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变化分析大盘走势

标签:
杂谈 |
通过观察,研究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目前市场资金面紧张与否。一般来说,拆借利率越高,说明市场缺钱;拆借利率越低,说明市场不缺钱。
在研究两者关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银行拆借?,银行间拆借有什么作用,以及银行拆借利率变化所反映出来的市场资金情况。
银行拆借是指:银行间为了调剂准备金而互相拆借资金的行为.因为准备金是保证银行偿债能力的重要条件,所以国家对银行准备金有一个法定的最低额,就是法定准备金.当一家银行不能达到这个法定准备金的时候,就必须想办法进行周转.其中向另一家准备金有赢余的银行借入资金,就是一种.这种业务行为就叫银行拆借,即同业拆借.同业拆借的时期较短,通常就只有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结束。全国性商业银行信用拆借交易最为活跃。
银行拆借的作用:它使金融机构在不用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满足存款支付及汇兑、清算的需要。在现代金融制度体系中,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较高利润和收益,必然要扩大资产规模,但同时会面临准备金减少、可用资金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暂时性支付困难。但准备金过多、可用资金闲置过多又使金融机构利润减少,收益降低。金融机构需要在不影响支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准备金水平,以扩大能获取高收益的资产规模,使利润最大化。同业拆借市场使准备金多余的金融机构可以及时拆出资金,保证获得较高收益,准备金不足的金融机构可以及时借入资金保证支付,有利于金融机构实现其经营目标。同业拆借市场还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场所。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价格即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资金市场上短期资金供求状况的反映。中央银行根据其利率水平,了解市场资金的松紧状况,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金融宏观调控,调节银根松紧和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CHIBOR)已成为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乃至全社会经济活动关注的重要指标。随着拆借市场放开,拆借利率越来越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成为金融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指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它,投资者买进、卖出有价证券时要考虑它,保险公司确定保费时也要考虑它。同业拆借已成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管理的首选方式。商业银行在短期资金短缺或宽松时,首先考虑的是在同业拆借市场上融入或融出资金,改变了以往资金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做法,积极在同业拆借市场运作。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商业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快了商业银行商业化的进程,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营运效益。
从历来同业拆借利率走势看,跨季度是拆借利率阶段性走高的重要节点,何况12月底是跨年度的重要时段;另一方面各类商业银行在年末确实很差钱,存贷规模与比例的竞争考核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在资金供给已放缓的前提下,资金价格必然上涨。
通过对上面三方面内容全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于股市影响最为重要的两点:
第一点:银行间的拆借利率能真实的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第二点:中央银行根据其利率水平,了解市场资金的松紧状况,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金融宏观调控,调节银根松紧和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所以通过观察和研究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变化就可以知道目前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同时也可以判断国家未来的货币政策。这对于判断股票市场当下及未来趋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图为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趋势图与对应的上证A股日线图
(2010年1月-2010年7月)
http://www.yaoqianba.com/illustrations/2010/7/6/11788_4.png
通过上图上证指数走势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比图我们可以知道:当拆借利率趋势上升,对应的股票市场下跌;当拆借利率下降或者低位震荡,对应的股票市场上涨;当拆借利率上扬并保持高位震荡,对应的股票市场持续下跌。