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我痛苦的经历,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做的好些、再好些,平时做足功夫,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惩罚事件。
浩浩在我眼里一直是堪称完美的,但最近刚刚跨过两岁坎儿的他,变得越发的顽皮、胡闹、不听话了。因为我本没有把孩子教导成一个听话的孩子作为教育方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管教他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我不想加入这个队伍,束缚他的好奇心,所以他的很多行为我都忍了,只在嘴上说说,很少付诸行动真的惩罚他。
于是,我成了浩浩眼中的软柿子,成了他发泄怒气的沙袋,想打就打,刚开始还有所顾忌,后来就无所畏惧,甚至打到脸上。昨天,浩浩很出格的打了我五次!有两次使用了肆无忌惮的蛮力。
晚上,浩浩开心的玩着积木,抓到手就到处乱丢,反复劝告仍不知悔改,于是我把他的积木收了起来,说:“宝宝把积木都扔掉了,说明你不喜欢它们,那妈妈就把积木收起来了。”浩浩抗议了两声又去玩欧爸的药瓶,婆婆反复告诫他不许玩,既然婆婆说话了,我就没有干涉他们。婆婆发现说他没有用,就把药收到浩浩够不到的高处。浩浩突然暴怒,跑过来打我。刚开始轻打,看我不理他,手上用的力气越来越大。
这些日子来浩浩打人的现象越来越多,前两天公公向我告状,浩浩在外面打过奶奶。我感觉不惩罚一下他看来是不行了。规矩没有尽早树立好,现在就要加倍的下功夫重新树立规则。
给他讲道理显然是不行的,正在暴怒的浩浩,把我的话全部当做了耳旁风,我脑子里急速转动着该怎么应对这个局面。(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帮他建立起规矩,导致他现在受到下面的惩罚)
人在手足无措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走到老路上,寻求曾经使用过的立竿见影的方法,以求迅速解决当前的困难,而不去思考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真正有效。当时的我就是这种情况。
婆婆误会了以为我在为浩浩乱扔东西而生气,说浩浩:“不要乱扔东西,你乱扔东西,妈妈要生气了。你看妈妈是不是生气了?”我没有说话,直接走进自己的卧室,身后传来浩浩的哭喊声:“不要妈妈走。”但我铁了心不理他,把门反锁上。浩浩拼命转着门把手想打开门,我也不理。浩浩在门外大哭要妈妈。(现在很后悔忽视了这个细节)
好心的婆婆过来帮我劝导浩浩,教浩浩向我道歉,我听了一会儿,决定原谅他,看看他会不会改。打开门的第一时间,我告诉浩浩我生气是因为他打人了,打人是绝对不允许的行为。浩浩承诺不再打人了。
但浩浩的道歉并不是他真的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他只是在模仿、移用我的话而已,所以很快发生了第二次打人事件,被打的人当然还是我。
我和欧爸聊天的时候,问他:“如果真让你打宝宝,你会怎么打?”
欧爸:“打到他屁股发紫。”我笑了一下,心里打了个小小的问号。我还在思量该不该用打的方式来惩戒孩子,最后决定不用。不是怕把屁屁打紫了,而是不想用身教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打人是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欧爸问:“为什么要打他?他干什么坏事了吗?”
我说:“他刚才打我了。”
欧爸轻轻打了浩浩屁股一下,说:“不能打妈妈哦。你打妈妈,爸爸也会打你的。”
浩浩嘻嘻笑着,根本没在意,依然腻在我身边玩着手里的玩具。
浩浩要我和他一起玩,我表示拒绝:“不要,刚才你打妈妈了,妈妈现在正伤心呢,不想和你玩。”浩浩央求了几次都遭到了我的否定,于是生气打了我一下。轻轻的。
欧爸看到了,二话不说,抬手就给了浩浩小屁股一下。估计不轻,浩浩瘪瘪脸哭了起来。
人就是这样,自己惩罚孩子,搞到孩子大哭,是可以的,但别人来插手就会觉得不高兴。我当时就很不高兴的瞪了欧爸一眼,那意思是:“宝宝这一下是很轻的,你干吗不问青红皂白就狠打他。”
我抱起浩浩,说:“不能打人,你忘了吗。妈妈才说过你。你打妈妈妈妈会疼的。刚才爸爸打你疼不疼?”浩浩委屈的说:“疼。”
我听的心里更疼了,但还是绷住没有转而说欧爸,而是拍了拍宝宝的胸口继续问宝宝:“是啊,屁屁疼了,那这里,心里疼不疼啊,难过不难过?”
浩浩想了想说:“难过。”
我说:“是啊,爸爸才打了宝宝一下,宝宝就知道屁屁也疼,心里也疼。那宝宝刚才打了妈妈那么多下,妈妈身上疼不疼?”
浩浩:“疼。”
我:“是的,不仅身上疼,心里更疼。宝宝以后还打不打妈妈了?”
浩浩:“不打妈妈。”
承诺的蛮好,但孩子天性就是健忘的,到了生气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
到了该上床睡觉的时间,浩浩因为小事,又一次生气的打了我,很重的打。我心里没有生气,但在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之前,我又一次走到了不理他的老路上。人就是这样,有思维惰性的吧。。。
我走进卧室、反锁大门。浩浩再一次追到门前,无望的转动门锁,打不开门大哭要妈妈。(我再一次忽视了这个细节。汗啊!)
婆婆又来教浩浩如何向我道歉,要我不要生气。我继续不理他,浩浩哭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然后我听到呕吐的声音,然后是公公抱怨的声音:“发生什么事嘛,这么小的孩子,哭成这样。”公公回来的晚,不知道前面发生的事情。
婆婆要给宝宝洗澡,遭到浩浩拒绝,依然“要妈妈”的哭喊。
我感觉惩罚的差不多了,开开门。浩浩看到我笑了一下,然后又哭着扑到我的怀里。我抱着他,说:“妈妈没有生气,妈妈只是不喜欢你打人的行为,所以在惩罚你。打人是不对的……”我把为什么不能打人的话再一次重申了一遍。
因为从来没有惩罚过他,一时之间我竟找不到任何可以惩罚他东西,想了半天,才找到一个:“宝宝,你听好了,打人是绝对不允许的,今天我们做个约定,如果你哪天打人了,就罚你一天不准吃巧克力,再打一次,就加罚一天不准吃冰棒。今天你打妈妈打了五次,但你今天的巧克力和冰棒都吃过了,所以罚你每天不能吃巧克力和冰棒。”
我内心很得意,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事后才想起来,孩子错误的行为应该立刻制止和惩罚,越及时越有效,时间拖得越久,惩罚的效果越差。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建立这么久的逻辑关系。
浩浩这次真的很伤心,在我的怀里哭了很久。奶奶已经接好了洗澡水,浩浩始终嚷嚷着不要洗澡。奶奶要强行抱他去洗澡,浩浩大怒,扇着手臂大哭。我纳闷,往常我只要抱住他,他就高兴了,今天怎么哭了这么久还不好。
我问他:“宝宝不想洗澡是吗?”
浩浩哭着说:“系。”
我纳闷:“那宝宝想干嘛?”
浩浩:“要妈妈抱着。”
我的突然明白过来,然后心重重的痛了起来。我抱住我的小浩,说:“好的,妈妈抱着你,就这样抱着你给你擦擦身子,好吗?”
我知道,这一次不能打人的教育又一次宣告了失败,浩浩从我选择闭门不理他起,就被妈妈“不要我了”的巨大恐惧所吞噬,他只是因为害怕而附和着我说的话,完全不明白我在说些什么。估计,只有爸爸打他那次,他大略明白了我的话,其他几次他都是在恐惧中度过的。虽然我没有打他、没有吼他,但我的行为却向浩浩清晰的传达了我不要他的信息,他的承诺只是天生自保的条件反射行为,完全是屈服于我的“淫威”。而我原本要传达的信息根本不是这样的,我根本没有生气,我也没有任何体罚他的打算,但我却实实在在的误导了宝宝,并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我抱着浩浩给他轻轻擦拭着身体,“宝宝,你是不是害怕妈妈离开,不想和妈妈分开?”
浩浩:“不要和妈妈分开。”
我轻轻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很爱你!妈妈永远不会不要宝宝的,妈妈会永远陪着你。”浩浩听了我的话,立刻放松下来。他开始张望盆里的水,并伸出手脚去够水玩。
我问:“宝宝坐到盆里洗澡好吗?这样妈妈可以给你好好洗一下,洗洗干净,上床睡觉。”
浩浩同意了。我这才放下心来。
“宝宝,妈妈只是不喜欢你打人,因为打人是不对的,爸爸打你你会疼,你打妈妈,妈妈也会疼,还会很伤心。你打奶奶,奶奶也会伤心的。是不是?”
“奶奶哭了。”浩浩似懂非懂的说。
“如果你打奶奶,奶奶会哭的。妈妈也会哭的。”
浩很乖,难得的乖!他趴在我的肩头,闭着眼睛,很享受的样子。折腾了半天,他也累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