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规律,提高工作的艺术性
(2011-02-16 09:01: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博主撰文 |
掌握规律,提高工作的艺术性
年段工作有许多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许多工作是必不可少甚至是不能打折扣的,这些是不能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方法、做法,只能是如何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最大的成效。
年级管理工作要有科学性,要科学地进行人格教育,科学地开展学习指导。年级工作还要讲究艺术性,要提高工作效率,讲究方法、策略,以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年级工作充满了不定因素,工作对象是几百、甚至上千个学生,情况复杂,个体差异大,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
要学点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探索规律、提高工作艺术性(美感、节奏感)。有几条原则可以参考:
第一、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其一、教育有法律、法规,学校有规章制度,然而年段必须有自身的特点,给年段、班级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无言或有言、无为或有为,以退为进,并非“措施”越多越好,可以“萧规曹随”;
有些事情可以让教师、学生自己去思考,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甚至可以“装聋作哑”,偶然出现的事情不必大张旗鼓;出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大家再去思考,先脱身再寻找办法。(走为上策)
第四、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态度、方法不要过于“统一”,应该有人充“黑脸”,有人扮“红脸”,留出回旋的空间。
第五、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与多样性。讲过的话、做过的事不要简单重复,应该换一种形式,找一个不同的切入点或者一个新的案例,以全新的包装重新开始你的话或者你的事。
第六、有些方法千万不要使用,学会保护自己。
如罚抄、罚站,因为你已经将学习当做一种惩罚的手段;全班留下来,因为你已经把全班同学当做惩罚对象了;动不动叫家长,说明你没更好的办法了,也使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隔阂,另外,叫多了也失效了。一些有悖法律、有损学生人格的事千万不能用,我们年段长要学会保护自己。
这些可以概况为: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掌握最佳时机,选择合理形式。
几个例子:
(1)注意工作的节奏感,掌握学生脉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2002届毕业班的最后阶段,正值世界杯中国队的小组赛,有一场球(与哥斯达黎加)是2点开始,许多学生虽然在上课,但是很关心比赛的情况,另一场(与巴西)是下午6点开始,而我们平时下课是6点左右,我们估计,学生从下午上课开始就不会安心,当时一些学生要求学校让学生去看球赛,但没有得到同意,于是我们打了个擦边球,通知今天上课到第三节下课为止。学生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当天的课自然很顺利。这件事,学生记在心里,对老师、学校的感情更深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
又如:2006届初中的最后阶段,年级学生处于最紧张的时期,学生思想压力大,许多人心理问题突出,为此我们决定开一个班会,主题只有一个字“笑”,要求班主任想方设法让同学们能够放声大笑,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压力,缓解了紧张的空气,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调整。
(2)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例如:2005届分班问题。在我们的前面2003与2004两届电脑派位学生,在初一下或者初二上就分为快慢班,我们的学生也都关注着。为了稳定人心、调动各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年段大会上分析了前两届分班的原因,列出了不分班的几个条件,如学习成绩、纪律表现等,提出了“为保卫班级而战”的口号。为了班级集体的荣誉和存在,学生在各方面努力着,一些班级的纪律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又如:研究性学习问题。在初中尤其是在电脑派位的初中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引起了争议。13、14岁的小孩能够做些什么?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进行研究性学习会不会出事?花那么多的时间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这些担心不能说是完全多余的。
我们认为,作为初中的三年学习,应该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间,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面,他总会把一些时间用于其他地方,有些同学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就有可能把时间用错地方,而造成一些问题,与其放任自由,不如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让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去“占领”学生的时间,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
另外,我们分析了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组织了这次活动,制定了“初二年研究性学习时间安排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活动,安全第一,不要到没有安全保障或者没有把握的地方去;要求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与各个小组保持密切联系,出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针对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年级先后召开四次会议,研究、解决问题。
由于学校重视,年级老师积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研究性学习成果累累,同学共写出质量较高的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58篇,制作课件31个,展板31个。有一篇研究性学习论文获市一等奖、两篇获二等奖。
(3)重视口号的作用
例如,针对2002届学生不够活跃,缺乏竞争意识、班级比较沉闷的情况,我们提出“团结、活泼、创新、争先、有序”的年段口号;
又如:2005届初二年由于学生分化情况严重,在教学、纪律等方面学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部分老师面对从来没有过的新情况,心情急躁,处理问题不够冷静,对学生常常扳着面孔,有的班级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我们在年段办公室贴出了“多点严格、多点关心、多点微笑”的标语,为化解这种不良情绪起了一定的作用。
又如,根据2005届学生入学情况的方向和对课改理念的理解,我们在2005届初一年提出“低起点、严要求、培养良好习惯,抓课改、求创新、造就时代新人”的口号,而到了初二年,我们的口号则是“争当课堂参与者、做好时间主人翁”。进入毕业班我们的口号则是奥运会网球冠军李婷的“会有奇迹,只要努力”。
这些口号并非一开头学生就能够接受,但是,一段时间后,它成为全年段师生共同的行动目标,起了其他许多东西不能替代的激励、鼓动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学生在她送我的贺卡中写道:“那天,我上育英楼,前面有几个原来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议论“会有奇迹,只要努力”无聊啊。开始,我们也曾经这样说过,可是等到初三年过去,我们开始习惯,每天上课看到白墙上的红字,就像习惯每天早上看到太阳一样,很亲切。这,是我们2005漳一初中毕业生共同的默契,与您的默契。”
5、学习经验固然重要,但不要放弃自己的个性。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但是他人的经验不能全盘照搬。每个人的情况,如外貌形象、性格特征各不相同,说话、做事的方法、方式也不可能相同,每个人的阅历、特长、爱好千差万别。不可能找到一个和你完全相同的人充当你的“模特儿”。学习别人的经验是必需的,但是应该注意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加以改造,并且注入时代的新鲜的东西。总之,要与时俱进,凡事多想一想,“过去怎么做,别人怎么做。”我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表达方式,才能赢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掌握规律,提高工作的艺术性
班主任管理,说起来千头万绪,但概括起来就是:用“心”、用“脑”。
用“心”有两方面涵义:其一指要对年段、班主任工作有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素养,其二要有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简单的说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态。
用“脑”即要愿意动脑,善于用脑,有正确的年段、班级工作意识、工作方法和策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