强迫他越抵制洗澡。现在我会征求他的意见,如果的确很不想洗,我就不给他洗,只为他擦干净手脸脚身子。
滑滑梯:因小时摔过两次头,很厉害,浩至今害怕任何往下冲的动作和游戏。以前我总想借助孩子对滑滑梯的爱好,训练浩浩的胆量,希望他勇敢面对往下冲的感觉,结果浩浩越来越怕滑滑梯。现在,我允许浩浩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再强行想教他任何他坚决抵制的游戏。
智力开发:我以前喜欢教孩子数数、识字、背诗词、背一些很成人化的东西,以为自己在开发他的智力,现在我不再做这些愚蠢的尝试。孩子的记忆力超群,那是他童年时的特征,是他生长的必须,不会因为成人的刻意训练而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反而成人化的教育阻断了孩子自己摸索世界的机会,反而是妨碍孩子智力的形成。我现在更注重孩子情感需求的满足,因为我相信孙瑞雪说的,智力是依附于感觉、训练而由孩子自己得成的,6岁之前,不适宜口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儿童的成长,不需要成人的灌输。而我曾经多么热衷于这种错误的方式啊!
早教班:以前,我为浩浩的不守纪律、不听老师讲课而烦恼,担心浩浩养不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现在,我明白了,关于规则和纪律,一定要是孩子自己内发的才有约束力。否则你约束了孩子的身体,约束不了他的内心,反而会造成儿童的歧变。其心理能量和运动一旦发生分离,将带来一些列不可预估的后果。因此,我已不再热衷于早教班。虽然“婴智贝佳”也号称自己是蒙台梭利早教班,但我发现其教师的观念是明显非蒙氏的,喜欢强调家长和老师的介入和限制,虽然她们也说不会强迫孩子,其实浩浩老早就选择了不喜欢他们的课程,但老师还是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在教室里,不要出去,为了什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呀。呵呵。道不同不相与谋,我现在只把那里当做儿子的游乐场,我任孩子自由往来。
玩耍:以往为了顺应公婆的要求,我总是喝令浩浩不要制造噪音,保持安静,小心不要撞着摔着,不要不要……一堆的不要。现在我看到浩浩的快乐和喜悦,不再阻止他任何安全的玩耍和游戏。
零食:以往我会限制浩浩对吃的需求,因为我潜意识里不相信孩子自己能控制自己,选取适合自己的食物。因此我限制他在指定的时间吃我指定的食物。现在我知道不满足孩子的吃欲,其后果有多么严重!所以当浩浩再有任何与吃有关的要求时,我会毫不犹豫的满足他,并把食物放在他能够得到的地方,任其搜索拿取。其实浩浩很会自制,他不饿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想起去动那些零食的。
劝食:现在想想家长真的很奇怪,喜欢反着孩子的需求来,完全枉顾婴幼儿阶段,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是其内在生长的自然需求,完全不具备任何社会性、功利性的特征。就拿吃来说,为了养成孩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我强行规定了孩子吃饭的时间和内容,不到点不许吃,零食基本不给吃,结果孩子需要吃东西的时候,我不满足他,不需要吃的时候,我拼命想塞给他一堆吃的,就是所谓的劝食。公公婆婆很赞成我的做法,我改变以后的做法,他们还不大习惯。呵呵。现在我可以要求孩子不准吃零食,而是给他自由让他吃,同时不在吃饭的时间努力劝食,完全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也终于学会了表达:“我吃饱了,不想吃。”
买:以前我会毫不留情的剥夺孩子在超市里选取东西的权力,因为我顾及的东西很多,怕他吃进去不合适的东西,怕他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怕他……全是怕,是不信任!现在我随他在超市里任意选取,一般浩浩最终只会选取两样东西:火腿肠和棒棒糖。我满足他,看他开心的小样,我更开心!
安抚:浩浩的哭有很多种,以前他不小心摔倒哭起来,我会说:不要管他,让他自己站起来,你扶他他会变得越来越娇气,哭得越来越凶。我很庆幸及时转变了自己,没有对浩浩的心理带来更大的伤害。现在我总是在他伤心哭泣的时候抱起他,让他十分安全的靠在我胸前,帮他抹掉伤心地眼泪,问他是不是摔疼了?要吹一下、再亲一下,这样就不疼了。孩子也许摔得并不是很疼,他的哭不是发泄,而只是寻求心理安慰,如果这时我们对他漠视不管,那他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许会了冷漠。而我终于明白,孩子的坚强和勇气,应该是在爱中产生的,而不是在冷漠中产生的假装的外表坚强。
打人:孩子刚开始出现打人现象时,我用了各种方法:劝、教、威胁、警告、强迫、惩罚,各种手段,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他不能打人,怕他一旦开打就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毫无效果!现在浩浩还是会打我,有时还会张口咬我。而我基本上一种处理方式,一笑置之,我开始关注他打人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当我发现这些真正原因的合理性后,我教导他正确的表达方式,并告诉他不能咬人、打人,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妈妈很疼,会生气的。浩浩学会安抚我,他亲吻我、为我抹去虚拟的“眼泪”,劝我:“妈妈不要生气。”这样懂得爱他人的孩子,我还用得着担心他以后会去武力欺负别人吗??
负面情绪:以前浩浩出现出乎我意料的行为时,我也会有情绪,并为了某些莫名其妙的惧怕而把这些负面情绪夸张化,利用负面的情绪教导孩子。现在我面对浩浩,只有完全的欣赏,不再有任何不好的情绪。所有一切的改变是因为我相信!我相信孩子的情操、审美、感知能力、智力、勇气、自我约束远远高于成人的标准,我愿意仰视他,而不是用我的情绪伤害他。而浩浩也越来越多的焕发出他童年无比灿烂的光辉!
想说的改变实在太多了,我想我还是先收住吧,让我们慢慢来看小浩的成长吧。
同时,我很高兴的看到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随着我的眼光角度的不同,心态的转变,我不再和公婆对着来,不再指责他们的方式方法,固执的公婆也在转变,他们对浩浩的苛求越来越少,更愿意用理解的眼光看待这个小生命的成长。这个家越来越和睦,像一个真正的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